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数据

ICLR 2025 Oral | 训练LLM,不只是多喂数据,PDS框架给出最优控制理论选择

本文第一作者顾煜贤()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四年级直博生,师从黄民烈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模型的高效训练与推理方法。 他曾在 ACL,EMNLP,ICLR 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近 20 篇论文,多次进行口头报告,Google Scholar 引用数 2600 ,曾获 2025 年苹果学者奖学金。 本篇论文为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期间所完成。
4/24/2025 9:25:00 AM
机器之心

清华&英伟达揭露ICML最佳论文隐藏数值问题,简单掩码模型是等价更好选择 | ICLR25

掩码离散扩散模型,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厉害。 这是清华及英伟达研究人员最新提出的观点。 他们发现,作为离散扩散模型中性能最强的类别,掩码扩散模型可能有点“被包装过度”了。
4/23/2025 9:44:54 AM

Sebastian Raschka长文:DeepSeek-R1、o3背后,RL推理训练正悄悄突破上限

著名 AI 研究者和博主 Sebastian Raschka 又双叒叕更新博客了。 这次的主题是《LLM 推理的强化学习现状》。 博客地址: AI 社区很热闹,尤其是 Llama 4 和 GPT-4.5 等新旗舰模型的发布。
4/22/2025 9:12:00 AM
机器之心

让DeepSeek更可靠!清华提出Hyper-RAG,用超图提升知识建模精准度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面对专业领域知识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生成偏离既定事实的回复,或模糊不清的回答,从而带来了潜在应用风险。 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通过构建特定领域知识库,采用基于向量的检索技术来提取与给定查询相关的信息,从而使LLM能够生成更准确、更可靠的内容。 然而,现有的基于图的RAG方法受限于仅能表示实体之间的成对关联,无法表示那些更复杂的多实体间的群组高阶关联,导致数据结构化过程中这些高阶信息的丢失。
4/21/2025 8:45:00 AM
新智元

最新万字长文!强化学习之父联合谷歌RL副总裁:未来不是靠强化学习算法而是「经验流」

就像Sam Altman 之前在博客文章中写的那样: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确实奏效了! 现在强化学习正如火如荼,OpenAI o系列,DeepSeek R0都显示出了强化学习的巨大威力,人类生成的数据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惊人进步,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谷歌强化学习副总裁 David Silver与图灵奖获得者,强化学习之父Richard Sutton最新论文《Welcome to the Era of Experience》 犹如《TheBitterLesson(苦涩的教训)》的续章给我们当头一棒:人类数据正在见顶,经验是下一个超级数据源,真正能推动AI跃升的数据,必须随模型变强而自动增长。
4/18/2025 10:01:41 AM
AI寒武纪

异议!顶流AI决战「逆转裁判」:o1险胜Gemini 2.5登顶、Llama 4零分垫底

当谈到AI为何能从「预测下一个词」中诞生智慧时,Ilya Sutskever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 想象你在读一本悬疑小说,如果仅凭前面的线索就能在最后一页推断出罪犯是谁,那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无疑是深刻的。 同样,AI通过学习海量文本,掌握了从字面到语义的「线索」,展现出惊人的智能。
4/18/2025 9:07:00 AM
新智元

智能体版《苦涩的教训》,图灵奖得主Sutton、谷歌RL大佬Silver新作:超人智能靠经验

人类生成的数据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惊人进步,但接下来会怎样呢? 几天前,Google DeepMind 强化学习副总裁 David Silver 参与了一场播客访谈节目,探讨了如何从依赖人类数据的时代迈向自主学习的时代。 与此同时,David Silver 和他的老师、2024 年图灵奖得主 Richard Sutton 合作撰写的论文《Welcome to the Era of Experience》称人们正站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门槛上,并有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展望了新一代智能体,认为它们将主要通过经验来学习,获得超越人类的能力。
4/17/2025 9:10:00 AM
机器之心

视频推理R1时刻,7B模型反超GPT-4o!港中文清华推出首个Video-R1

语言模型的推理刚火完,视频AI也开始「卷」起来了。 这次出手的是港中文 清华组合,直接把强化学习里的R1玩法搬到了视频领域,整出了全球首个视频版R1模型:Video-R1。 别看它只有7B参数,但它在李飞飞提出的VSI-Bench基准中,竟然超越了GPT-4o!
4/16/2025 3:28:31 PM
新智元

GPT-4.1全网实测来袭,惨遭谷歌Gemini碾压!大佬猜测:从GPT-4.5蒸馏的

不过两月,GPT-4.5正式出局,前浪把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GPT-4.1家族的出世,以更强编码性能,百万token上下文,更具性价比的价格,直接击穿了4.5。 nano版的GPT-4.1性能足以媲美GPT-4o mini,而且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
4/16/2025 9:30:16 AM
新智元

英伟达含量为零!华为密集模型性能比肩DeepSeek-R1,纯昇腾集群训练

密集模型的推理能力也能和DeepSeek-R1掰手腕了? 华为利用纯昇腾集群训练出的盘古Ultra,在数学竞赛、编程等推理任务当中,和R1打得有来有回。 关键是模型参数量只有135B,整个训练过程零英伟达含量,而且没有出现损失尖峰。
4/16/2025 8:50:00 AM
量子位

GPT-4.1淘汰了4.5!全系列百万上下文,主打一个性价比 关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2025年04月15日 09:44

4.1与4.5孰大? OpenAI刚刚给出答案:发布GPT-4.1,比GPT-4.5强的那种。 新模型系列更新,一共带来三个版本:GPT-4.1,GPT-4.1 mini、GPT-4.1 nano——与通常中杯大杯超大杯的设置不同,这回翻译过来,是中杯、小杯、超小杯。
4/15/2025 9:50:06 AM
量子位

Gemini 2.5编程全球霸榜,谷歌重回AI王座!神秘模型曝光,奥特曼迎战

谷歌,彻底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aider多语言编程基准测试显示,Gemini 2.5 Pro近出世半个多月,编程能力已经是全球第一,口碑一众超越Claude 3.7 Sonnet。 不仅如此,除了DeepSeek,它的性价比也是最优的,成本低至6美金。
4/15/2025 9:03:00 AM
新智元

吉卜力爆红背后,关键推手另有其人!GPT-4o竟封奥特曼为AGI之王

AI版「三国杀」卡牌来了。 AI初创Nous Research联合创始人兼后训练负责人Teknium,有个好点子:把AI名流做成卡牌游戏怎么样? 上周,他用GPT-4o生一堆AI流行人物卡牌,结果非常棒。
4/14/2025 9:25:00 AM
新智元

AI奥数大奖出炉,英伟达摘桂冠!14B破解34题暴击DeepSeek R1

第二届人工智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AIMO2)开奖了! 作为大赛顾问委员会的一员,陶哲轩激动地宣布了最新的结果——英伟达团队AI成功破解了34道题(共50题)。 这一次,50道测试题保持了与AIMO1相同「数值答案」形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抗暴力破解」的难度。
4/14/2025 9:15:00 AM
新智元

GPT-4.1偷偷开跑?神秘模型上线三天已被玩疯,网友发现大量OpenAI痕迹

上线仅三天的神秘模型,已经鲨疯了! 大模型聚合平台OpenRouter新推出的Optimus Alpha,已经处理了772亿Token,平均每天超过200亿。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日Token处理已超过340亿,排名第二,并在Trending榜单上位列第一。
4/14/2025 9:00:00 AM
量子位

算法不重要,AI的下一个范式突破,「解锁」新数据源才是关键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在过去十五年里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尤其是在最近五年。 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四大发明」吧:深度神经网络→Transformer 语言模型→RLHF→推理,基本概括了 AI 领域发生的一切。 我们有了深度神经网络(主要是图像识别系统),然后是文本分类器,然后是聊天机器人,现在我们又有了推理模型。
4/12/2025 3:57:00 PM
机器之心

预训练还没终结!港中文清华等提出「三位一体」框架,持续自我进化

当前(多模态)大模型正深陷「数据饥渴」困境:其性能高度依赖预训练阶段大量高质量(图文对齐)数据的支撑。 然而,现实世界中这类高价值数据资源正在迅速耗尽,传统依赖真实数据驱动模型能力增长的路径已难以为继。 在NeurIPS 2024会议上,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明确指出:「Pre-training as we know it will end」, 这一判断是对传统预范式极限的清晰警示。
4/11/2025 9:35:34 AM
新智元

芯片设计效率提升2.5倍,中科大华为诺亚联合,用GNN+蒙特卡洛树搜索优化电路设计 | ICLR2025

芯片设计是现代科技的核心,逻辑优化(Logic Optimization, LO)作为芯片设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效率直接影响着芯片设计的整体性能。 然而,传统逻辑优化算子由于存在大量无效和冗余的变换,导致优化过程耗时较长,成为制约芯片设计效率的主要瓶颈。 为解决这一挑战,中科大王杰教授团队(MIRALab)和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HuaweiNoah’sArkLab)联合提出了基于神经符号函数挖掘的高效逻辑优化方法,显著提升传统关键逻辑优化算子运行效率最高达2.5倍。
4/10/2025 9:19:52 AM
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