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利用 AI Agent 充当传统软件开发团队角色,GitLab Duo 平台开启公测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GitLab 宣布旗下 AI 协作平台 GitLab Duo 正式开启公测,该平台主要提供一系列 AI Agent 帮助程序员开发软件流程,号称全方位覆盖“需求规划、代码编写、测试部署”三大阶段,开发者可直接通过 VS Code、JetBrains 系列 IDE 与相应 AI Agent 互动。 据官方介绍,该平台核心理念是将传统软件开发团队中各类专业角色“虚拟化”,由多种具备专业能力的 AI Agent 组成协作网络,也就是让 AI 扮演软件开发、代码审查、安全分析、产品规划、测试工程及平台运维等角色,各自分别执行自己最擅长的任务。 ▲ 图源 GitLab(下同)此外,平台的另一大亮点是引入“Flows”功能,也就是让上述 AI Agent 组成自动化工作流,合作配合完成一系列流程操作。
7/22/2025 8:50:54 PM
漾仔
Netflix 首次引入生成性人工智能,革命性提升影视制作效率!
在全球流媒体市场中,Netflix 再次引领潮流,宣布首次在其原创节目中使用生成性人工智能(GenAI)。 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Netflix 的共同首席执行官泰德・萨兰多斯透露,生成性人工智能已在阿根廷剧集《永恒者》中应用,成功创造出一幕建筑物倒塌的场景。 萨兰多斯表示,这一场景的制作效率是传统视觉特效工具的十倍,且成本大幅降低。
7/22/2025 8:38:49 PM
AI在线
进度过半:OpenAI 与甲骨文 Oracle 宣布 4.5GW 规模“星际之门”项目新合作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OpenAI 与甲骨文 Oracle 当地时间今日宣布,在 Stargate“星际之门”项目的框架下在美国境内额外开发 4.5GW 电力容量规模的 AI 数据中心,相关投资将在建筑和运营领域创造超过 10 万个就业机会。 “星际之门”项目位于得克萨斯州 Abilene 的首个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中,部分设施已投运。 Oracle 上月开始向 Abilene 数据中心交付首批英伟达 GB200 机架级 AI 系统,OpenAI 最近已在该站点运行早期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
7/22/2025 7:24:05 PM
溯波(实习)
分析师:台积电二季度 AI 业务营收达 100 亿美元,英伟达是最大功臣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据台湾地区分析师称,得益于与英伟达(NVIDIA)的深度合作,台积电(TSMC)在 2024 年第二季度实现了超过 100 亿美元(AI在线注:现汇率约合 718.46 亿元人民币)的人工智能(AI)相关收入。 这表明英伟达在台积电客户名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此前台积电的客户名单一直由苹果主导。 图源:台积电台积电上周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达 3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主要驱动力正是来自 AI 芯片的旺盛需求。
7/22/2025 7:20:47 PM
远洋
一年破千万美金,一款海外AI创意引擎爆发了
大猩猩在线安利AI工具,24小时狂揽两百万播放。 最近,一条魔性视频在X(推特)上火了。 效果be like:创意很抽象,但不得不说视频效果很惊艳。
7/22/2025 5:45:31 PM
明敏
创智「小红书」震撼上线,让AI从效率工具进化为认知伙伴
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收藏即掌握”的时代。 不管是知乎、论文库,还是小红书,只要看到一句金句、一篇好文、一个值得学习的案例,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点个收藏,留着以后看。 然而,我们真的会“回头再看”吗?
7/22/2025 5:26:00 PM
机器之心
AMD 联手 Stability 推首款 BF16 精度 SD 3.0 Medium 模型,针对 XDNA 2 NPU 优化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AMD 当地时间昨日一篇博客中宣布,其与 Stability AI 的合作结出了新成果:世界首款采用 BF16 精度格式的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 图片生成开源模型。 这一模型专为 AMD 锐龙 AI 300 / 锐龙 AI Max 300 系列处理器搭载的 XDNA 2 架构 NPU 进行优化,需要系统内存 24GB、运行实际内存占用 9GB,可在总内存不足 32GB 的笔记本电脑上实现高质量本地图片生成。 此外,搭载 XDNA 2 NPU 的平台还支持 XDNA 超分辨率:通过两级流水线将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 生成的 1024×1024 原始图像增强到分辨率更高的 2048×2048。
7/22/2025 5:15:17 PM
溯波(实习)
重塑注意力机制:GTA登场,KV缓存缩减70%、计算量削减62.5%
GTA 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伦敦大学学院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研发,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大模型框架,显著提升模型性能与计算效率。 一作为自动化所的孙罗洋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大模型高效计算与优化,通讯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邓程博士、自动化所张海峰教授及伦敦大学学院汪军教授。 该成果为大模型的优化部署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7/22/2025 5:13:00 PM
机器之心
惠普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通义大模型在 PC 端侧落地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阿里云官方今日宣布,其近日与惠普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围绕通义大模型展开合作,在惠普 AI 助手惠小微 / 小惠中集成模型能力,探索大模型在 PC 端本地运行,提升终端产品的智能化能力与用户体验。 据介绍,惠小微 / 小惠是惠普打造的 AI 助手应用,服务于日常办公和内容处理场景,具备文档总结、翻译、语义问答等功能。 此次合作,双方将基于通义千问的小尺寸 3B 版本,在硬件层进行优化,在保障数据可控的同时,提升 AI 助手的响应效率与使用体验。
7/22/2025 5:11:11 PM
归泷
给 AI“补补课”:微软砸资源抢救欧洲小语种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微软在巴黎公布了两项重大举措,旨在保护欧洲语言和文化遗产,并进一步巩固欧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地位。 这两项计划是对微软此前“欧洲数字承诺”的延续和升级,该承诺围绕扩展人工智能与云基础设施、强化数据隐私、提升网络韧性,以及支持欧洲整体数字竞争力四大方向展开。 新举措的核心目标,是让欧洲语言和文化资产在互联网上更易获取,并在大语言模型(LLMs)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7/22/2025 4:33:43 PM
远洋
OpenAI 与英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探索 AI 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近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旨在探索先进人工智能模型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这项协议的签署表明,OpenAI 将在政府的多个领域,包括司法、安全和教育等方面,寻求 AI 技术的有效部署。 阿尔特曼与英国科学与技术大臣彼得・凯尔(Peter Kyle)于周一签署了这份协议。
7/22/2025 4:11:21 PM
AI在线
Instacart CEO即将加盟 OpenAI,领导应用部门
Instacart 的首席执行官 Fidji Simo 将于8月18日正式加入 OpenAI,担任应用部门的负责人。 Simo 将领导 OpenAI 公司至少三分之一的业务,并直接向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汇报。 她的新职位是 “应用首席执行官”,主要任务是扩展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7/22/2025 4:11:19 PM
AI在线
继 OpenAI 之后,谷歌宣布其 Gemini AI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测试中获金牌水平成绩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数学竞赛之一,每年每个国家由六名高中生代表参赛,他们需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六道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难题。 在这一竞赛中,仅有约 8% 的参赛者能够获得金牌,这使得 IMO 的金牌成为数学领域的至高荣誉。 在今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OpenAI 和谷歌都使用了它们最新的大语言模型(LLM)参赛。
7/22/2025 4:06:17 PM
远洋
怪异却奏效的实验设计,AI:我寻思这样可行
编辑丨%在物理学史上,实验设计往往需要研究者穷尽想象、反复试错:从光学元件的排布到粒子探测器的细微调校,无不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与汗水。 但如今,人工智能(AI)正作为新的「合作者」,通过奇妙的「俺寻思」之力(whatever but works),以超越常规思维的方式,推动实验物理进入「怪异却奏效」的全新时代。 LIGO灵敏度优化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持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优化的物理学家 Rana Adhikari 和同事,向 AI 求助以期突破 2015 年首波引力波探测后的瓶颈。
7/22/2025 4:04:00 PM
ScienceAI
Kimi K2官方技术报告出炉:采用384个专家,训练不靠刷题靠“用自己的话再讲一遍”
Kimi K2称霸全球开源模型的秘籍公开了! 没错,就是整整32页的Kimi K2官方技术报告。 业内人士第一波repo已火速出炉:这篇论文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
7/22/2025 3:14:28 PM
一水
李开复入场Agent!直接对话CEO走独特“一把手工程打法”
衡宇 奕然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火到不能再火的Agent,零一万物也下场了。 就在今早,零一万物创始人兼CEO李开复博士宣布升级发布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下文简称万智平台)2.0版本,并推出零一万物企业级Agent智能体,昵称“万仔”。
7/22/2025 2:53:51 PM
衡宇
牛津团队推出百万级数据抗体-抗原模型,超大模型的上限到底在哪里?
编辑丨%抗体药物是抗癌、抗病毒的「利器」,但其疗效好坏,核心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ΔΔG)。 长期以来,这个关键指标的预测难住了无数科研人员 —— 要么靠昂贵的实验测量,要么依赖 AI 模型却因数据不足屡屡翻车。 近日,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 Graphinity,一种直接从抗体-抗原结构构建的等变图神经网络架构,虽然在 ΔΔG 预测上的测试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可达 0.87,但也同样陷入了过拟合的困境。
7/22/2025 2:04:00 PM
ScienceAI
关于机器人数据,强化学习大佬Sergey Levine刚刚写了篇好文章
我们知道,训练大模型本就极具挑战,而随着模型规模的扩大与应用领域的拓展,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所需的数据更是海量。 大型语言模型(LLM)主要依赖大量文本数据,视觉语言模型(VLM)则需要同时包含文本与图像的数据,而在机器人领域,视觉 - 语言 - 行动模型(VLA)则要求大量真实世界中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数据。 目前而言,Agent 是我们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过渡。
7/22/2025 1:26:00 PM
机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