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斯坦福最新研究:AI 的上下文比参数重要,无需重训、不再微调
大数据文摘出品近日,斯坦福大学与 SambaNova Systems 合作发表了论文《Agentic Context Engineering: Evolving Contexts for Self-Improving Language Models》。 该论文提出了一个名为ACE(Agentic Context Engineering)的框架,可以让AI在不重新训练权重的前提下,实现自我改进。 图片论文链接:,大模型的能力,并非仅由参数决定,更取决于“上下文的质量”。
10/31/2025 4:06:19 PM
单张4090跑到30fps,范浩强团队让VLA实时跑起来了
VLA(Visual-Language-Action)大模型到底能跑多快? 在这篇 RT-VLA(Real-time VLA)论文中,来自 Dexmal 原力灵机(由范浩强等人联合创立的具身智能公司)的研究者公布了一个反直觉的发现:它可以非常快! 具体而言,对于常用的 Pi0 级别的模型(30 亿参数),在单张消费级显卡 RTX 4090 上最快可以跑到 30fps。
10/31/2025 4:05:00 PM
机器之心
DeepMind一篇论文终结十年之争!GPT-5推理靠世界模型
GPT-5上线后,最让人震惊的不是它能写诗画画,而是它展现出的推理能力。 网友惊呼:「感觉像是在和博士讨论问题」,媒体更是直言它的逻辑水平已经「堪比专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突然开窍」的效果?
10/31/2025 4:04:17 PM
新智元
英伟达携手三星建设人工智能工厂:5万GPU驱动制造业未来
英伟达(NVIDIA)今日宣布与三星电子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新型人工智能工厂,旨在为下一代 AI驱动制造体系 打下基础。 据英伟达介绍,该人工智能工厂将部署 超过5万块 NVIDIA GPU,用于支撑三星半导体部门的智能制造、良率预测、设备维护优化等关键环节。 英伟达称,这一项目将成为三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标志着全球制造业正式迈入 AI工厂时代。
10/31/2025 4:01:44 PM
AI在线
OpenAI 或将于明年上市,估值可达万亿!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OpenAI 正在为其首次公开募股(IPO)做准备,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实现上市。 消息来源未具名,但他们表示,OpenAI 的估值可能达到12位数,这将使其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之一。 OpenAI 近期刚刚完成了其盈利结构的重组,旨在为未来的扩展和发展奠定基础。
10/31/2025 4:01:40 PM
AI在线
美的发布新一代 Home AI 系统:打造“能思考”的智能家居中枢
在今日举办的美的集团“远见者大会”上,美的AI研究院院长徐翼披露了公司在智能家居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并重点介绍了 新一代AI交互系统——Home AI 的研发与应用情况。 徐翼表示,Home AI 旨在通过“连接—感知—推理—执行”的完整闭环,实现人机之间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该系统可智能联动灯光、窗帘、空调、扫地机器人等家电设备,并能基于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调整运行模式。
10/31/2025 4:01:38 PM
AI在线
Sora天才辍学生归来!OpenAI组建三人神秘小队,豪赌超级人工智能
Sora背后的核心贡献者之一,这位00后的天才辍学生Will Depue,准备再次搞个大事情。 刚刚,他宣布下一个目标是,超级人工智能ASI! 在结束一段长期休息后,Will Depue宣布他再次回到OpenAI。
10/31/2025 3:55:12 PM
颤抖吧,Bug!OpenAI放出GPT-5「夜行神兽」,命中92%漏洞
刚刚,OpenAI推出了使用GPT-5寻找和修复安全漏洞的智能体Aardvark。 目前,Aardvark还处于beta测试阶段。 OpenAI称,Aardvark开创了「防御者优先」的新范式:作为自主安全研究智能体,随代码不断演化,为团队提供持续保护(continuous protection)。
10/31/2025 3:53:06 PM
最具争议性研究:大模型中间层输出可 100% 反推原始输入
最近,一篇名为《Language Models are Injective and Hence Invertible》的论文在学术界和科技圈引起了广泛讨论,甚至连老马的 Grok 官方也下场转发。 这篇论文出自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的 GLADIA Research Lab,文中提出了一个颇有争议却又耐人寻味的观点:主流的 Transformer 语言模型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几乎不会丢失任何输入内容,从数学意义上看,它们是可逆的。 换句话说,模型的隐藏状态并不是模糊的语义压缩,而是一种能够完整保留输入信息的精确重编码。
10/31/2025 3:27:00 PM
郑佳美
我们往Claude脑子里塞了一个词,然后它开始「自圆其说」了!Anthropic最新研究:AI拥有内省能力!
编辑 | 听雨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Anthropic刚刚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AI开始拥有内省能力。 这个问题,其实在AI领域大神、OpenAI元老 Andrej Karpathy 最近的演讲中也有所提及:他认为,AI 的下一个阶段不是更大的模型,而是能反思自己的模型。 它们需要像人一样,能在输出后回顾过程、总结偏差、甚至从错误中自我修正。
10/31/2025 3:19:03 PM
听雨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联合发布《大模型一体机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共同发布了《大模型一体机应用研究报告(2025 年)》。 该报告通过对大模型一体机的技术演进、产业动态及应用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在大模型一体机的应用方面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报告详细梳理了大模型一体机的技术发展历程,指出这一领域近年来的显著变化与进步。
10/31/2025 2:41:33 PM
AI在线
Bevel 获得 1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致力于 AI 健康助手创新
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在关注自身健康时面临一个困扰 —— 健康数据的分散与碎片化。 尽管智能手表记录睡眠时长,健身 APP 统计步数,营养 APP 跟踪卡路里,但却缺乏一种工具来帮助用户理解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 为此,总部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 Bevel 正致力于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10/31/2025 2:41:33 PM
AI在线
量子位2025年度榜单冲刺申报中!企业/产品/人物榜正在征集
组委会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 QbitAI为了让更多从业者感受智能浪潮的跃迁,也为了给予更多同行同路人掌声与鼓舞,我们将正式启动「2025人工智能年度榜单」评选报名。 这是量子位人工智能年度榜单的第8年。
10/31/2025 1:57:11 PM
林樾
刚刚,Kimi开源新架构,开始押注线性注意力
Kimi 押注线性注意力,MiniMax 青睐全注意力,究竟哪条路能走得更远? 在智能体时代,推理的计算需求正成为一个核心瓶颈,尤其是在长时程和强化学习场景中。 此时,标准注意力机制中存在的低效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10/31/2025 1:00:00 PM
机器之心
L4大方向有了:理想自动驾驶团队,在全球AI顶会上揭幕新范式
AI 正在进入下半场,最先进化的会是辅助驾驶? 最近,有关 AI 大模型进入瓶颈的讨论越来越多。 强化学习之父 Rich Sutton 发表的前瞻论文《体验时代》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从依赖人类生成数据向体验式学习的范式转变。
10/31/2025 12:52:00 PM
机器之心
港科提出新算法革新大模型推理范式:随机策略估值竟成LLM数学推理「神操作」
论文第一作者何浩然是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包括强化学习和基础模型等,研究目标是通过经验和奖励激发超级智能。 共同第一作者叶语霄是香港科技大学一年级博士。 通讯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潘玲。
10/31/2025 12:47:00 PM
机器之心
OpenAI、Claude、通义、智谱、月暗,甚至谷歌,为什么全选择Pytorch?早期论文成员爆料:LLM太笨重了,需要微型化
编辑 | 云昭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Pytorch 赢了。 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现在每一款与你互动的Chatbot,背后运行的都是 PyTorch。 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主流LLM研发链路中事实上的标准。
10/31/2025 12:44:10 PM
云昭
从「聪明的AI科学家」到「安全的AI科学家」:UIUC团队发布SafeScientist,为AI科研安全立下新标杆
作者 | 论文团队编辑 | ScienceAI几年前,AI 还只是科学家的助手;如今,它们正试图成为科学家本身。 在药物研发、材料探索、分子模拟乃至论文写作中,AI 科学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科研前沿。 它们能生成假设、规划实验、分析数据,甚至撰写论文。
10/31/2025 12:03:00 PM
Scienc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