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RAG应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切分

在RAG(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应用中,文本分块(Text Chunking)是连接“知识存储”与“检索-生成”的核心预处理步骤,其重要性体现在对检索效率、相关性、生成质量及系统灵活性的多维度影响。 首先松哥和大家讨论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文本切分。 一、为什么文本切分很重要1.1 提升检索相关性:精准匹配用户需求RAG 的核心是“先检索、后生成”,而检索的本质是从知识库中找到与用户查询语义最相关的信息。

在RAG(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应用中,文本分块(Text Chunking)是连接“知识存储”与“检索-生成”的核心预处理步骤,其重要性体现在对检索效率、相关性、生成质量及系统灵活性的多维度影响。

图片

首先松哥和大家讨论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文本切分。

一、为什么文本切分很重要

1.1 提升检索相关性: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RAG 的核心是“先检索、后生成”,而检索的本质是从知识库中找到与用户查询语义最相关的信息。文本分块直接影响检索的精准度:

  • 若文本未分块(或块过大),单个块可能包含多个无关主题。例如,一篇同时讨论“人工智能伦理”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文章,若作为一个整块存储,当用户查询“人工智能伦理”时,检索结果会包含大量“算法”的冗余信息,干扰相关性判断。
  • 合理分块(如按段落、主题或逻辑单元分割)可使每个块聚焦单一语义。例如,将上述文章拆分为“伦理争议”“算法原理”两个块,用户查询时能精准匹配目标块,减少无关信息干扰。

1.2 优化检索效率:降低计算成本与延迟

RAG 依赖向量数据库存储文本的向量表示(通过嵌入模型生成),检索时需计算“用户查询向量”与“文本块向量”的相似度。分块对效率的影响体现在:

  • 减少冗余计算:大块文本的向量表示可能“平均化”细节信息(如长文档中某句话的关键信息被稀释),导致检索时需对比更多无效内容。分块后,每个块的向量更“聚焦”,相似度计算更高效。
  • 适配数据库性能:向量数据库的检索速度与单个向量的处理成本相关。相同长度的文档,分块后单个块的字符数更少,生成向量的计算量更低,且批量检索时可通过并行处理提速(尤其对长文档,如书籍、报告等)。

1.3 保障生成质量:为LLM提供精准上下文

LLM(大语言模型)生成回答时,依赖检索到的文本块作为“事实依据”。分块质量直接影响输入 LLM 的上下文有效性:

  • 减少噪声干扰:若检索到的块包含大量无关信息,LLM 可能被误导(如生成与查询无关的内容,或混淆不同主题的信息)。例如,用户问“如何预防新冠”,若检索到的块同时包含“新冠预防”和“流感治疗”,LLM 可能错误关联两者。
  • 适配 LLM 上下文窗口:所有 LLM 均有最大输入长度限制(如 GPT-3.5 的 4k tokens)。若文本块过大,可能导致检索到的相关块因长度超限被截断,或挤压 LLM 的生成空间。分块后可灵活选择多个小而精的块,在窗口限制内纳入更多关键信息。

一般我们通过嵌入模型来生成嵌入向量,而嵌入向量往往也有上下文窗口大小的限制。以常见的 bge-m3 为例,我们可以在介绍文档中看到最大 token 数的限制。

图片图片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在模型的配置文件中找到 token 上限:

图片图片

上图是在 tokenizer_config.json 文件中找到的配置,有的是在 config.json 配置文件中。

1.4 适配长文档处理:突破“上下文窗口限制”

现实中,RAG 的知识库常包含长文档(如论文、手册、法律条文等),其长度远超 LLM 的上下文窗口(例如,一本 300 页的技术手册)。文本分块是处理这类文档的核心手段:

  • 拆分后“分而治之”:通过分块将长文档拆解为多个子单元,每个子单元可独立存储和检索。例如,将技术手册按“安装步骤”“故障排除”“维护指南”分块,用户查询“如何排除启动故障”时,仅需检索“故障排除”相关块,无需处理整本书。
  • 保留细节信息:长文档的整体向量可能丢失局部细节(如某段关键操作步骤),而分块后每个子单元的向量能更精准地代表其细节,确保检索时不遗漏重要信息。

1.5 平衡“完整性”与“聚焦性”:避免信息割裂

分块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划分边界”,而合理分块能在“信息完整”与“聚焦性”间找到平衡:

  • 若块太小(如单句),可能割裂语义逻辑(如拆分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导致检索到的信息碎片化,LLM 无法理解上下文关联;
  • 若块太大(如整章),则回到“冗余信息”的问题。

针对这里第一小点,松哥举个例子。

假设原文是一段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论证:

①.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②. 干旱和洪涝频率上升会直接破坏农作物生长周期。③. 这将导致主要粮食产区的产量下降。④. 最终可能引发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

这四句话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链论证: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作物受损→粮食危机。

如果按单句分块存储,当用户查询"气候变化为何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时:

  • 系统可能只检索到第 ④ 句(直接提到价格波动)
  • 但缺失了 ①②③ 句的因果铺垫,导致 LLM 无法理解"气候变化→价格上涨"的完整逻辑链条
  • 生成的回答可能变得牵强(如"粮食价格上涨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而非基于完整论证的确定性结论(如"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农作物生长,最终导致价格波动")

这种情况下,过度细碎的分块割裂了语义关联,使检索到的信息失去了上下文支撑,LLM自然无法生成逻辑完整的回答。

因此,优质分块策略(如按语义、段落、标点符号分块)需确保每个块既能独立表达完整信息,又不包含无关内容,这是 RAG 系统性能的关键前提。

二、文本该如何切分

那么文本该如何切?

虽然文本切分策略很多,但是 Java 在这块现有框架目前支持的比较少,Spring AI 中仅有一个 TokenTextSplitter,而在 Spring AI Alibaba 中则多支持了一个 SentenceSplitter。

我们来简单看看这两种切分策略。

2.1 TokenTextSplitter

在 Spring AI 中,TokenTextSplitter 是一个用于文本分割的工具类,主要功能是将长文本按照令牌(Token)数量进行拆分,适用于处理超出大语言模型(LLM)上下文窗口限制的文本内容。它是实现文本分块(Text Chunking)的重要组件,通常在构建检索增强生成(RAG)等应用时使用。

TokenTextSplitter 通常使用与 LLM 一致的令牌化逻辑(通常基于 OpenAI 的 tiktoken 库),确保分割结果与模型的令牌计数一致;并且 TokenTextSplitter 会尽量在自然边界(如句子结束处)进行分割,避免将完整语义拆分到不同文本块中。

我们来看一段简单的示例代码:

复制

在构建 TokenTextSplitter 的时候,有五个参数,含义分别如下:

参数名

默认值

功能描述

defaultChunkSize

30

目标块大小(令牌数)

minChunkSizeChars

10

最小块字符数(低于此值不分割)

minChunkLengthToEmbed

3

有效块最小长度(字符数,短于此值丢弃)

maxNumChunks

2000

单文本最大分块数(防长文本爆炸)

keepSeparator

true

是否保留分隔符(如换行符)

TokenTextSplitter 处理流程如下:

  1. 编码阶段:使用 CL100K_BASE 编码将输入文本转换为令牌序列。
  2. 分块切割:按 defaultChunkSize 将令牌序列切割为块。
  3. 断点优化:对每个块尝试在 minChunkSizeChars 后寻找自然断点(句号、问号、感叹号或换行符)。找到断点则截断,否则保留原始切割点。
  4. 格式处理:修剪空白字符,按 keepSeparator 决定是否保留换行符。仅保留长度 ≥minChunkLengthToEmbed 的块。
  5. 循环处理:重复切割直至处理完所有令牌或达到 maxNumChunks 限制。

以上代码最终切块后的结果如下:

图片图片

2.2 SentenceSplitter

Spring AI Alibaba 的 SentenceSplitter 是一个专为文本分块设计的组件,主要用于优化 RAG(检索增强生成) 流程中的文档预处理阶段。它通过智能拆分长文本为语义连贯的句子组,确保后续向量化处理能保留上下文完整性,从而提升大模型在问答、知识检索等任务中的准确性。

SentenceSplitter 的工作流程分为两步:

  • 句子拆分:基于预训练的 OpenNLP 句子检测模型(opennlp-en-ud-ewt-sentence-1.2-2.5.0.bin),将原始文本分割为独立句子。
  • 动态分块合并:根据预设的 chunkSize(默认 1024 tokens),计算每个句子的 token 数量(使用 CL100K_BASE 编码),将相邻句子合并为不超过 token 上限的文本块。

代码案例如下:

复制

这是目前我们在 Java 相关框架中支持的分块方案。

还有其他一些分块思路,这里也和大家聊聊,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项目需求,自行实现。

2.3 固定长度分块(Fixed-Length Chunking)

思路

将文本按照预设的固定长度(如字符数、token 数)进行均匀拆分,不考虑文本的语义、结构或标点等信息,当剩余文本长度不足固定长度时,作为最后一个块保留。

原理

  • 核心是“机械切割”,以量化的长度为唯一标准,不涉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 例如:设定固定长度为 100 字符,无论文本是句子、段落还是代码,均从开头每 100 字符切分一次。

适用场景

  • 文本结构简单、语义连贯性较弱的场景(如日志、长串无标点的字符)。
  • 快速实现分块的初步方案,作为复杂分块策略的基础参考。

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效率高,分块结果可预测。
  • 缺点:容易割裂完整语义(如拆分一个句子、一个论证过程),导致块内信息碎片化或跨块语义不连贯。

2.4 递归分块(Recursive Chunking)

思路

以“先大后小”的层级逻辑分块,优先按大粒度分隔符(如段落、章节)切分,若分块后仍超过预设长度,则递归使用更小粒度的分隔符(如句子、逗号)继续切割,直到所有块的长度符合要求。

原理

  • 基于“自然分隔符优先级”设计,假设文本中天然存在的分隔符(如换行、句号)能体现语义停顿,优先保留这些分隔符划分的完整单元。
  • 例如:预设长度为 500 字符,先按段落(换行符)切分,若某段落超过 500 字符,则按句号(句子)切分该段落;若某句子仍过长,则按逗号切分,以此类推。

适用场景

  • 结构化较强、存在多层级语义分隔的文本(如文章、书籍、长文档)。
  • 希望在控制块长度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语义完整性的场景。

优缺点

  • 优点:平衡了长度控制和语义连贯性,减少对完整语义单元的割裂。
  • 缺点:实现较复杂,需要定义分隔符优先级;对无明显分隔符的文本效果有限。

2.5 按结构分块(Structural Chunking)

思路

根据文本的固有结构特征(如格式标记、逻辑层级)进行分块,将具有相同结构属性的内容划分为一个块。

原理

  • 依赖文本的“结构性标记”,这些标记可能是显式的(如 HTML 标签、Markdown 标题、PDF 的章节标题),也可能是隐式的(如表格、代码块、列表的格式)。
  • 例如:

对 HTML 文本,按<h1>(一级标题)、<p>(段落)、<table>(表格)等标签分块,每个标签内的内容作为独立块。

对 Markdown 文本,按#(标题)、-(列表项)、(代码块)分块。

适用场景

  • 结构化文档(如网页、Markdown文档、PDF报告、带格式的Word文档)。
  • 需要保留特定结构单元(如表格、代码块、章节)的场景,避免结构被破坏。

优缺点

  • 优点:能精准提取结构化单元,块内信息关联性强,适合后续针对特定结构的处理(如单独解析表格、代码)。
  • 缺点:依赖文本结构的规范性,对无显式结构的文本(如纯文本小说)效果差。

2.6 按标点分块(Punctuation-Based Chunking)

思路

以标点符号作为分块的主要依据,将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分隔的内容划分为独立块,通常优先使用表示语义停顿较强的标点。

原理

  • 假设标点符号是语义完整的边界,例如句号、问号通常标志一个完整句子的结束,分号标志句内的逻辑分隔,基于此划分的块能保留完整的短句或分句。
  • 例如:按句号(.)分块,每个句子作为一个块;若句子过长,可进一步按分号(;)或逗号(,)细分。

适用场景

  • 以句子为基本语义单元的文本(如散文、论文、对话记录)。
  • 希望块内信息是完整短句,方便后续按句子级进行检索或处理的场景。

优缺点

  • 优点:块内语义相对完整,符合人类阅读的自然停顿习惯。
  • 缺点:对长句(如无标点的长段落)或标点使用不规范的文本(如大量省略标点)效果差,可能导致块过长或过短。

总结

分块策略

核心依据

核心目标

典型应用场景

固定长度分块

量化长度(字符/token)

快速、均匀切割

日志、简单无结构文本

递归分块

分隔符优先级+长度控制

平衡长度与语义完整性

文章、书籍等长文档

按结构分块

文本格式/逻辑结构

保留结构化单元

网页、Markdown、PDF报告

按标点分块

标点符号(语义停顿)

保留完整句子/分句

散文、论文、对话文本

实际应用中,常结合多种策略(如递归分块中融入标点和结构信息),以适应复杂文本的分块需求。

相关资讯

从RAG到QA-RAG:整合生成式AI以用于药品监管合规流程

图片引言聊天机器人的进步近期生成式AI的进展显著增强了聊天机器人的能力。 这些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正在被探索[Bahrini等人,2023年;Castelvecchi,2023年;Badini等人,2023年],其中制药行业是一个显著的关注领域。 在药物发现领域,最近的研究表明,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在推进药物发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Wang等人,2023年;Savage,2023年;Bran等人,2023年]。
5/8/2025 2:22:00 AM
Wolfgang

一小时内构建基于Gemma与Bright Data的生产级RAG应用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大语言模型(LLM)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模型幻觉、知识时效性差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开发者。 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它能让模型基于真实数据生成可靠回答。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一小时内,利用Gemma 3开源模型和Bright Data的SERP API构建一个生产级RAG应用,无需依赖昂贵的商业服务,全程本地运行。
8/1/2025 2:11:00 AM
大模型之路

FastRAG:半结构化数据的检索增强生成

本文介绍了FastRAG,一种针对半结构化数据的新型RAG方法。 FastRAG采用模式学习和脚本学习来提取和结构化数据,而无需将整个数据源提交给LLM。 它将文本搜索与知识图谱(KG)查询相结合,以提高在问答任务中检索上下文丰富信息的准确性。
1/23/2025 4:23:30 P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