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研底层逻辑、加速科学发现,“人工智能 科学”已成为趋势,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研发的“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是采用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服务于科学任务的智能底座,实现了对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数据的深入理解,具备科学文献萃取融合、科学知识表征推理和科学工具编排规划等核心能力,目标为各领域科技创新提供“坚如磐石”的智能支撑。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研底层逻辑、加速科学发现,“人工智能+科学”已成为趋势,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研发的“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是采用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服务于科学任务的智能底座,实现了对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数据的深入理解,具备科学文献萃取融合、科学知识表征推理和科学工具编排规划等核心能力,目标为各领域科技创新提供“坚如磐石”的智能支撑。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发挥体系化优势,打造“人工智能+科学”操作系统

当前,“人工智能+科学”研究普遍采用领域数据微调通用大模型、各自构建单一领域专用工具的模式,面临科学数据孤岛、专业推理能力不足、研发生态封闭三大挑战。

聚焦这些挑战,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团队充分发挥完整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全栈式人工智能创新链、重大科学设施与科学数据等优势,开展体系化布局,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向平台化、体系化的新范式加速变革。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可实现对数据和模型等各类资源的管理,以及对计算仿真等各类工具的调度,深度赋能“假设提出-方案规划-仿真推演-实验验证-规律发现”的科研全流程。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科学”真正拥有了跨学科“操作系统”。科研工作者可在科研各环节轻松调用模型,实现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无感嵌入。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科学专业能力顶尖,为一线科研提供坚实支撑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始终围绕科研人员的核心需求,以强大、全面的科学专业能力支持科学发现。

在核心架构方面,“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采用异构混合专家架构,在国产开源大模型基础上面向科学领域进行深度定制,集成了自主研发的一系列面向共性科学数据模态的专用模型,并融合了AlphaFold、MatterGen等领域专业模型。

在科学能力方面,“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已系统掌握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核心定理、定律与专业知识,并实现了对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数据的深入理解。具体测评中,在基础学科领域国际通用的数据集里,达到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各学科门类当前最佳性能;在通用人工智能助手测试基准(GAIA)、事实性问答数据集(SimpleQA)等国际权威测试中,展示了领先的科学专业工具调用和科学推理性能;在人类终极考试(HLE)中取得了优秀成绩。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图:科学基础能力测评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图:复杂推理问题测评

基于“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研发团队还开发了“磐石·文献罗盘”和“磐石·工具调度台”两个科学智能体。

“磐石·文献罗盘”旨在辅助科研人员精读文章、撰写综述、评估科研选题与技术路径,已接入1.7亿篇科技文献与实时开源科技信息,可深度理解包含公式与图表的科学数据,一次性透彻梳理上千篇文献。在其支持下,以往需要3至5天才能完成的文献调研工作可缩短至20分钟。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图:磐石·文献罗盘

“磐石·工具调度台”旨在降低科研工具的使用门槛,可自主规划及调用超过300个科学计算工具,实现工具的协同编排和便捷调用,可自动识别科研任务、智能编排并调度最优工具链,提升科研流程效率,支持用户灵活接入自有智能体与工具,快速搭建专属科研应用。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图:磐石·工具调度台

改变正在发生,加速多个领域科学发现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应用,大幅加速科研进程。

在生命科学领域,团队依托“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构建了X-Cell数字细胞大模型,实现了从基因序列和中心法则到细胞表型的整体建模,推动数字细胞实现靶点发现全流程自动化。X-Cell正在支持调控网络分析、虚拟细胞实验和靶点发现应用。以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药物靶点发现为例,相对现有范式科研效率加速超过10倍。

在高能物理领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依托“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正在实现粒子物理研究任务的自动分解与高效规划,生成覆盖粒子物理工作流各阶段的分析程序。这有效提升了粒子模拟速度与重建效率,为探索物质基本组成和宇宙基本规律提供了助力。

在力学研究中,“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发挥强大的科学数据理解和预测能力,高效计算高铁模型在多种流体环境下的表面压力场,为高铁构型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此外,“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也正帮助科学家在化学合成中提升实验效率,在分子结构预测中实现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在天文观测中实现智能化的全球资源调度与分析……并在服务真实科学需求的过程中,持续迭代提升模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AI赋能范式重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图:应用案例

目前,“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已初步成为科学知识的全能手、文献的超级分析师、专业问题的精算家,并将逐渐成长为科研攻坚的参谋和智囊,服务科学、赋能科研。

为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协同创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已联合四十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合作伙伴共同启动“科学基础大模型生态联盟”计划,并积极推动国产算力适配,着力构建开源开放、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科学”新生态,为全球学术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赋能科研范式重塑,开启科学研究的无限可能。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现已全面开源,欢迎体验!

官网链接: https://scienceone.ia.ac.cn/

相关资讯

AI革新科研模式,上海AI Lab「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开放申请

驱动科学研究的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以下简称 AI4S)正逐渐改变科学研究的模式,然而学科之间的「烟囱式」发展模式,既容易造成资源分散和重复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颠覆性成果涌现。 同时,由于 AI4S 具有「极宏观拓展、极微观深入、极端条件迈进、极综合交叉」的特性,使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性突破,难以从现有组织模式中诞生——这类突破超出了单一团队的研究能力,需要依赖大规模研究、工程与系统协作,而早期价值又难以被商业风投支持——「AI4S 攀登者行动计划」旨在解决这一难题。 如果你渴望突破 AI4S 传统研究模式的限制,欢迎申请加入「AI4S 攀登者行动计划」,与我们共同推动下一代技术变革。
1/24/2025 5:36:00 PM
机器之心

专访MIT贾皓钧&段辰儒博士:AI4S时代的化学材料发现——「AI炼金术」

作者 | MIT 贾皓钧&段辰儒博士编辑 | 凯霞大家可能从小就听说过爱迪生尝试上千种材料作为灯丝,凭着不断试错方法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最后研发出日用白炽灯的故事——天才靠的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发变得愈发复杂。现在,研究者经常需要在上百万大小的材料空间同时优化数十个不同的性质,以寻找适用于电池、半导体、催化剂和合金等领域的新材料。如果说爱迪生需要 99% 的汗水,那现在研究者可能需要 99.99% 的汗水。而新型材料的研发历程就有点像人们去「沙滩」
10/19/2023 6:07:00 PM
ScienceAI

智能科学时代的双引擎,火山引擎打造 AI 与 Science 协同创新的飞轮

2024 年,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奖与化学奖双双授予了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相关的研究,这无疑为 AI 在科研领域的推动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进一步彰显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AI for Science 变得盛况空前。 科学家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广阔应用与发展前景,科学研究也从经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数据驱动范式,迎来了第五范式——智能科学。
11/12/2024 4:00:00 PM
鸢玮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