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天工不止造物,也能修bug:Skywork-SWE给代码智能体补上软件工程课
400 多年前,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这是一部写给匠人、也写给未来的书。 它让人相信:技术不是死物,而是人与世界持续互动的方式。
6/20/2025 10:31:27 AM
揭秘大模型的魔法:从嵌入向量说起
大家好,我是写代码的中年人,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词元的概念及如何训练自己的词元,待训练的数据变成词元后,我们发现词元(文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它们是离散的数据,所以我们没办法对词元进行计算。 将离散的文本转化为连续的向量表示,即嵌入向量(Embedding Vector)。 嵌入向量是大模型处理自然语言的起点,它将人类语言的符号转化为机器可以理解的数学表示。
6/20/2025 10:18:58 AM
写代码的中年人
麻省理工学院新研究:ChatGPT 可能会削弱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斯米娜呼吁加强 AI 使用教育,强调“大脑的发展仍需类比式训练”,并主张出台更积极的立法措施,对新技术工具的使用进行前置测试。
6/20/2025 10:16:07 AM
清源
扎克伯格天价挖角背后:AI人才争夺战白热化,巨头上演亿元签约拉锯战
2025 年 6 月,CNBC 披露的 Meta 挖人内幕显示,继 143 亿美元投资 Scale AI 锁定华裔天才汪滔后,扎克伯格又将目标对准 OpenAI 联合创始人苏茨克维创办的 Safe Superintelligence_尽管 2300 亿元收购计划失败,却成功招揽其 CEO 丹尼尔・格罗斯与前 GitHub CEO 纳特・弗里德曼,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改写 AI 产业的权力格局。 亿元挖角费成标配:扎克伯格的 "钞能力" 攻势Meta的激进策略远超行业预期。 知情人士透露,为说服汪滔加入,Meta 不仅斥资 143 亿美元获得 Scale AI 49% .
6/20/2025 10:05:23 AM
腾讯云推出全链路AI驱动应用开发平台“AI Builder”
近日,腾讯云正式推出了国内首个全链路AI驱动的应用开发平台——AI Builder,该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幅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让即便是没有技术背景的普通用户也能独立制作小程序或网页应用,为创意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传统应用开发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掌握编程语言、了解数据库设计、配置服务器等一系列复杂技能,这对于非专业开发者而言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而腾讯云AI Builder的推出,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6/20/2025 10:01:11 AM
AI在线
管理千台服务器不再是梦!合合信息发布首AI云资源管理终端
在当今数据驱动和云原生的技术浪潮中,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云资源如数据库和服务器的迅速扩张,如何高效管理这些资源变得日益重要。 最近,在2025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的舞台上,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业内首个 AI Agent 跨平台云资源智能管理终端 ——Chaterm。
6/20/2025 10:01:11 AM
AI在线
HeyGen重磅推出UGC广告数字人,数字人+产品图片生成产品介绍视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内容创作正迎来全新变革。 近日,AI视频生成领域的领先企业HeyGen宣布推出其全新功能——UGC广告数字人,为品牌营销、内容创作者和电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解决方案。 这一创新功能通过结合先进的AI技术和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真实性,彻底颠覆了传统视频广告制作的复杂流程。
6/20/2025 10:01:11 AM
AI在线
MiniMax推出Hailuo Video Agent视频创作Agent 并开放Beta版
稀宇科技宣布推出其最新研发成果——Hailuo Video Agent,一款旨在简化视频创作流程、提升创作效率的视频创作智能助手,并已正式开放Beta版本供用户体验。 Hailuo Video Agent的推出,标志着稀宇科技在视频创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产品通过分阶段实施策略,逐步实现视频创作的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
6/20/2025 10:01:10 AM
AI在线
名为 “The OpenAI Files” 新网站启动,深扒 OpenAI 内部运作
日前一个名为 “The OpenAI Files” 的新网站正式上线,旨在汇集 OpenAI 的内部文件以及对其领导层、战略和企业文化的批评。 该平台的推出引发了公众对于 OpenAI 是否正在偏离最初非营利目标,转而追求投资者利益的广泛关注。 “The OpenAI Files” 网站收录了许多前员工的报告,这些报告深入分析了 OpenAI 的重组计划,同时对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角色进行了严格审视。
6/20/2025 10:01:10 AM
AI在线
Andrej 结合他在斯坦福、OpenAI 和特斯拉的工作经验,洞察到一个转变正在发生——软件正在再次经历变革。
今天凌晨4点30,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Nadella分享了,微软在量子计算的重大技术突破成果4D拓扑量子纠错码。 与2D相比,4D拓扑量子纠错码在编码效率、纠错能力、逻辑操作都非常出色,并且每个逻辑量子比特只需要极少的物理量子比特,可以一次性检查错误,并将错误率降低1000倍。 同时,这项全新的量子计算成果将应用在微软的Azure Quantum量子计算平台中,加速科研、医疗的研发效率网友表示,这标志着一项重大进展,量子纠错长期以来一直是实现稳定、可扩展量子计算的主要瓶颈。
6/20/2025 9:23:53 AM
Andrej Karpathy最新演讲爆火!人类已进入「说话就能编程」的软件3.0时代
回顾 OpenAI 的早期成员,奥特曼成为 AI 浪潮的掌舵人之一,Ilya Sutskever 致力于探索 AI 安全的理想边界,而 Andrej Karpathy 则走上了一条「建造并分享」的道路。 他痴迷于用代码将 AI 蓝图变为现实,又乐此不疲地把建造过程做成公开课分享给世界。 所以,当他人在构建一家伟大的公司时,Karpathy 同时在构建着 AI 应用与下一代的 AI 建设者。
6/20/2025 9:19:19 AM
何恺明CVPR最新讲座PPT上线:走向端到端生成建模
今年的 CVPR 已经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顺利闭幕。 除了交流论文、互加好友,很多参会者还参加了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 —— 追星。 这个「星」自然是学术明星。
6/20/2025 9:14:00 AM
惊天丑闻!OpenAI档案曝光,奥特曼捏造YC董事长身份,虚伪真面目被揭穿
今天,OpenAI发生了不少大事。 比如就在深夜,他们放出了官方博客第一集,奥特曼亲自出镜,透露了GPT-5发布时间——今年夏天。 果然,五花八门的大模型命名,不仅让用户们极为困扰,连OpenAI团队自己都十分纠结。
6/20/2025 9:12:00 AM
AI写爆款博客火出圈,主笔竟是Claude!
最近,Anthropic给自家AI开了个博客。 这个叫「Claude Explain」的博客页面,内容主要由AI模型Claude生成。 博客包括《用Claude简化复杂代码库》这种硬核主题,旨在秀一把AI的写作能力。
6/20/2025 9:06:00 AM
DPO与GRPO谁更胜一筹?港中文、北大等联合发布首个系统性对比研究
近年来,强化学习 (RL) 在提升大型语言模型 (LLM) 的链式思考 (CoT) 推理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直接偏好优化 (DPO) 和组相对策略优化 (GRPO) 是两大主流算法。 如今,这股 RL 的浪潮也涌向了图像生成领域。 当我们将自回归图像生成也视为一种序列化的 CoT 推理过程时,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DPO 和 GRPO 在这个新战场上表现如何?
6/20/2025 9:06:00 AM
Agent全自动搭建代码运行环境,实时更新解决评测过拟合/数据污染问题|微软
长期以来主流的代码修复评测基准SWE-bench面临数据过时、覆盖面窄、手动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AI模型真实能力的展现。 微软发布全新代码修复评测基准SWE-bench-Live,不仅引入了来自GitHub最新的Issue,显著提升了对模型评估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还实现代码运行环境的全自动化构建与自动更新,打破了传统静态评测基准的局限。 △图1: SWE-bench-Live leaderboard.全自动化环境搭建传统的代码修复评测基准需要人工构建代码运行环境,不仅成本高昂,且更新缓慢,难以跟上软件开发环境的快速变化。
6/20/2025 9:03:00 AM
推荐大模型来了?OneRec论文解读:端到端训练如何同时吃掉效果与成本
人人都绕不开的推荐系统,如今正被注入新的 AI 动能。 随着 AI 领域掀起一场由大型语言模型(LLM)引领的生成式革命,它们凭借着强大的端到端学习能力、海量数据理解能力以及前所未有的内容生成潜力,开始重塑各领域的传统技术栈。 作为互联网流量的核心引擎,推荐系统面临着级联架构导致的算力碎片化、优化目标割裂等问题,并逐渐制约其创新发展。
6/20/2025 9:03:00 AM
灰测!ChatGPT 深度整合谷歌 Gmail 与日历功能
OpenAI 的 ChatGPT 在灰度测试阶段推出了一项令人期待的新功能,深度整合了谷歌的 Gmail 和日历功能。 这一更新使得 ChatGPT 不仅能够与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互动,还能根据邮件内容自动生成回复,甚至整理成大纲和待办事项清单,为用户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消息来源 Tibor 的透露,ChatGPT 目前已经接入了 Gmail,但在当前的测试阶段,用户需要通过深度研究模式才能使用这一功能。
6/20/2025 9:01:10 AM
AI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