AI for Science
毒液抗菌搭配深度学习,千万级数据组中筛得386条备选,91.4%体外验证成功
编辑丨%在抗生素越来越滥用的当代,耐药性已经是各类长期服药人士不得不考虑的要素。 全球每年约 500 万人因耐药感染死亡,而传统抗生素管道却近乎干涸。 但与此同时,天然的「生化武器库」——生物毒液,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可以与广泛的生物靶标相互作用。
8/11/2025 10:05:00 AM
ScienceAI
快270倍,精度超93%,浙大侯廷军、康玉团队等全新扩散生成模型,树立蛋白质-多肽对接新标准
编辑丨coisini蛋白质-多肽相互作用在细胞环境中无处不在,并在众多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由于多肽具有免疫原性低、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在药物递送、医学影像、治疗制剂、靶向蛋白质降解及其他生物技术应用中常作为高效调节剂使用。 深入理解蛋白质-多肽相互作用机制,是开发多肽类治疗药物的基础。
8/6/2025 3:23:00 PM
ScienceAI
瞄准化学键,大卫·贝克团队提出通用蛋白质架构设计新范式
编辑丨coisini化学键是指分子中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有限的原子种类和键合几何却能产生高度复杂的可设计结构,使大量原子能以精确定义的距离、取向和可预测的相互作用强度排列。 然而,由于蛋白质复杂的序列 - 结构关系,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可预测键合来构建蛋白质组装体仍具挑战。
8/4/2025 2:23:00 PM
ScienceAI
Nature丨从基因组到田间,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提出融合生物技术与AI的育种新范式
编辑丨&农业,生民之本。 当金黄的麦浪与稻田在风中起伏,农业研究者的辛劳不知是否会因此而减轻少许。 部分研究者所采用的传统针对作物改良的方式受限于自然与植株本身的潜力,在当下还无法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
8/4/2025 10:24:00 AM
ScienceAI
联合三大蛋白质模型,仅需4~6周,定制癌细胞特效「识别器」
编辑丨&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许多医学大模型的涌现,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独特的功效。 但即使有大模型的介入,传统癌症免疫治疗的周期也足以令研究者头痛。 丹麦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DTU)打破常规,首次使用 RFdiffusion ProteinMPNN AlphaFold2 三步 AI 流水线,从 5500 种蛋白骨架设计出 44 款 pMHC 微型结合蛋白(mini binder,miBd),并在短短数周内完成体外高通量筛选和结构验证。
8/1/2025 3:22:00 PM
ScienceAI
谷歌发布AlphaEarth基础模型:构建「地球版ChatGPT」,融合多源数据,实现10米级地球观测
编辑丨coisini人造卫星每天都在捕获信息丰富的图像和测量数据,为科研人员提供近乎实时的地球全景。 这些数据影响力巨大,但其复杂性、多模态特性及高频更新率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关联异构数据集并充分发挥其价值? 今天,Google DeepMind 宣布推出一个如同虚拟卫星的 AI 系统 ——AlphaEarth Foundations,通过将海量地球观测数据整合为计算机可轻松处理的统一数字表征(即「嵌入向量」),实现了对全球陆地及沿海水域的精准高效刻画。
7/31/2025 4:17:00 PM
ScienceAI
蛋白质基座的GPT时代来了?AMix用Test-time Scaling让蛋白质设计迈向通用智能
当语言模型涌现出通用智能时,蛋白质模型的通用智能还有多远? 在 NLP 领域,语言模型基座经历了从 BERT 到 GPT 的跨时代变化,涌现出了各种超出预期的通用智能,BERT 时代的模型关心具体任务的提升,缺乏对可扩展性、通用性和涌现能力的系统化讨论,而在 GPT 时代,系统化的讨论逐渐显现,通用智能的爆发也因此开始。 而在蛋白质基座领域,几乎没有贯彻这条智能涌现的路径,一系列工作同样停留在 BERT 时代,在「预训练 任务微调」这一范式下前行,缺乏对可扩展性、通用性和涌现能力的系统化讨论。
7/29/2025 2:07:00 PM
ScienceAI
Allegro-FM:剑指分子动力学基础模型,零样本预测89种元素及复杂反应
编辑丨%随着模型的不断进化发展,分子动力模拟已经成为了材料科学、化学反应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当下 SOTA 的训练基于数百万个参数,虽然看起来很多,但面对日益复杂的材料系统和化学反应,如何获得保质保量的模拟结果依旧是个难题。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对特定任务与数量的依赖等问题,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提出了 Allegro-FM,基于 E(3) 等变网络架构,它可以自动捕捉原子间的空间关系,在需要模拟百万到十亿原子的材料模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7/29/2025 2:06:00 PM
ScienceAI
菲尔兹奖得主深度参与,WAIC全方位探讨「AI for Math」
2025 年 7 月 26 日,上海世博展览馆迎来一场聚焦 "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 的高端论坛。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由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与菲数中国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和上海东浩兰生威客引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盛会,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当 AI 技术与数学研究进入深度交织的新阶段,2025 WAIC 的召开恰如一场及时雨,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搭建了关键对话平台。
7/27/2025 10:48:00 PM
ScienceAI
AI遇上华夏上古,复旦、上智院、上海创智学院联合发布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
编辑 | 心悦最近几年,人工智能(AI)凭借处理海量数据的强大能力,洞察了科学数据背后的规律,正逐步变革科学研究范式,我们似乎已经看到 AI 驱动一个又一个未来科学发现。 如果我们将目光置于历史长河,当 AI 遇上上古文明,依托这份洞察规律的强大能力,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7 月 26 日,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上,全球首个聚焦早期中华文明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问世了。
7/27/2025 10:47:00 PM
ScienceAI
尖峰对话17分钟全记录:Hinton与周伯文的思想碰撞
7 月 26 日下午,人工智能教父 Geoffrey Hinton 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教授开展了一场浓缩高密度智慧的尖峰对话,将 Hinton 的上海之行推向新高潮。 77 岁的 Geoffrey Hinton 第一次飞越重洋踏上了中国,当他步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观众们高举手机长达数分钟,直播画面中一度无法看到台上的嘉宾。 在 17 分钟的对话中,两位科学家谈及 AI 多模态大模型前沿、“主观体验” 和 “意识”、如何训练 “善良” 的超级智能、AI 与科学发现,以及给年轻科学家的建议。
7/26/2025 11:15:00 PM
机器之心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2.0时代,开启「科学家即C位」的自主科学新范式
编辑丨ScienceAI科学探索的本质是一场与未知世界的持续对话,纵观历史,科学的语言与工具在不断进化。 从肉眼观测到精密仪器,从牛顿的苹果到爱因斯坦的方程,再到如今的超级计算,每一次工具的革命都在重塑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科学研究经历了四个主要范式的发展和融合过程:从基于观察实验的经验科学,到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理论科学,再到以计算模拟为工具的计算科学,然后发展到以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数据密集型科学。
7/26/2025 10:46:00 PM
ScienceAI
ICML 2025 | 北航提出科学智算基础模型OmniArch,实现11类PDE求解性能提升
作者丨陈天宇编辑丨ScienceAI「大自然的书籍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 —— 伽利略而偏微分方程(PDE),正是这本著作中最核心的篇章之一。 它刻画了从量子涨落到星系演化,从流体冲击到电磁传播的普适物理规律。
7/25/2025 11:58:00 AM
ScienceAI
Nature丨多国团队开发的综合疾病图谱实现95轮千亿级像素数据分析,揭示肾脏疾病蛋白质空间分布与疾病机制
编辑丨&想象一下,把一整座城市夜景压缩进一张邮票,而你只能点亮四盏路灯——这就是传统免疫荧光的尴尬:一次最多 3–4 种蛋白,像用四支水彩笔描绘北京。 这种处境来自于抗体组合的组成和图像分辨率的限制,它们共同限制了图像分析的范围。 但就在最近,由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与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医学中心 Center for Molecular Neurobiology Hamburg (ZMNH)等共同带来了一种名为「PathoPlex」的病理导向多路复用框架,它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揭示组织内部的蛋白质空间分布。
7/23/2025 12:00:00 PM
ScienceAI
怪异却奏效的实验设计,AI:我寻思这样可行
编辑丨%在物理学史上,实验设计往往需要研究者穷尽想象、反复试错:从光学元件的排布到粒子探测器的细微调校,无不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与汗水。 但如今,人工智能(AI)正作为新的「合作者」,通过奇妙的「俺寻思」之力(whatever but works),以超越常规思维的方式,推动实验物理进入「怪异却奏效」的全新时代。 LIGO灵敏度优化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持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优化的物理学家 Rana Adhikari 和同事,向 AI 求助以期突破 2015 年首波引力波探测后的瓶颈。
7/22/2025 4:04:00 PM
ScienceAI
牛津团队推出百万级数据抗体-抗原模型,超大模型的上限到底在哪里?
编辑丨%抗体药物是抗癌、抗病毒的「利器」,但其疗效好坏,核心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ΔΔG)。 长期以来,这个关键指标的预测难住了无数科研人员 —— 要么靠昂贵的实验测量,要么依赖 AI 模型却因数据不足屡屡翻车。 近日,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 Graphinity,一种直接从抗体-抗原结构构建的等变图神经网络架构,虽然在 ΔΔG 预测上的测试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可达 0.87,但也同样陷入了过拟合的困境。
7/22/2025 2:04:00 PM
ScienceAI
新南威尔士研发,AI助力绿色氨生产:新催化剂将生产效率提高7倍
编辑丨%除开作为养活全球 80 亿人口的关键肥料成分,氨还可以作为氢载体发挥作用。 在清洁生产时,氨可以成为未来绿色氢经济的多功能推动者,因为氨比其包含的氢更容易运输和储存。 但问题在于,每年生产的 2 亿吨氨几乎全部是在耗能巨大的工厂中生产的,这些工厂消耗了全球总能耗的大约 2%,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很大比例。
7/21/2025 10:52:00 AM
ScienceAI
玻色子采样在量子人工智能领域首次找到实际应用
编辑 | 白菜叶玻色子采样是一种受限的非通用量子计算模型,理论上它能够完成数字计算机难以解决的任务,其量子优势已得到证实。 但是,事实表明,将此类模型用于实际应用尚不现实。 在最新的研究中,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 (OIST) 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利用随机干涉仪驱动玻色子采样,可以生成量子库计算所需的复杂动力学。
7/16/2025 2:09:00 PM
ScienceAI
资讯热榜
标签云
AI
人工智能
OpenAI
AIGC
模型
ChatGPT
DeepSeek
AI绘画
谷歌
机器人
数据
大模型
Midjourney
开源
智能
Meta
用户
微软
GPT
学习
技术
图像
Gemini
马斯克
AI创作
智能体
Anthropic
英伟达
论文
AI新词
代码
训练
算法
Stable Diffusion
LLM
芯片
蛋白质
腾讯
开发者
Claude
苹果
生成式
AI for Science
Agent
神经网络
3D
机器学习
研究
xAI
生成
人形机器人
AI视频
计算
百度
Sora
GPU
华为
AI设计
工具
RAG
大语言模型
搜索
具身智能
字节跳动
大型语言模型
场景
深度学习
预测
视频生成
伟达
视觉
Transformer
AGI
架构
亚马逊
神器推荐
Copilot
特斯拉
应用
Deep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