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资讯列表

创智「小红书」震撼上线,让AI从效率工具进化为认知伙伴

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收藏即掌握”的时代。 不管是知乎、论文库,还是小红书,只要看到一句金句、一篇好文、一个值得学习的案例,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点个收藏,留着以后看。 然而,我们真的会“回头再看”吗?
7/22/2025 5:26:00 PM
机器之心

AMD 联手 Stability 推首款 BF16 精度 SD 3.0 Medium 模型,针对 XDNA 2 NPU 优化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AMD 当地时间昨日一篇博客中宣布,其与 Stability AI 的合作结出了新成果:世界首款采用 BF16 精度格式的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 图片生成开源模型。 这一模型专为 AMD 锐龙 AI 300 / 锐龙 AI Max 300 系列处理器搭载的 XDNA 2 架构 NPU 进行优化,需要系统内存 24GB、运行实际内存占用 9GB,可在总内存不足 32GB 的笔记本电脑上实现高质量本地图片生成。 此外,搭载 XDNA 2 NPU 的平台还支持 XDNA 超分辨率:通过两级流水线将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 生成的 1024×1024 原始图像增强到分辨率更高的 2048×2048。
7/22/2025 5:15:17 PM
溯波(实习)

重塑注意力机制:GTA登场,KV缓存缩减70%、计算量削减62.5%

GTA 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伦敦大学学院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研发,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大模型框架,显著提升模型性能与计算效率。 一作为自动化所的孙罗洋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大模型高效计算与优化,通讯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邓程博士、自动化所张海峰教授及伦敦大学学院汪军教授。 该成果为大模型的优化部署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7/22/2025 5:13:00 PM
机器之心

惠普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通义大模型在 PC 端侧落地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阿里云官方今日宣布,其近日与惠普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围绕通义大模型展开合作,在惠普 AI 助手惠小微 / 小惠中集成模型能力,探索大模型在 PC 端本地运行,提升终端产品的智能化能力与用户体验。 据介绍,惠小微 / 小惠是惠普打造的 AI 助手应用,服务于日常办公和内容处理场景,具备文档总结、翻译、语义问答等功能。 此次合作,双方将基于通义千问的小尺寸 3B 版本,在硬件层进行优化,在保障数据可控的同时,提升 AI 助手的响应效率与使用体验。
7/22/2025 5:11:11 PM
归泷

给 AI“补补课”:微软砸资源抢救欧洲小语种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微软在巴黎公布了两项重大举措,旨在保护欧洲语言和文化遗产,并进一步巩固欧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地位。 这两项计划是对微软此前“欧洲数字承诺”的延续和升级,该承诺围绕扩展人工智能与云基础设施、强化数据隐私、提升网络韧性,以及支持欧洲整体数字竞争力四大方向展开。 新举措的核心目标,是让欧洲语言和文化资产在互联网上更易获取,并在大语言模型(LLMs)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7/22/2025 4:33:43 PM
远洋

OpenAI 与英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探索 AI 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近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旨在探索先进人工智能模型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这项协议的签署表明,OpenAI 将在政府的多个领域,包括司法、安全和教育等方面,寻求 AI 技术的有效部署。 阿尔特曼与英国科学与技术大臣彼得・凯尔(Peter Kyle)于周一签署了这份协议。
7/22/2025 4:11:21 PM
AI在线

​Instacart CEO即将加盟 OpenAI,领导应用部门

Instacart 的首席执行官 Fidji Simo 将于8月18日正式加入 OpenAI,担任应用部门的负责人。 Simo 将领导 OpenAI 公司至少三分之一的业务,并直接向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汇报。 她的新职位是 “应用首席执行官”,主要任务是扩展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7/22/2025 4:11:19 PM
AI在线

继 OpenAI 之后,谷歌宣布其 Gemini AI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测试中获金牌水平成绩

AI在线 7 月 22 日消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数学竞赛之一,每年每个国家由六名高中生代表参赛,他们需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六道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难题。 在这一竞赛中,仅有约 8% 的参赛者能够获得金牌,这使得 IMO 的金牌成为数学领域的至高荣誉。 在今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OpenAI 和谷歌都使用了它们最新的大语言模型(LLM)参赛。
7/22/2025 4:06:17 PM
远洋

怪异却奏效的实验设计,AI:我寻思这样可行

编辑丨%在物理学史上,实验设计往往需要研究者穷尽想象、反复试错:从光学元件的排布到粒子探测器的细微调校,无不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与汗水。 但如今,人工智能(AI)正作为新的「合作者」,通过奇妙的「俺寻思」之力(whatever but works),以超越常规思维的方式,推动实验物理进入「怪异却奏效」的全新时代。 LIGO灵敏度优化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持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优化的物理学家 Rana Adhikari 和同事,向 AI 求助以期突破 2015 年首波引力波探测后的瓶颈。
7/22/2025 4:04:00 PM
ScienceAI

Kimi K2官方技术报告出炉:采用384个专家,训练不靠刷题靠“用自己的话再讲一遍”

Kimi K2称霸全球开源模型的秘籍公开了! 没错,就是整整32页的Kimi K2官方技术报告。 业内人士第一波repo已火速出炉:这篇论文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
7/22/2025 3:14:28 PM
一水

李开复入场Agent!直接对话CEO走独特“一把手工程打法”

衡宇 奕然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火到不能再火的Agent,零一万物也下场了。 就在今早,零一万物创始人兼CEO李开复博士宣布升级发布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下文简称万智平台)2.0版本,并推出零一万物企业级Agent智能体,昵称“万仔”。
7/22/2025 2:53:51 PM
衡宇

牛津团队推出百万级数据抗体-抗原模型,超大模型的上限到底在哪里?

编辑丨%抗体药物是抗癌、抗病毒的「利器」,但其疗效好坏,核心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ΔΔG)。 长期以来,这个关键指标的预测难住了无数科研人员 —— 要么靠昂贵的实验测量,要么依赖 AI 模型却因数据不足屡屡翻车。 近日,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 Graphinity,一种直接从抗体-抗原结构构建的等变图神经网络架构,虽然在 ΔΔG 预测上的测试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可达 0.87,但也同样陷入了过拟合的困境。
7/22/2025 2:04:00 PM
ScienceAI

关于机器人数据,强化学习大佬Sergey Levine刚刚写了篇好文章

我们知道,训练大模型本就极具挑战,而随着模型规模的扩大与应用领域的拓展,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所需的数据更是海量。 大型语言模型(LLM)主要依赖大量文本数据,视觉语言模型(VLM)则需要同时包含文本与图像的数据,而在机器人领域,视觉 - 语言 - 行动模型(VLA)则要求大量真实世界中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数据。 目前而言,Agent 是我们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过渡。
7/22/2025 1:26:00 PM
机器之心

DeepMind夺得IMO官方「唯一」金牌,却成为OpenAI大型社死现场

刚刚,谷歌 DeepMind 宣布,其新一代 Gemini 进阶版模型在 IMO 竞赛中正式达到金牌得主水平,成功解决了六道超高难度试题中的五道,拿下 35 分(满分 42 分),成为首个获得奥赛组委会官方认定为金牌的AI系统。 更重要的是,该系统首次证明人工智能无需依赖专业编程语言,仅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即可攻克复杂数学难题。 谷歌 DeepMind 首席执行官哈萨比斯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强调:这是官方结果!
7/22/2025 1:22:00 PM
机器之心

行业新突破:行为基础模型可实现高效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

人形机器人作为用于复杂运动控制、人机交互和通用物理智能的多功能平台,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动力学、欠驱动和多样化的任务需求,实现高效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 (Whole-Body Control,WBC) 仍然是一项根本性的挑战。 虽然基于强化学习等方法的控制器在特定任务中展现出优越的性能,但它们往往只具有有限的泛化性能,在面向新场景时需要进行复杂且成本高昂的再训练。
7/22/2025 1:18:00 PM
机器之心

聊聊AI Coding的现状与未来|沙龙招募

Vibe Coding的概念让更多人能够以更低的门槛,将想法变为现实。 但我们更想关注——AI Coding到底多大程度提升了生产力? 从插件到AI原生IDE,从补全代码到自主编程,AI Coding已经以不同方式与形态嵌入到了工作流中。
7/22/2025 1:07:05 PM
林樾

Qwen3小升级即SOTA,开源大模型王座快变中国内部赛了

开源大模型正在进入中国时间。 Kimi K2风头正盛,然而不到一周,Qwen3就迎来最新升级,235B总参数量仅占Kimi K2 1T规模的四分之一。 基准测试性能上却超越了Kimi K2。
7/22/2025 1:05:00 PM
闻乐

Cursor 新定价方案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最近,Cursor 的开发商 nysphere 推出了每月 200 美元的高端订阅计划,但这不仅仅是新增了昂贵套餐,还在悄悄削弱了现有的 Pro 计划。 曾经承诺的 500 次请求保障,如今被标榜为“无限请求”却伴随着随意的限流规则。 据 Cursor 用户反馈,新推出的 “Ultra” 计划提供了比 20 美元的 Pro 方案高 20 倍的 AI 模型使用额度,但 Pro 用户的体验却大打折扣,甚至被描述为“完全无法生成内容”。
7/22/2025 12:58:26 PM
前端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