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云端即未来!全球首个搭载云端Agent编程团队的IDE来了!

过去两年,Cursor几乎成了程序员心中的“神兵利器”,无数人惊叹于它那高超的理解代码上下文、自动补全等能力,但也有不少人发现,当项目一旦从“小脚本”走向“企业级应用”,Cursor 依旧只是一个聪明的助手,而不是一支真正能并肩作战的开发团队。 如今,一款来自中国的新工具 —— Vinsoo Code 悄然登场。 Vinsoo Code没有止步于“写代码更快”,而是创造性地首次将云端多Agent协作 引入 IDE,把 AI 从“个人助理”升级为“虚拟开发团队”,让需求分析、代码生成、测试、部署乃至文档撰写,都能在一套流程里完成。

过去两年,Cursor几乎成了程序员心中的“神兵利器”,无数人惊叹于它那高超的理解代码上下文、自动补全等能力,但也有不少人发现,当项目一旦从“小脚本”走向“企业级应用”,Cursor 依旧只是一个聪明的助手,而不是一支真正能并肩作战的开发团队。

如今,一款来自中国的新工具 —— Vinsoo Code 悄然登场。

Vinsoo Code没有止步于“写代码更快”,而是创造性地首次将云端多Agent协作 引入 IDE,把 AI 从“个人助理”升级为“虚拟开发团队”,让需求分析、代码生成、测试、部署乃至文档撰写,都能在一套流程里完成。

这一次,AI IDE 不再只是一个助手,而是一个能带你跑完全程的伙伴。

1.Vinsoo 有多强?

Vinsoo的云端多Agent有多强呢? 看看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云端即未来!全球首个搭载云端Agent编程团队的IDE来了!

2.Vinsoo云端编程的三大亮点

Vinsoo最大的特色就是将AI从单个助手升级为多个AI Agent组成的开发团队。

针对项目级开发,在Vinsoo的云端安全环境中,有多个AI Agent可以进行需求分析、架构设计、代码实现、云端运行、自动Debug等各种任务,相当于有个云端AI Agent团队在和人类系统工作,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发范式。

全链路项目生成

对于复杂的项目级开发,Vinsoo对于开发者最友好的一点是能“从头儿干到尾”,无需全程盯着屏幕。

因为位于Vinsoo云端的各个Agent可以自动实现需求分析、架构设计,代码生成等任务,还能自动进行饱和式测试和持续验证,直到交付真正可用的项目成果。

图片图片

Vinsoo能实现这一点,首先是有一套长上下文的压缩算法,这个算法能够提升项目内的记忆能力,使得系统有能力处理大型项目的历史上下文,减少前后文信息地丢失,提高任务的执行一致性。

其次,这些Agent能够根据任务变化实时规划执行路径,适应复杂开发场景。比如说,当用户确认需求后,Vinsoo云端Agent会创建一任务列表,该任务会随着任务的执行动态更新、调整,最终实现用户的开发和项目创建需求。

Vinsoo还有一个强大的“WebView视觉调试工具”,该工具让Agent具备视觉感知能力,能够通过WebView浏览器观察前端界面地动态变化,甚至模拟用户的浏览器交互(如点击、输入、拖拽等操作),进而实现真正的项目前端调试,打通全链路的运行调试环节。

云端安全开发

前些日子,SaaStr.AI 创始人的Jason Lemkin 爆料说,他使用 Replit 写应用,重写核心页面之后发现 AI 删了公司的生产数据库!

虽然后来做了恢复,但这件事情给全体使用AI的程序员都敲起了警钟:要警惕AI编程的可靠性。

而Vinsoo把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Agent都放在云端运行,在一个安全、隔离的环境中进行代码的全链路开发,就彻底解决了安全的问题。

图片图片

在云端的“沙箱”中,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想怎么尝试就怎么尝试,完全不用担心删库跑路的风险。

与此同时,云端标准化环境易于环境迁移、部署、扩展,不会导致 “本地能跑,云端挂了” 的经典问题。

并行执行任务

Vinsoo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并行化的Agent管理平台,用户只需要像分派任务给同事一样,将任务交给前端开发Agent、后端开发Agent、测试Agent等等,这些Agent就可以高效协同,形成自动化的开发流水线。

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程序员经常需要在多个终端中启动不同的模块,让它们能彼此发送请求、共享数据,并通过各自终端输出的日志信息进行协同调试与问题定位。

在Vinsoo中,这件事儿是自动完成的,Vinsoo提供了一个Agent的多终端联调工具,它会监控各个模块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哪里报错了,例如后台日志监控出错,那对应的Agent就会进行分析,然后把分析的结果交给代码生成Agent进行修改。

这样一来,云端Agent就可以自动跑通全部流程,无需开发者人为切换终端,查看日志并手工调试,从而实现从【代码生成】迈向【项目级开发】跨越。

3.真实开发案例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真实的项目开发案例,使用Vinsoo开发一个基于RAG的智能问答系统。

需求分析与确认

在项目开发的起点,Agent 会基于用户的开发目标,主动生成一份需求文档,并与用户进行同步。用户只需一键确认,即可进入后续的任务规划与执行阶段。

图片图片

若文档尚不完善,用户也可以与 Agent 进行迭代沟通,确保需求被完整、准确地捕捉。这种交互方式让“人机协同”真正实现从需求到执行的无缝衔接。

图片图片

任务列表动态规划

在开发过程中,Agent 不仅是被动执行者,更是自我驱动的规划者。

它会实时生成并维护一份任务列表,灵活应对开发进展中的变化。无论是新增子任务、调整优先级,还是移除不再需要的环节,Agent 都能自主完成,帮助开发流程始终保持高效与有序。这种“动态规划”能力使得项目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长线推进力。

图片图片

图片

多终端命令执行

云端 Agent 内置多终端命令执行工具,能够并行管理不同的开发会话。

在这些虚拟终端中,Agent 可以完成环境与依赖配置、项目架构生成、代码运行与调试等工作。

无论是前后端的单元测试,还是跨模块的联合调试,Agent 都能精准选择合适的终端并执行对应命令,让复杂的开发任务在多场景下高效完成。

图片图片

WebView 前端调试

针对前端开发的最大痛点——运行与调试的割裂,Vinsoo 的系统提供了 WebView 工具。

通过WebView,Agent能够自主操控浏览器,模拟鼠标点击、拖拽等交互进行前端测试。

这意味着开发者不再需要手动频繁操作,测试可以由Agent自动完成,大幅提升了开发体验与迭代效率。

图片图片

基本的界面测试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完整的集成测试,来确保需求中列出的功能被完整实现,从而来实现高质量的交付,当然,这些测试自然也是由Vinsoo自动生成并且执行的。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4.总结

从上面例子中Vinsoo的一套“组合拳”可以看出,Vinsoo云端的多Agent“团队”非常强大,完整地覆盖了整个开发流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Vinsoo目前可以使用DeepSeek、千问等国内大模型达到很好的效果,性价比非常高。

我看了一下,推出 Vinsoo Code 的创业公司芸思智能,是去年孵化于清华科技园的一家 AI 领域创业公司。

核心研发团队汇聚自华盛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中美一流高校的硕士博士生,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落地经验。同时汇聚了之前在亚马逊、京东、腾讯、字节跳动工作过,具有多年经验的的卓越工程师团队。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强大的研发团队,创新性很强的Vinsoo Code能被他们做出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关资讯

GLM-4.5:推理、编程与Agent能力的全面突破

GLM-4.5核心特性概览:•MoE 架构•混合推理模型•总参数 355B(激活参数 32B)•GQA 部分 RoPE•多 Token 预测•Muon 优化器 QK 归一化•22T Token 训练语料•Slime RL 基础设施•原生工具调用图片图片模型架构与预训练:GLM-4.5 总参数规模达 355B(激活参数 32B),采用更深但更窄的模型设计,通过增加层数和 96 个注意力头来优化推理能力。 轻量版 GLM-4.5-Air 为 106B 参数(激活参数 12B)。 图片训练语料库规模达 22T Token,其中包含 15T 通用数据和 7T 代码/推理专用数据。
7/31/2025 1:45:00 AM
无影寺

这篇 AI Agent 漫游指南,带你建立全面的科技史观

作者 | kong以OpenAI o1与DeepSeek R1为代表的"类Agent"模型、OpenAI DeepResearch为代表的“真Agent”模型,正在重构AI Agent的技术范式。 Agentic Workflow的王座还没坐热,强化学习驱动的端到端Agent模型训练已呼啸而来。 未来趋势已指明:模型即产品,工程化Agent的命运将如何?
5/27/2025 10:05:00 AM
腾讯技术工程

模型吞噬代码,Agent重构世界:当AI Agent与模型协同进化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 AI 圈的进化速度之快,已是不争的事实。 去年,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发布,随后 AI Coding 赛道愈发热闹,Cursor、Cline、Devin、MGX 等产品层出不穷。
5/29/2025 9:57:38 AM
肆零柒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