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资讯列表

Dify新版1.7发布,这两个重要更新你必须知道!

Dify 又发布新版了,这次也是直接从 V1.6.0 升级到 V1.7.0 了,那这次升级的主要内容是啥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 这次升级除了修复了一些列 BUG 和部分功能优化之外,最大的升级是提升了 Dify 的安全性和版本兼容性。
7/28/2025 2:00:00 AM
磊哥

FastAPI开发AI应用:模型新增图片理解

本文将深入讲解如何在 FastAPI AI 聊天应用中实现图片理解功能,让 AI 能够理解和分析用户上传的图片内容。 通过本教程,你将学会如何构建完整的多模态交互系统,包括图片上传、预处理、多模态消息格式化以及流式响应处理等核心技术。 本文概述想象一下,当你向 AI 发送一张图片时,AI 不仅能看懂图片内容,还能基于图片进行深度分析和对话——就像一个拥有视觉能力的智能助手。
7/28/2025 1:55:00 AM
wayn

万字盘点!2025上半年值得推荐的AI模型与产品清单

今年已经过去了一半,突然心血来潮,来更新一期「2025 年上半年,我最推荐的 AI 清单」了。 综合我半年使用的个人看法,不覆盖所有的产品,凭自己印象,直接码出这篇文章。 实在没记起来的好产品,也就不算“我的上半年推荐”了,还请包容。
7/28/2025 1:48:56 AM
一泽Eze

OpenAI 多智能体研究框架:构建高效协作的AI代理系统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AI模型已难以满足复杂任务的需求,多智能体系统正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向。 OpenAI推出的多智能体研究框架(Multi-AI Agent Research Framework)通过协调多个各司其职的AI代理,实现了远超单一模型的研究能力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框架的核心原理、架构设计、实际应用及未来潜力,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全面的参考指南。
7/28/2025 1:33:00 AM
大模型之路

Claude Code官方揭秘!内部使用指南曝光:员工都是这样用CC的!把 AI 当老虎机,不改错直接重来!网友:你有钱你任性!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Claude团队,你是懂“写教程”的! 昨天,Claude 官方发布了一篇实打实的案例报告,标题相当直白:《Anthropic 团队是怎么用 Claude Code 的? 》标题越朴素,内容越干货。
7/28/2025 1:00:00 AM
伊风

方法论+实战案例!带你全面深入掌握 Coze 工作流

可能是全网最好的 Coze 教程(之一),带你一次性入门 Coze 工作流。 即使是非技术出身的爱好者,也能上手跟学,一站式学会 AI Agent 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方法论。 写在开头.
7/28/2025 12:03:24 AM
一泽Eze

阿里国际AI进展:日均调用量已破10亿次,获 WAIC 2025「SAIL之星」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AIL奖公布,阿里国际跨境电商AI解决方案Marco斩获本届SAIL之星,成为该领域的首个获得者。 Marco由阿里国际AI Business团队研发,支持30余种语言,覆盖电商全链路60 场景,从生成式大模型到AI agent,为商家解决营销、合规、售后等一系列问题,且成本低于主流大模型。 目前阿里国际旗下所有电商平台均已接入了AI解决方案。
7/27/2025 11:36:00 PM
陈彩娴

PPIO亮相WAIC 2025,重磅推出Agentic AI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7月26日至29日,中国领先的独立分布式云计算服务商PPIO亮相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PPIO联合创始人兼CEO姚欣在WAIC活动上重磅发布了国内首个Agentic AI基础设施(Infra)服务平台,加速Agent应用的开发和规模化落地。  针对Agent(智能体)特性的开发需求,PPIO推出了AI智能体平台产品,分为通用版和企业版。
7/27/2025 11:10:00 PM
陈彩娴

菲尔兹奖得主深度参与,WAIC全方位探讨「AI for Math」

2025 年 7 月 26 日,上海世博展览馆迎来一场聚焦 "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 的高端论坛。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由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与菲数中国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和上海东浩兰生威客引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盛会,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当 AI 技术与数学研究进入深度交织的新阶段,2025 WAIC 的召开恰如一场及时雨,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搭建了关键对话平台。
7/27/2025 10:48:00 PM
ScienceAI

AI遇上华夏上古,复旦、上智院、上海创智学院联合发布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

编辑 | 心悦最近几年,人工智能(AI)凭借处理海量数据的强大能力,洞察了科学数据背后的规律,正逐步变革科学研究范式,我们似乎已经看到 AI 驱动一个又一个未来科学发现。 如果我们将目光置于历史长河,当 AI 遇上上古文明,依托这份洞察规律的强大能力,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7 月 26 日,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上,全球首个聚焦早期中华文明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问世了。
7/27/2025 10:47:00 PM
ScienceAI

北电数智WAIC首秀,展示星火·大平台落百业丰硕成果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盛大启幕。 这场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人工智能顶尖盛会,汇聚了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科技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共同见证 AI 技术前沿突破、产业浪潮动向与全球治理新实践,勾勒智能新未来。 北电数智迎来WAIC首秀,基于“1个AI底座 2大产业平台”发展路径,带来“星火·大平台”遍全国、落百业丰富成果的集中亮相,从青铜文物的AIGC文创,到乡村政务的智能化治理,再到精准敏捷的插拔机器人,北电数智生动诠释了“AI 新国企”将技术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的底层逻辑和创新实践,为AI生产力变革提供新路径、新引擎、新样本。
7/27/2025 9:57:34 PM
十三

游船侧翻、交通事故?央视通报多起 AI 炮制假新闻

AI在线 7 月 27 日消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部分不法分子却利用 AI 技术制造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央视网今天发文,公开了一批 AI 假新闻典例。
7/27/2025 9:09:56 PM
漾仔

北航高低无人机协同导航方案:高空掌全局+低空查细节

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不怕迷失方向了,迅速找到目标! 北航刘偲教授团队提出高低无人机协同导航新范式,两台无人机分工配合:高空无人机作为“全景指挥官”,负责全局感知与推理;低空无人机作为“地面侦察员”,执行精细导航与目标搜索,两者协同快速找到目标。 话不多说,来看实例。
7/27/2025 8:50:21 PM
一水

PPIO亮相WAIC 2025,重磅推出国内首个Agentic AI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7月26日至29日,中国领先的独立分布式云计算服务商PPIO亮相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PPIO联合创始人兼CEO姚欣在WAIC活动上重磅发布了国内首个Agentic AI基础设施(Infra)服务平台,加速Agent应用的开发和规模化落地。 针对Agent(智能体)特性的开发需求,PPIO推出了AI智能体平台产品,分为通用版和企业版。
7/27/2025 8:37:35 PM
十三

大模型隐私安全和公平性有“跷跷板”效应,最佳平衡法则刚刚找到

大模型伦理竟然无法对齐?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最新研究发现:强化模型隐私保护能力的代价,竟是高达45%的公平性断崖式下跌! 团队深入神经元层面,揪出了关键原因:一组同时编码公平与隐私语义的耦合神经元,带来了伦理安全的「跷跷板效应」——一端压下去(公平),另一端(隐私)就必然翘起来。
7/27/2025 8:37:11 PM
一水

100行代码打造迷你编程Agent:修复65%真项目bug,适配所有大模型

只用100行代码,打造最强轻量编程agent。 SWE-bench、SWE-agent原班人马再出手,推出全新开源项目——. 它不依赖任何额外插件,仅通过基础命令即可运行。
7/27/2025 8:34:10 PM
一水

钛动科技发布首个全球营销 AI Agent,改写中国品牌出海「新叙事」

「与其等待他人定义出海 AI,不如由最懂这一领域的我们亲自讲述。 」2016 年,「硅谷精神之父」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写道:我们都只有「倾听」科技所偏好的方向,并使我们的期待、管理和产品服从于这些科技所内在的基本趋势,才能从科技中获得最大利益。 彼时,科技领域正在经历一次里程碑式变革,AlphaGo 击败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深度学习的概念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走向产业,AI 浪潮席卷全球……《必然》一书原本承载着对过去科技发展的总结,某种程度上亦成为预言。
7/27/2025 7:56:00 PM
机器之心

你的AI管家可能正在「拆家」?最新研究揭秘家⽤具⾝智能体的安全漏洞

本文由上海 AI Lab 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完成。 主要作者包括上海 AI Lab 和上交大联培博士生卢晓雅、北航博士生陈泽人、上海 AI Lab 和复旦联培博士生胡栩浩(共同一作)等。 通讯作者为上海 AI Lab 青年研究员刘东瑞、北航教授盛律和上海 AI Lab 青年科学家邵婧。
7/27/2025 7:52:00 PM
机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