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ICML 2025 | 给AI装上「智能升级插件」!阿里安全-清华大学D-MoLE让模型在持续学习中动态进化
本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二年级研究生葛晨笛,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自动机器学习和图机器学习。 主要合作者为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的樊珈珮、黄龙涛和薛晖。 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的朱文武教授、王鑫副研究员。
7/10/2025 2:50:24 PM
硅谷最贵华人诞生!上交校友庞若鸣薪酬飙破2亿美元,碾压余家辉、库克
余家辉之外,硅谷一夜之间,又诞生了一位华人AI巨星。 这次,最高薪酬纪录被刷新,从1亿美金直接飙升至超2亿美金! 他便是——庞若鸣,前苹果AI/ML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
7/10/2025 2:49:05 PM
Grok 4 发布,地表最强 AI,所有学术领域达到博士水平
7月9日晚间,Elon Musk正式发布他迄今为止最强的人工智能模型:Grok 4。 这款模型由他领导的xAI团队打造,被Musk本人形容为“大爆炸级别的智能进化”。 在推特上,官方账号称:Grok 4是“地表最强”(世界上最强大)的AI模型。
7/10/2025 2:42:28 PM
8小时处理300万细胞数据,复旦&上交研发双分支架构模型,登Nature子刊
编辑丨%在组织切片的微观世界里,基因表达的空间分布藏着解开生物奥秘的钥匙 —— 胚胎如何发育出肝脏、癌细胞为何侵袭转移,答案往往藏在基因「在哪里表达」的动态变化中。 但传统空间组学方法只能捕捉单一切片的基因表达量,却无法识别不同条件下基因空间位置变化的关键信号。 (如 Sepal 算法对差异空间表达模式基因的 F1 分数仅 41%)针对这些问题,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团队提出了 River 框架,通过双分支预测架构和事后归因策略,根据基因(或者其他特征)对条件差异的贡献进行排名。
7/10/2025 2:30:00 PM
ScienceAI
人形机器人做汉堡火了! 伯克利等全新ViTacFormer让机器人操作稳如老手
近日,一个「人形机器人做汉堡」的视频火爆全网! 这个具备 [主动视觉]、[高精度触觉] 以及 [高自由度灵巧手] 的人形机器人,首次实现了 2.5 分钟连续自主控制,从原材料开始,一步步制作出完整汉堡,并递到你的盘子里。 真正让机器人「看得见」、「摸得准」、「动得巧」,未来厨房可能真的不需要人类了!
7/10/2025 2:23:00 PM
机器之心
他47岁转方向,一举解决了球体堆积领域内最大的未解问题
在数学领域里,对于最优模式的探索永无止境,球体填充问题也不例外,它旨在尽可能高效地将球体塞进一个(高维)盒子里。 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吸引着数学家们,并在密码学、远程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看似简单,实则微妙。
7/10/2025 1:27:00 PM
机器之心
全球最强 AI 模型:马斯克发布 Grok 4,处理学术问题达到博士级别
AI在线 7 月 10 日消息,在今天召开的直播活动中,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推出 Grok 4,声称是全球最强 AI 模型,在处理学术问题上的表现,已达到博士级别。 整场发布会时长 53 分钟,马斯克演示了 Grok 4 模型的多模态功能、更快的推理能力等诸多新特性。 从官方公布的跑分数据来看,Grok 4 模型具备非常亮眼的成绩,在实时速度、推理能力和高级视觉等方面,将和 OpenAI、Anthropic 顶尖模型同台较量。
7/10/2025 12:54:01 PM
故渊
饿了么联创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专攻效率工具
前饿了么联合创始人汪渊,我本以为他已经退休去享受生活了。 这种级别的创业者,早就实现财务自由。 早些年有朋友在饿了么,经常跟我讲饿了么创始人“四大饿”跌宕起伏的故事。
7/10/2025 11:23:24 AM
阿颖
魔法原子推出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发布即发售
7月8日,中国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MagicLab)发布旗下新款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通过“高性能可靠本体 开放AI生态系统 丰富场景落地应用”三位一体,定义人形机器人产品价值新维度。 MagicBot Z1性能强劲,灵活迅捷:. 其拥有自研高性能关节模组,24基础自由度,最多可扩展至49自由度。
7/10/2025 11:00:09 AM
量子位的朋友们
9个功能点看完蔚来乐道L90
蔚来旗下最新家用旗舰乐道L90,刚刚解禁了静态体验,关于这款「低于30万」起售的大三排六座车…. 我们体验完,总结了最突出的9大亮点。 看完大概能理解为啥这款车长超5.1米的三排纯电SUV,会被网友们称为「新能源时代的汉兰达」,「能换电的理想L9」了。
7/10/2025 10:48:38 AM
一凡
「Tokens是胡扯」,Mamba作者抛出颠覆性观点,揭露Transformer深层缺陷
「Tokenization(分词)是 Transformer 模型为弥补自身缺陷不得不戴上的枷锁。 」近日,Mamba 作者、CMU 助理教授、Cartesia AI 首席科学家 Albert Gu 撰写了一篇新博客,探讨了状态空间模型(SSM)和 Transformer 之间的权衡,并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这篇博客改编自 Albert Gu 过去一年来多次进行的一场演讲。
7/10/2025 10:48:00 AM
机器之心
花49元试了下Lovart国内版,集结数十个模型的设计Agent能有多强?
一手实测。 还记得那个号称「全球首个设计 Agent」的 Lovart 吗? 它是继 Manus 后在海外爆火的另一款 Agent 产品,而且学到了 Manus 的「精髓」:有邀请码才能体验。
7/10/2025 10:37:00 AM
机器之心
OctoThinker:借“中期训练”之力,缩小 Llama 和 Qwen 模型的差距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大型语言模型(LLM)通过链式思考(CoT)进行深度推理,并借助大规模强化学习(RL)在复杂任务(如竞赛级数学问题解决)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OpenAI 的 o1、o3 等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表现卓越,这些模型通常采用多层神经网络架构,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捕捉语言的复杂模式,从而实现高效的文本生成和推理。 而 DeepSeek-R1-Zero 等模型在基础语言模型上直接应用大规模 RL 也展现了有趣的推理行为。
7/10/2025 10:25:23 AM
肆零柒
WebSailor 突破边界:助力开源智能体跨越复杂推理 “天花板”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自从互联网时代开启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信息技术变革,而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以每两年数据量翻一番的惊人速度,为人类打开了通往海量知识的大门;另一方面,也向我们的认知能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我们面对无边无际的信息数据时,人类有限的记忆容量、脆弱的注意力稳定性,以及线性单一的探索路径,无疑成为了制约我们高效获取精准信息的瓶颈。
7/10/2025 10:21:19 AM
肆零柒
真实科研水平集体不及格!全新基准SFE给主流多模态LLM来了波暴击
当前,驱动科学研究的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AI4S)在单点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实现了工具层面的革新,然而要成为「革命的工具」,需要采用「通专融合 AGI」方式。 大模型的突破性能力逐步改变科学研究的模式,而大模型在科学领域的深度应用亟需科学的评测支撑。 现有科学评测面临着两大痛点:现有测试多聚焦知识记忆,而真实科研需要从原始科学数据感知到复杂推理的全链条能力;天文、地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存在大量未开发的多模态数据分析需求。
7/10/2025 10:20:00 AM
机器之心
魔法原子推出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
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MagicLab)发布旗下新款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通过“高性能可靠本体 开放AI生态系统 丰富场景落地应用”三位一体,定义人形机器人产品价值新维度。 MagicBot Z1性能强劲,灵活迅捷,其拥有自研高性能关节模组,24基础自由度,最多可扩展至49自由度;关节最大扭矩超过130N.m,可实现“大扰动冲击恢复”、“连续倒地起身”等高爆发运动;关节运动范围最大可达320°,支持“下腰”等高难度及大幅度动作,为行业落地应用中的机器人功能二次拓展开发,提供坚实硬件保障。 本体优异,结实抗造。
7/10/2025 10:20:00 AM
新闻助手
闭源主力选手拥抱开源?OpenAI 被曝最快下周推开源 AI 模型,o3 mini 级推理能力
AI在线 7 月 10 日消息,科技媒体 The Verge 今天(7 月 10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 OpenAI 公司正酝酿推出开源 AI 模型,可能会加剧其和微软之间的分歧。 消息称 OpenAI 公司正和微软公司重新谈判,希望重组成为一家盈利性公司。 在此之际,OpenAI 正准备发布一个开源的大语言 AI 模型,这可能会在两家公司之间造成更大的隔阂。
7/10/2025 10:15:15 AM
故渊
OpenAI 迄今最大交易落地,65 亿美元完成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的初创公司 io
AI在线 7 月 10 日消息,OpenAI 公司昨日(7 月 9 日)发布公告,宣布已完成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创立的初创公司 io Products, Inc.。 AI在线曾于今年 5 月报道,OpenAI 公司以近 65 亿美元(AI在线注:现汇率约合 469.31 亿元人民币)的全股票交易,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联合创立的 AI 设备初创公司 io,这也是 OpenAI 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 最新消息称 io 的联合创始人 Scott Cannon、Evans Hankey 和 Tang Tan,以及约 50 名 io 的工程师、设计师和研究人员,现在都已加入 OpenAI。
7/10/2025 9:59:22 AM
故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