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CIG 2025:共话图像发展新坐标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演进的今天,图像与图形的理解、生成与交互,已成为智能世界的关键基础。 无论是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分析,还是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图像图形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人类认知与产业创新的边界。 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已成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际交流与产学融合的重要窗口。
11/4/2025 1:56:00 PM
郑佳美
字节跳动新举措!推出豆包股激励计划,吸引大模型人才
字节跳动最近在大模型领域推出了一项颇具创新的「豆包长期激励计划」。 这一计划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虚拟股」机制,旨在通过授予员工豆包股和类似字节期权的回购机制,进一步吸引和留住那些在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技术方面的人才。 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
11/4/2025 10:51:51 AM
AI在线
诺奖一年后,AI奠基人辛顿再发警告:中国十年后会超越美国;人类在亲自制造外星人;AI带来大规模失业潮将失控,需切尔诺贝利时刻警醒
编辑 | 云昭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拿下诺奖一年之后,AI奠基人、“AI教父”辛顿·杰弗里,却成了那个最担忧人工智能的人。 这位让神经网络走入现实的科学家,在刚刚放出的采访视频中再次以一种几乎绝望的语气告诉全人类:“我们正在亲手制造外星人。 ”这些外星人不会从星空降临,而是从代码中诞生。
11/4/2025 9:23:20 AM
云昭
抖音SAIL团队联合港中文MMLab推出SAIL-Embedding:打通「视、文、音」的全模态嵌入
在短视频推荐、跨模态搜索等工业场景中,传统多模态模型常受限于模态支持单一、训练不稳定、领域适配性差等问题。 近日,字节跳动抖音 SAIL 团队联合香港中文大学 MMLab 提出 SAIL-Embedding——一款专为大规模推荐场景设计的全模态嵌入基础模型,不仅实现了视觉、文本、音频的统一表征,更在抖音真实业务场景中带来显著效果提升,相关技术报告已正式公开。 论文标题:SAIL-Embedding Technical Report: Omni-modal Embedding Foundation Model技术报告: 能力概览突破传统局限:全模态 工业级优化双管齐下现有多模态嵌入模型主要分为两类:以 CLIP 为代表的双塔架构,虽高效但模态融合浅;以 MLLM 为基础的融合架构,虽语义能力强却多局限于图文模态。
11/4/2025 9:00:00 AM
说话像ChatGPT,统统拉黑!「AI腔」正毁掉社交,奥特曼都受不了
遇到AI,直接拉黑。 不是AI,说话像AI的也拉黑! 自ChatGPT发布以来,「AI腔」就一直颇受网友诟病。
11/4/2025 8:50:00 AM
现在整个AI投资逻辑都错了!微软CEO首次承认:成排的H100正在积灰,插不上电
真正的瓶颈早已不是芯片,而是电力Satya刚刚透露:整个AI行业的投资逻辑都错了,市场根本没有对相关公司进行重新定价微软有机架成排的H100正在积灰,原因不是不想用,而是不能用——根本没有相应的电力基础设施来支持它们运行这意味着,所有那些根据芯片采购量和GPU数量为这些公司定价的分析师模型,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你正在为错误的约束条件估值。 瓶颈早已转移,而市场仍在像2023年那样交易重写资本支出方程这完全改写了资本支出的等式当微软斥资5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GPU时,华尔街将其誉为AI投资,并推高了两家公司的股价。
11/4/2025 8:49:47 AM
大模型如何准确读懂图表?微软亚研院教它“看、动手、推理”
多模态大模型(MLLM)在自然图像上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当问题落在图表、几何草图、科研绘图等结构化图像上时,细小的感知误差会迅速放大为推理偏差。 线性、刚性的“链式思考”流程也难以支撑复杂任务中必要的回溯与分支探索。 为此,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提出PixelCraft:以高保真图像处理与非线性多智能体推理为两大支柱,系统性提升结构化图像理解的准确性、鲁棒性与可解释性,在多个图表与几何基准上给出一致的性能增益。
11/4/2025 8:44:00 AM
斯坦福7B智能体全面超越GPT-4o,推理流登顶HF
当前AI Agent的发展正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训练「全能型」大模型让其同时承担推理、规划与工具调用,虽具一体化优势,但在长链推理中往往训练不稳定、扩展性受限;另一方面,基于prompt的智能体系统虽具灵活性,却缺乏学习与自我优化能力,无法从交互中持续进化。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斯坦福大学联合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和Lambda的研究团队给出了新答案:让智能体系统在推理「流」中进行在线强化学习,从而实现持续的自我提升与能力进化。
11/4/2025 8:42:27 AM
我为马斯克扮演机器人!擎天柱背后竟是最贵「演员团」
万圣节当天,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为现场观众分发糖果。 在特斯拉餐厅里,它还为马斯克卖苦力,亲自为顾客递上了一份爆米花。 这些光鲜演示的背后,是由一支血肉之躯组成的「数据大军」在默默支撑。
11/4/2025 8:39:35 AM
LangChain 大模型应用开发框架:从 RAG 到 Agent 的完整指南
在AI大模型时代,Python以23.08%的市场份额连续五年稳居编程语言榜首,在AI、数据科学、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而LangChain作为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提供了一整套工具、组件和接口,简化了创建大模型应用程序的过程,已经成为大模型应用开发的事实标准。 本文将从零到一地介绍如何使用LangChain构建从检索增强生成(RAG)到智能代理(Agent)的完整应用。
11/4/2025 7:15:00 AM
用户007
别慌,为什么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你
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中,发现那些让你保持价值的独特人类特质。 如今,人人都在担忧:“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我的饭碗? ” 事实上,人工智能领域充斥着大量的炒作。
11/4/2025 5:00:00 AM
晓晓
AI驱动的漏洞搜寻正在颠覆赏金行业
安全研究人员正利用大语言模型实现侦察自动化、逆向工程API,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扫描代码库。 通过将AI工具应用于从模糊测试、漏洞利用自动化到跨代码库和网站的模式识别等各种技术,研究人员正以更快的速度发现漏洞。 HackerOne高级漏洞赏金计划经理Crystal Hazen表示:“过去一年,我们进入了所谓的‘仿生黑客’时代,即人类研究人员利用自主式AI系统收集数据、进行分类并推进发现。
11/4/2025 5:00:00 AM
John
Spring AI Agents 震撼发布:下一代 AI 开发范式已来!
在刚刚落幕的 GitHub Universe 2025 大会上,GitHub 发布了其平台的颠覆性进化——Agent HQ(智能体中控)。 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工作流,使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协调任何智能体。 3NjV1kAgent HQ 旨在将 GitHub 转变为一个开放的 AI 生态系统,在单一平台上整合所有主流智能体。
11/4/2025 3:20:00 AM
JAVA架构日记
2025 年最火的五大 MCP 服务器,打造极致「Vibe Coding」体验
如果你还在手动把上下文贴给 AI,或者把数据库 schema 复制给 Cursor 帮它理解项目,你真的做多了。 我最近在折腾这些新的 MCP 工具,哇——它们_彻底_改变了我用 AI 搭建项目的方式。 来分析下为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工具能让 AI 从“看着挺可爱”变成“真的有用”。
11/4/2025 2:35:00 AM
AI研究生
Agentic AI:单智能体 vs 多智能体系统的核心差异
在 LangGraph 中基于结构化数据源构建。 在 LangGraph 中构建不同的 agent 系统 | Image by author如果你不是会员但想阅读原文,请点击这里。 如果你刚开始搭建不同的 agentic 系统,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是比较单智能体工作流与多智能体工作流,或者说更灵活的系统与更可控的系统之间的差异。
11/4/2025 2:22:00 AM
AI研究生
从AI到泰勒·斯威夫特——源于生活的案例与启示
《金融时报》与三家最大的案例出版商——哈佛商企影响出版社、毅伟商学院出版社和案例中心——合作,确定了近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单个案例,并对近年来产出最受欢迎案例的商学院予以认可。 总体而言,随着各机构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特别是随着AI的出现,商学院案例研究的主题正变得更加多样化,也更加聚焦于数字化。 一些使用最为频繁的案例表明,AI已不再是一个小众主题,该技术涵盖迪士尼等媒体企业、星展银行等银行,以及科技竞争——包括一份聚焦于从生成式AI中获利这一挑战的“AI战争”论文。
11/4/2025 2:00:00 AM
Javier
LangChain重磅升级!DeepAgents 0.2带来可插拔后端,重新定义AI智能体开发
两个月前,LangChain团队提出了"深度智能体"(Deep Agents)的概念,用来描述那些能够执行复杂、开放式任务并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运行的AI智能体。 他们认为这类智能体需要四个关键要素:规划工具、文件系统访问、子智能体,以及详细的提示词。 随后,他们推出了deepagents这个Python包,内置了所有这些基础组件。
11/4/2025 12:00:00 AM
阿丸笔记
AI正悄悄宠坏你!斯坦福研究证实:AI正用谄媚降低我们修复人际关系的能力
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AI可能正在用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让我们变得更固执,更不愿意修复重要的人际关系。 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我们偏爱并信任的AI模型,恰恰是那些通过无条件肯定我们,从而损害我们亲社会行为的模型。 这形成了一个危险的闭环。
11/3/2025 5:33:10 PM
资讯热榜
标签云
AI
人工智能
OpenAI
AIGC
模型
ChatGPT
DeepSeek
谷歌
AI绘画
大模型
机器人
数据
Midjourney
开源
AI新词
Meta
微软
智能
用户
GPT
学习
技术
智能体
马斯克
Gemini
图像
Anthropic
英伟达
AI创作
训练
LLM
论文
代码
算法
AI for Science
Agent
苹果
芯片
Claude
腾讯
Stable Diffusion
蛋白质
开发者
生成式
神经网络
xAI
机器学习
3D
RAG
人形机器人
AI视频
研究
大语言模型
具身智能
生成
百度
Sora
工具
GPU
华为
计算
字节跳动
AI设计
大型语言模型
AGI
搜索
视频生成
场景
生成式AI
深度学习
架构
DeepMind
亚马逊
编程
特斯拉
视觉
Transformer
AI模型
预测
M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