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资讯列表

重生之在《我的世界》做山姆·奥特曼:网友在线手搓ChatGPT

henry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逆天,太逆天。 一老哥在《我的世界》上手搓了一个ChatGPT!
10/6/2025 2:21:59 PM
henry

Sora2还在5秒打转,字节AI生视频已经4分钟“起飞”

鹭羽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从5秒到4分钟,Sora2也做不到的分钟级长视频生成,字节做到了! 先来看一个前方潜水员拍摄的“真实”海底世界Vlog:视频链接:,有发现么?
10/6/2025 2:12:11 PM
鹭羽

告别建模烦恼!腾讯混元3D帮你一键生成手办级建模

嗨大家好! 我是阿真! 今天继续看点新鲜有趣的。
10/6/2025 12:57:02 AM
阿真Irene

开源仅一周,鹅厂文生图大模型强势登顶,击败谷歌Nano-Banana

一夜之间,文生图领域的「王座」被国产大模型拿下! 主角是腾讯混元团队发布并开源仅一周的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 —— 混元图像 3.0(HunyuanImage 3.0)。 在国际权威 AI 模型评测榜单 LMArena 上,HunyuanImage 3.0 一举超越了谷歌风头无两的 Nano-Banana 以及字节的 Seedream 4.0,位列文生图(Text-to-Image)综合榜单和开源榜单第一。
10/5/2025 8:36:00 PM
机器之心

Meta FAIR田渊栋唯一作者发文:拆解模型「顿悟时刻」

早在 2021 年,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了深度神经网络常常表现出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模型在早期训练阶段对训练数据的记忆能力较弱,但随着持续训练,在某一个时间点,会突然从记忆转向强泛化。 类似于「顿悟时刻」,模型在某一刻突然理解了数据的内在规律。 这种现象被称为「grokking(延迟泛化)」。
10/5/2025 8:09:00 PM
机器之心

从「知题」到「知人」:UserRL让智能体学会「以人为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古人早已洞见:真正的人类智慧,不仅仅在于公式推演、掌握技艺,更是能理解他人、洞察人心。 今天的大语言模型已能在代码、数学与工具使用上出色地完成任务,然而距离成为真正的用户伙伴,它们依旧缺少那份 “知人” 的能力。
10/5/2025 7:59:00 PM
机器之心

推理token减少46%!Meta新方法缩短思维链,告别重复推导

时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大模型老走重复步骤,导致思维链越来越长怎么办? Meta、Mila-Quebec AI Institute、蒙特利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联合提出元认知复用(Metacognitive Reuse) 机制。
10/5/2025 4:59:54 PM
时令

Nature | 大幅加速多元电催化剂的科学发现,MIT等推出多模态人工智能-机器人平台CRESt

作者 | 论文团队编辑 | ScienceAI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 multimodal robotic platform for multi-element electrocatalyst discovery》的研究论文。 该工作展示了一种多模态机器人平台 CRESt(Copilot for Real-world Experimental Scientists),通过将多模态模型(融合文本知识、化学成分以及微观结构信息)驱动的材料设计与高通量自动化实验相结合,大幅提升催化剂的研发速度和质量。 论文地址:。
10/5/2025 3:16:00 PM
ScienceAI

北大校友、华人学者金驰新身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副教授

今天,华人学者金驰(Chi Jin)宣布他在普林斯顿晋升为终身副教授。 金驰于 2019 年加入普林斯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 在普林斯顿的 6 年任期内,他在 AI 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迅速提升。
10/4/2025 2:51:00 PM
机器之心

你敢信?GPT-5的电脑操作水平只比人类低2%了

Agent(智能体)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人工智能热点之一,将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与工具调用、环境交互和自主规划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像虚拟助理一样完成复杂任务。 其中「计算机使用智能体」(computer-use agent,CUA)是一种能够直接在电脑环境中代替人类执行操作的智能体。 它和传统的对话式 AI 不同,不只是回答问题,而是模拟人类使用鼠标、键盘和操作软件来完成任务。
10/4/2025 2:45:00 PM
机器之心

吴恩达执教的深度学习课程CS230秋季上新,新增GPT-5专题

「人工智能是新的电力。 」——吴恩达吴恩达 (Andrew Ng) 执教的斯坦福 CS230 深度学习旗舰课程已更新至 2025 秋季版,首讲视频现已公开! 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需提前观看 Coursera 上的 deeplearning.ai 专项课程视频(包括神经网络基础、超参数调优、结构化机器学习项目等模块),然后参加线下课程。
10/4/2025 2:34:00 PM
机器之心

Insta360最新全景综述:全景视觉的挑战、方法与未来

本文作者团队来自 Insta360 影石研究院及其合作高校。 目前,Insta360 正在面向世界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模型等前沿方向招聘实习生与全职算法工程师,欢迎有志于前沿 AI 研究与落地的同学加入! 简历投递邮箱:[email protected]在虚拟现实、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新兴应用中,全景视觉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
10/4/2025 2:29:00 PM
机器之心

如何做好AI产品的用户体验?来看百度的实战案例复盘!

前言. 行业内持续探索 AI 内容生成与创作工具,由 AI 驱动的创作方式正逐步成为主流。 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创作的有力支持,也能够激发灵感、降低门槛,使即便没有专业背景的用户也能轻松表达自己的想法。
10/4/2025 12:22:57 AM
百度MEUX 团队

1.5B推理模型新SOTA,RL训练新解法打破「简单题过拟合、难题学不动」的魔咒

QuestA(问题增强)引入了一种方法,用于提升强化学习中的推理能力。 通过在训练过程中注入部分解题提示,QuestA 实现两项重大成果:Pass@1 的 SOTA 性能:在 1.5B 模型上实现了最先进的结果,甚至在关键基准测试中超越了早期的 32B 模型。 提升 Pass@k:在提高 Pass@1 的同时,QuestA 不会降低 Pass@k 性能 —— 事实上,它通过让模型在多次尝试中进行更有效的推理,从而提升了模型能力。
10/3/2025 8:29:00 PM
机器之心

大规模分子电子密度数据集EDBench发布,AI驱动分子建模迈入「电子级」时代

作者 | 论文团队编辑 | ScienceAI在药物设计、新材料开发等领域,精确模拟分子行为至关重要。 传统的机器学习力场将分子视为由原子核和化学键构成的“骨架”,却忽略了真正决定分子性质的“灵魂”——电子。 电子密度,这一量子化学中的核心物理量,描述了电子在空间中的分布概率,从根本上决定了分子的能量、反应活性等所有性质。
10/3/2025 3:14:00 PM
ScienceAI

Meta内部混乱持续:FAIR自由不再,LeCun考虑辞职

Meta 内部混战又有新剧情了,这次主角是 FAIR 实验室。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Meta 最近对 FAIR 实验室施加了一项新政策:所有研究成果在公开发表前,必须通过额外的内部审查。 这项政策在 FAIR 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10/3/2025 3:01:00 PM
机器之心

又一推理新范式:将LLM自身视作「改进操作符」,突破长思维链极限

推理训练促使大语言模型(LLM)生成长思维链(long CoT),这在某些方面有助于它们探索解决策略并进行自我检查。 虽然这种方式提高了准确性,但也增加了上下文长度、token / 计算成本和答案延迟。 因此,问题来了:当前的模型能否利用其元认知能力,在这一帕累托前沿上提供其他组合策略,例如在降低上下文长度和 / 或延迟的情况下提高准确性?
10/3/2025 2:56:00 PM
机器之心

NIPS 2025 Spotlight | 港大提出TreeSynth方法,一句话生成百万规模数据集

本文第一作者王升,陈鹏安与周靖淇均来自香港大学。 通讯作者为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吴川教授与孔令鹏教授。 其他作者还包括来自香港大学的李沁桐、董经纬、高佳慧,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薛博阳、江继越。
10/3/2025 2:49:00 PM
机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