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数据

给模型狂堆参数的“大力出奇迹”真的失效了吗?剑桥说:AI的真正潜力才刚开始

在人们都认为疯狂砸钱,拼命地把大语言模型的参数规模往上堆的Scaling Law已经到头了的时候。 一篇叫《递减收益的错觉:衡量LLMs中的长时程执行能力》的论文又给大家来了一剂“强心针”。 这篇报告由剑桥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以及图宾根ELLIS研究所的大神们联手发布。
9/18/2025 9:03:11 AM

小扎豪掷143亿,却换不来AI燃料!数据之争下半场,中国冲出一匹黑马

2025年,大模型持续高速进化,科技巨头在为「燃料」——高质量数据,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数据,不再是幕后的配角,而是直接决定AI成败的核心战场。 如今,全球AI圈的「数据大战」愈演愈烈。
9/17/2025 1:23:11 PM

光刻机巨头ASML,108亿控股了一家大模型公司

光刻机巨头ASML,也来投大模型了。 就在刚刚,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正式成为法国AI明星公司Mistral AI的第一大股东,一口气砸下13亿欧元(约108亿元人民币)真金白银。 这次ASML领投Mistral AI 的C轮融资总额17亿欧元(约142亿元人民币),直接把这家成立时长两年半的公司估值推高到100亿欧元(约835亿元人民币),一举成为欧洲最值钱的AI公司。
9/8/2025 3:14:10 PM

奥特曼一席话,剑桥小哥当场撕毁合约转AI!附00后44万AI岗面经

搞音乐不如搞AI!  剑桥英伦音乐才子,撕毁唱片合约,押注AI革命。  95后音乐才俊Alexander Cobb本要开启人生巅峰——与唱片公司签约、音乐作品播放量破万,一脚踏入娱乐圈,从此星途坦荡。
9/8/2025 9:16:00 AM

告别海量标注!浙大团队提出GUI-RCPO,让GUI定位在无标签数据上自我进化

无需海量数据标注,智能体也能精确识别定位目标元素了! 来自浙大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提出GUI-RCPO——一种自我监督的强化学习方法,可以让模型在没有标注的数据上自主提升GUI grounding(图形界面定位)能力。 何谓GUI grounding?
9/5/2025 10:11:01 AM

通用LLM压缩算法,居然藏视频编码里!2.5bit实现4bit性能,硬件无缝支持

在大模型的发展历程中,提升参数规模已被多次证明是提升模型智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然而,随着模型参数量的增加,GPU内存容量和互联带宽已成为限制未来更大规模模型训练和部署的主要瓶颈。 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如何更有效地训练和推理更大规模的模型,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课题。
9/5/2025 9:15:00 AM

83岁用DeepSeek抢单,96岁凭AI挣养老钱!这群80+老人比你还会玩AI

存款60美元,欠款15000美元。 82岁的Luis Bautista仍要为养老努力工作。 他创办的科技公司,他对AI的学习热情,在推动他前行。
9/5/2025 8:57:00 AM

其实,扩散语言模型在最终解码之前很久,就已确定最终答案

随着扩散语言模型(DLM)在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自回归(AR)模型有力的替代方案。 与 AR 模型相比,DLMs 的主要优势包括但不限于:高效的并行解码和灵活的生成顺序。 尽管 DLMs 具有加速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其推理速度仍慢于 AR 模型,原因在于缺乏 KV-cache 机制,以及快速并行解码所带来的显著性能下降。
9/3/2025 1:59:34 PM

别误会00后了!美国千人调查揭秘:85%学生都用AI,首要目的不是偷懒

GenAI席卷全球,高校课堂成为最前沿的实验场。 有人担心学位贬值、课堂失守;有人则看到新技术催生的新机遇。 刚刚,国外的「Inside Higher Ed」发布了最新的调查。
9/2/2025 5:42:47 PM

R-Zero 深度解析:无需人类数据,AI 如何实现自我进化?

本文第一作者黄呈松 (Chengsong Huang) 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博士生,Google scholar citation 五百多次,目前的研究的兴趣是强化学习和大语言模型。 机器之心曾经报道过其之前工作 Lorahub 已经被引超过 250 次。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对大规模、高质量人工标注数据的依赖,这不仅成本高昂,也从根本上限制了 AI 超越人类知识边界的潜力 。
9/1/2025 9:09:00 AM

DeepSeek、GPT-5带头转向混合推理,一个token也不能浪费

在最近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演员张俊调侃 DeepSeek 是一款非常「内耗」的 AI,连个「1 加 1 等于几」都要斟酌半天。 在 AI 领域,这种情况被称为「过度思考」。 它的存在让 AI 大模型公司非常头疼,因为实在是太浪费算力了,那点订阅费根本 cover 不住。
9/1/2025 8:59:00 AM

数据科学新风口?三大环节搞定ML「资产」管理,VLDB'25最新教程抢先看!

大模型时代,模型、数据与各种「参数/脚本/许可证」等ML资产爆炸式增长,但真正能被发现、复用、合规使用的比例并不高,这正在成为AI生产力落地的「隐形天花板」。 以知名开源平台HuggingFace为例,平台目前托管超过150万个模型,每月还在新增约10万个模型,总数据存储量高达17PB。 然而超过半数的模型缺乏基本文档说明,不到8%的模型拥有明确的许可证。
8/29/2025 9:16:00 AM

当AI成为预言家:大数据时代,我们正在失去理解世界的能力吗?

最近,我在斯坦福大学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了神经科学家Grace Huckins的观点,她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虽然强大的AI工具和海量数据集正在推动实际进步,但它们可能没有深化我们对宇宙的理解。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我的思考深处。 在这个AI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惊叹于技术的进步:AlphaFold预测蛋白质结构的准确性超越了实验方法,大型语言模型能够写出看似有深度的文章,AI系统可以识别出人类肉眼无法察觉的模式...但是,这些进步真的让我们更理解这个世界了吗?
8/26/2025 9:16:55 AM

告别“炼丹玄学”:上海AI实验室推出首个大模型数据竞技场OpenDataArena

数据在AI时代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悬而未决的是——. 如何精确量化这些数据的价值、辨别其优劣? 为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DataLab团队在数据领域持续深耕,正式推出了开放数据竞技场OpenDataArena。
8/24/2025 2:31:18 PM
闻乐

享年101岁!AI之父明斯基的「反对者」走了,一生都在寻找另一种AI

8月10日,信息时代黎明的远见者——沃伦·布罗迪(Warren Brodey)在家中去世,享年101岁。 沃伦·布罗迪(1924-2025)他凭借其精神病学家的背景,就技术解放人类潜能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思想,在信息时代曙光初露时,为AI等革命性领域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布罗迪的一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他曾参与由中情局资助的超感官知觉研究,曾旅居新英格兰的天体村,也曾在奥斯陆的一家铸铁厂担任工人。
8/22/2025 3:00:53 PM

AI来了!记者、UP主、写手,谁能逃过这场「灭绝浪潮」?

AI正在重新定义信息获取的入口和方式。 同时,原生AI新闻产品带来的用户体验与传统新闻截然不同。 一项研究显示,AI已经在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中崭露头角。
8/19/2025 9:15:00 AM

竖切不行、斜切更糟?实验 1.9 万次,揭晓洋葱最佳切丁策略

洋葱,是餐桌上最普通的食材之一。 但在2021年,美国厨师兼美食作家 J. Kenji López-Alt 却把它带到了数学黑板上。
8/19/2025 2:11:00 AM

一句话,性能暴涨49%!马里兰MIT等力作:Prompt才是大模型终极武器

AI性能的提升,一半靠模型,一半靠提示词。 最近,来自马里兰大学、MIT、斯坦福等机构联手验证,模型升级带来的性能提升仅占50%,而另外一半的提升,在于用户提示词的优化。 他们将其称之为「提示词适应」(prompt adaptation)。
8/18/2025 5:20:1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