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
代码大模型+金融场景:aiXcoder入选TiD 2025年度软件研发优秀案例
2025年7月10日——基于代码大模型的aiXcoder智能化软件开发解决方案,凭借其技术创新和在国有银行的落地应用实践,入选TiD 2025质量竞争力大会“2025年度软件研发优秀案例”。 在该案例中,硅心科技(aiXcoder)将公司独特的领域化智能研发解决方案应用于某国有银行,助力该银行实现代码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以及行内专属大模型的个性化训练和应用。 配合与银行自研云平台深度集成、企业专属研发管理平台和智能搜索系统等深度融合,硅心科技(aiXcoder)支持客户打造了银行专属的智能研发及交付体系,实现代码生成占比从个性化训练前的10%提升至35%、整体开发效率提升30%。
7/11/2025 5:24:00 PM
郑佳美
Lovart国产版超全测评!10分钟做了我一周的工作量!
嗨大家好! 今天是星流 AI 操作员阿真! 之前我有分享过 Lovart 也就是第一个设计 Agent,整合多种 AI 模型来一站式完成概念到成品的创意过程。
7/7/2025 12:30:19 AM
阿真Irene
Prompt格局小了,上下文工程称王!Shopify CEO提上下文工程,大神Karpathy一众创业者狂喊+1,网友:都是巫术
编辑 | 云昭Prompt工程又“失效”了? ! 之前是各种白领对它“喊打喊杀”,担心它取代自己的工作,后来的口风就变成了“大模型强大到不再需要Prompt工程了”,现在圈里又有谷歌的大佬抛出了神断言,让评论区炸锅的那种。
7/2/2025 12:10:50 PM
云昭
你的Agent电脑助手正在踩雷!最新研究揭秘Computer-Use Agent的安全漏洞
本文由上海 AI La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完成。 主要作者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杨靖懿、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邵帅。 通讯作者为刘东瑞和邵婧,上海 AI Lab 安全团队,研究方向为 AI 安全可信。
7/2/2025 8:46:00 AM
AI 智能体通信:潜力与挑战并存的未来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大型语言模型(LLM)进步,以其卓越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催生了 LLM 驱动的 AI 智能体这一创新技术。 这些 AI 智能体,作为 LLM 的进阶应用形态,不仅具备传统 LLM 的语言处理能力,更集成了感知、推理、决策与行动执行等多元化功能,实现了从单纯的信息处理向自主任务操作的跨越。 其应用范围横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改变世界运行模式的巨大潜力,市场预计将以年均 40% 的速度增长,至 2035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168 亿美元。
7/1/2025 5:00:00 AM
肆零柒
AI Agent 体如何改变我们与网页的互动方式
AI 智能体(像 OpenAI Operator 这样的)能帮你自动完成网上找产品、管理浏览器标签等任务,简直是解放双手! 但要让这些智能体真正派上用场,挑战可不小。 这篇文章会聊聊 AI 智能体在网页互动中的现状、痛点,以及一个叫 Agentic Web Interfaces (AWIs) 的新解决方案。
7/1/2025 2:10:00 AM
AI研究生
为何无头浏览器是 AI Agent 的关键技术
Browserbase CEO Paul Klein IV 认为每个 AI 代理都需要一个无头浏览器作为与传统互联网交互的桥梁。 Browserbase 已经转型为“适用于您的 AI 的 Web 浏览器”,并获得了 40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无头浏览器在 AI 代理中用于信息收集和任务执行,主要有视觉 Web 代理和文本 Web 代理两种类型。
6/27/2025 4:07:08 PM
岱军
让Agent审查代码,第一版天崩!AI原生Github创始人血泪:话痨、误判,别幻想万能代理,快让AI闭嘴!网友:有效,但没必要
编辑 | 云昭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我们用 AI 来做代码审查,结果它比我老板还话多。 ”——这句话可能是很多开发者的真实写照。 最近,一篇名为《How we made our AI code reviewer stop being so noisy》的博客引发了热议。
6/27/2025 1:06:48 PM
云昭
一文彻底搞懂智能体Agent基于ReAct的工具调用
前言AI智能体是指具备一定自主性、能感知环境并通过智能决策执行特定任务的软件或硬件实体。 它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目标。 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Function Calling可以令智能体实现有效的工具使用和与外部API的交互。
6/27/2025 6:00:00 AM
AI大模型应用开发
掌控 AI 智能体自主性:五级框架下的人机协作之道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在AI飞速发展的时代,AI 智能体自主性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 一方面,它能够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应用,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另一方面,若不当使用,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风险。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等前沿 AI 技术的飞速进步,AI 智能体的自主性不再是停留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它已逐渐走进现实,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6/23/2025 10:05:40 AM
肆零柒
MemOS:打破 LLM “记忆”孤岛,实现 Agent 协同智能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 在浏览论文时,我发现了一款用于构建 AI 应用的infra框架,它可以应用在 Agent 的 Memory 的管理构建上。 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款框架 ——MemOS。
6/23/2025 9:26:24 AM
肆零柒
「运维版Cursor」首发亮相!终结命令行地狱,Agent解放双手
AI智能体的风终于吹到运维了! AI Coding似乎已经成为程序员们的标配,不论是最早的Copilot,Cursor的百亿估值,还是最近Claude Code的话题度,程序员手里的AI智能体越来越多——Windsurf、Codex、Trae、Copilot等等。 而每天和服务器、数据库打交道的运维人员却一直没有被提及,程序员们有自己的Cursor,但是针对运维工程师的「Cursor」却迟迟没有出现。
6/20/2025 2:35:02 PM
零基础AI编程实战复盘!如何仅用7天做出2个网站?
5 月底临时需要在团队内做一场设计师 x AI Coding 的主题分享,因时间紧急(完全利用工作外时间),我决定放弃传统 PPT 的形式,从零开始利用 AI 工具链构建分享网站。 本文是这次 AI 协同实验的复盘,同时分享我对当前 Agent Coding 工具能力边界、Agent 交互、协作模式变化的新思考。 往期AI编程干货:.
6/20/2025 8:09:34 AM
Bay的设计奥德赛
大神Karpathy再谈氛围编程!AI开启软件重写潮!做通用Agent是炫技,所有AI应用要向Cursor学习:增加自治滑块!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软件开发因AI有了根本性转变? 刚刚,带火“Vibe Coding”风潮的前 OpenAI 大佬 Andrej Karpathy,在 YC 的演讲刷屏出圈! 这是一场足以改变你对编程、对大模型、对未来软件形态理解的深度分享。
6/19/2025 1:53:37 PM
伊风
美7000万人或被取代,Agent光速卷入职场!北大校友、杨笛一新作
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1945年,计算机诞生。 2001年,3G移动网络开始部署。
6/19/2025 9:10:00 AM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gent化的未来对于亚马逊格外重要!谁能精通,谁就能在这家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在的工作方式必然改变
编辑 | 云昭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当地时间本周二,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Andy Jassy 在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表示:Agent 化的未来,对亚马逊而言格外重要;接下来几个月,我们会进一步加码,让开发 Agent 变得更容易。 而同时,生成式 AI 和 Agent 的落地公司的工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 “某些岗位会减少,新的岗位也会出现。
6/18/2025 7:13:37 AM
云昭
MiniMax Agent的能力,彻底震撼了我
我最近试用了一款叫MiniMax Agent的产品,说实话,体验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图片你想想,以前我们做个网站,得先构思、找素材、写代码、调UI,光是找合适的图片就要花半天时间。 现在这玩意儿,你只要说一句话,它就能帮你搞定一切。
6/18/2025 2:01:00 AM
阿丸笔记
Disrupting Tradition! New Multi-Agent Framework OWL Gains 17K Stars, Surpassing OpenAI to Pioneer a New Era of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single agents have revealed many limitations when dealing with complex real-world tasks. To address this issue, a new multi-agent framework named Workforce and an accompanying training method called OWL (Optimized Workforce Learning) were jointly introduced by institutions such as Hong Kong University and camel-ai. Recently, this innovative achievement achieved an accuracy rate of 69.70% on the authoritative benchmark test GAIA, not only breaking the record for open-source systems but also surpassing commercial systems like OpenAI Deep Research..
6/17/2025 9:03:21 PM
AI在线
资讯热榜
标签云
AI
人工智能
OpenAI
AIGC
模型
ChatGPT
DeepSeek
谷歌
AI绘画
机器人
数据
大模型
Midjourney
开源
智能
Meta
用户
微软
GPT
学习
技术
AI新词
图像
Gemini
智能体
马斯克
AI创作
Anthropic
英伟达
论文
训练
代码
算法
LLM
Stable Diffusion
芯片
腾讯
苹果
蛋白质
AI for Science
Claude
开发者
Agent
生成式
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3D
xAI
研究
人形机器人
生成
AI视频
百度
工具
计算
GPU
华为
大语言模型
Sora
RAG
具身智能
AI设计
字节跳动
搜索
大型语言模型
场景
AGI
深度学习
视频生成
预测
视觉
伟达
架构
Transformer
DeepMind
编程
神器推荐
特斯拉
亚马逊
A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