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自动驾驶

逼近5万亿美元!英伟达GTC深夜爆拉市值,Vera Rubin超级芯片首露面

昨夜,英伟达让人眼花缭乱。 从大规模 GPU 部署和量子突破,到安全的 AI 工厂、机器人技术和自动驾驶,黄仁勋在 NVIDIA GTC Washington 的舞台上勾勒出了美国 AI 世纪 (America’s AI century) 的蓝图。 黄仁勋 Keynote 演讲后,英伟达股价应声上涨,今天涨幅已经达到 4.98%,这也使得英伟达的市值增加 2300 多亿美元,来到了前所未有的 4.89 万亿美元,此前甚至触及 4.94 万亿美元!
10/29/2025 9:18:57 AM

马斯克「世界模拟器」首曝,1天蒸馏人类500年驾驶经验!擎天柱同脑进化

一个神经网络模型,统治了一切。 今天,特斯拉官宣神经网络「世界模型器」,AI可以直接模拟、合成自动驾驶的「孪生世界」。 如下九宫格演示中,特斯拉「世界模拟器」生成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不同视角。
10/27/2025 6:08:43 PM

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出租车,Mobileye展现技术与商业化双重实力

在全球五大车展之一的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5,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上,来自中国和海外的众多车企及方案商纷纷展示各自的前沿技术。 其中,驾驶自动化依然是最受关注的焦点。 在其中一家企业的展台上,我们得以一览从基础辅助驾驶到L2级组合辅助驾驶,乃至不久将至的L4级全自动驾驶的驾驶自动化发展全景图。
10/27/2025 3:30:13 PM
鹭羽

Mobileye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EyeQ芯片出货量持续增长

得益于各项业务的强劲需求,第三季度营收达04亿美元,同比增长4%。 2025财年第三季度摊薄每股收益(GAAP)为-0.12美元,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非GAAP)为09美元。 供需关系稳定,公司相应上调2025财年全年营收预期至45亿 – 18.85亿美元,预计同比增长区间为12% – 14%。
10/24/2025 10:46:54 AM
鹭羽

刚刚,UCLA周博磊也加入了一家机器人公司

刚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副教授周博磊官宣加入机器人初创公司 Coco Robotics,专注于人行道自动驾驶这一难题! 与此同时,Coco Robotics 联合创始人兼 CEO Zach Rash 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正式成立 Physical AI Lab,周博磊任首席 AI 科学家。 Coco Robotics 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专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机器人初创公司。
10/15/2025 11:23:00 AM
机器之心

蘑菇车联加速AI商业化 前滴滴高管付强加盟任总裁

近日,智能交通与AI基础设施公司蘑菇车联发布内部公开信,宣布重大人事任命:原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正式加入公司,出任总裁一职。 他将全面负责蘑菇车联AI业务的战略落地与商业化布局。 付强在智能出行领域拥有超过十年的丰富经验。
10/13/2025 5:32:05 PM
AI在线

理想i6正式发布:统一价24.98万元,续航720公里

9 月 26 日,理想汽车正式发布新形态五座 SUV—— 理想 i6。 新车全国统一零售价 24.98 万元,并将于 9 月 27 日起正式开启交付。 “年轻,就应该去拥有和创造最好的产品。
9/26/2025 5:06:00 PM
新闻助手

苏州AI公司德国落地Robotaxi,美国Uber一夜大涨472亿

什么是自动驾驶的全球化? 一家总部在苏州的AI公司,刚刚在德国官宣联合落地Robotaxi,然后合作方美国Uber的市值一夜就大涨了472亿元人民币 。 是的,这就是Momenta和Uber刚刚在德国慕尼黑车展期间达成的合作,及其影响。
9/9/2025 2:01:03 PM
一凡

马斯克发布《宏伟蓝图4》:特斯拉80%价值在于机器人,还意外露出了一款新车

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却把未来押在了机器人? 是的,你没听错~这就是特斯拉最新正式发布的《Master Plan Part IV》(以下简称宏伟蓝图4)所透露的信息。 而且马斯克进一步补充了具体数值——80%。
9/2/2025 5:38:25 PM

真实场景也能批量造「险」!VLM+扩散模型打造真实域自动驾驶极限测试

近期,懂车帝的《懂车智炼场》栏目对量产自动驾驶系统的NOA辅助驾驶功能进行了安全关键场景测试。 结果显示,在黑夜施工工地、高速公路前方车辆发生事故以及障碍物后突然驶出车辆等高风险场景中,目前尚无任何系统能够在测试中做到完全避免事故。 这类安全关键场景在真实道路上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严重交通事故。
8/26/2025 9:10:00 AM

百度萝卜快跑武汉实现盈亏平衡!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迎来历史性突破

当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前景还在行业内争论不休时,百度萝卜快跑已经悄然交出了一份令人震撼的成绩单。 这份最新财报数据不仅打破了外界对无人驾驶商业化的种种质疑,更是为整个Robotaxi行业点亮了盈利的明灯。 数字从来不会说谎。
8/22/2025 10:54:52 AM
AI在线

文远知行获Grab投资数千万美元,双方将合作在东南亚大规模部署Robotaxi

8月15日,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NASDAQ:WRD)宣布,东南亚地区的超级应用平台Grab(NASDAQ:GRAB)将对其进行数千万美元的股权投资。 此项投资是双方战略合作的一部分,旨在加速在东南亚大规模部署L4级Robotaxi及其他自动驾驶车辆,展现了双方的共同愿景:将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车辆接入Grab的运营网络当中,提升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 该笔投资预计不晚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具体交割时间将根据文远知行选定的时间点和成交条件确定。
8/15/2025 7:10:55 PM
量子位的朋友们

深度解析:你的自动驾驶汽车会让你陷入网络攻击吗?

译者 | 晶颜审校 | 重楼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日益融入交通生态系统,新的、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也随之而来。 自动驾驶汽车(AVs)已从科幻构想快速发展为现实,有望彻底变革全球交通系统。 借助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传感器融合及实时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目前处于测试及上路阶段的自动驾驶汽车,正有望改变人们的通勤方式、货物运输模式以及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形式。
8/1/2025 10:54:28 AM
晶颜

直击WAIC:萝卜快跑入选「国家队」,AI数字人技术升级,百度全栈自研杀疯了

前几天,奥特曼在采访中透露,亲自体验 GPT-5 后,被其强大的能力吓到。 有个自己都搞不懂的问题,模型却能一下答出来,那一刻他甚至觉得自己在擅长的领域也有些「无力」。 尽管 AI 进展飞快,但总有人质疑:真正落地的 AI 不多,很多所谓的新技术,可能只是炒作。
7/26/2025 11:08:00 PM
机器之心

ICCV 2025 | UniOcc: 自动驾驶占用预测与推理统一数据集及基准平台

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团队在 ICCV 2025 发表首个面向自动驾驶语义占用栅格构造或预测任务的统一基准框架 UniOcc。 UniOcc 融合真实世界(nuScenes、Waymo)与仿真环境(CARLA、OpenCOOD)的多源数据,统一体素(voxel)格式与语义(semantic)标签,首次引入体素级前后向运动流标注,并支持多车协同占位预测与推理。 为摆脱伪标签(pseudo-label)评估限制,UniOcc 设计了多项免真值(ground-truth-free)指标,用于衡量物体形状合理性与时序一致性。
7/9/2025 3:36:00 PM
机器之心

特斯拉首次实现客户车辆“自动驾驶交付”,奥斯汀之路挑战重重

在奥斯汀推出有限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仅几天后,特斯拉再次展示了其自动驾驶软件的最新进展。 一辆 Model Y SUV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了从特斯拉工厂到新车主公寓楼的约15英里行程,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之为首次客户汽车“自动驾驶交付”。 据称,这辆 Model Y 搭载了与特斯拉奥斯汀自动驾驶出租车相同的软件,但在交付时被降级为市售的全自动驾驶(监督)软件,该软件要求驾驶员保持专注并随时准备接管。
7/1/2025 10:01:01 AM
AI在线

马斯克生日惊喜!全球首例Model Y无人「自驾交付」,30分钟见证历史

就在昨天,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时刻悄然到来。 一辆特斯拉Model Y从得州超级工厂缓缓驶出,没有驾驶员,没有安全员,也没有远程操控员。 它独自穿越城市街道,上下高速公路,以最高约115公里/小时(72英里/小时)的速度,在30分钟内平稳地把自己交付给主人。
6/30/2025 9:12:00 AM

破解自驾数据难题!毫米波雷达可控仿真技术新框架来了

以神经网络为核心引擎,让AI承担雷达仿真数据生成任务,还实现对雷达物理特性的建模与控制——这就是光轮智能联合清华AIR、LeddarTech等机构提出的全新自动驾驶神经渲染框架SA-Radar。 在无需雷达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它能实现可控且逼真的雷达仿真,支持场景的灵活编辑——包括雷达属性修改、演员移除以及新视角合成,并能显著增强多种下游任务。 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雷达,其相关研究和开发仍面临数据获取的挑战。
6/10/2025 8:45:0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