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资讯列表

如何不花一分钱,轻松在云端部署ComfyUI?

相信不少设计师朋友在学习AI做图和设计工作中都和我一样遇到过以下这些问题:本地设备配置低,尤其是使用 Mac 或 AMD 显卡,运行缓慢. 新模型(如 Flux Kontext、Krea 系列)频繁更新,难以及时体验. 大模型占用存储空间大,硬盘容量告急.
8/6/2025 12:12:21 AM
WeirdDesign

电商上演「魔法对轰」:卖家用AI假图骗下单,买家拿AI烂水果骗退款

AI 作图,不止卖家在用,买家也在用。 最近,不少网友晒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操作:为了从卖家那里占到一点便宜,一些买家会故意声称商品有瑕疵,并要求退款。 但其实,瑕疵图是他们自己用 AI 做的,比如把好的榴莲做成腐烂掉的榴莲。
8/5/2025 4:58:00 PM
机器之心

GitHub CEO 警告:软件工程师要么积极拥抱 AI,要么被淘汰

在近期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微软旗下 GitHub 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多姆克(Thomas Dohmke)对全球的软件工程师发出了重要警告。 他指出,开发者必须积极拥抱人工智能(AI),否则可能面临被行业淘汰的风险。 这一言论引发了对软件开发领域巨大变革的讨论。
8/5/2025 3:23:04 PM
AI在线

Anthropic疑似开始内测Claude Opus 4.1:代号"leopard"暗示推理能力重大升级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内部截图显示,Anthropic正在对其下一代大语言模型Claude Opus4.1进行内部测试。 根据泄露信息,该模型的内部代号为"claude-leopard-v2-02-prod",官方宣传语强调了其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显著提升。 泄露信息揭示模型定位从流传的截图来看,Anthropic在内部测试界面中打出了"Opus4.1is here - Try our latest model for more problem solving power"的宣传语。
8/5/2025 3:23:04 PM
AI在线

​研究显示:保守派对 AI 推荐的接受度高于自由派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保守派比自由派更倾向于接受人工智能(AI)在日常生活中的推荐。 这项研究发表在《消费者心理学期刊》上,涉及的内容包括电影、音乐和食谱等多种场景。 尽管之前的研究表明保守派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但这项研究表明,当 AI 推荐与个人过去的选择相符时,保守派更有可能接受这些建议,这种倾向源于他们对一致性和对变化的抵抗。
8/5/2025 3:22:55 PM
AI在线

Claude Opus 4.1被曝即将发布!Anthropic靠两大客户API收入超OpenAI

GPT-5又咕咕,但是把Claude新模型诈了出来——Claude Opus 4.1,被曝正在进行内部测试。 图片文件将这个模型描述为“更具问题解决能力”,推测它可能会重点提高推理和规划能力。 有网友补充说,最近使用Claude Code时会被询问使用体验,可能是在进行一些A/B测试。
8/5/2025 3:12:28 PM

13岁小孩哥当上CEO,22岁造独角兽!少年帮扎堆辍学,集结硅谷创业

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硅谷掀起了一波AI创业风暴。 他们抛下名校光环,甚至直接辍学,带着梦想和激情杀入了如今的爆火AI赛道。 NYT一篇深度长文中以独特视角,将那些与AI一起成长的年轻CEO们推到聚光灯下。
8/5/2025 3:08:24 PM

Google AI漏洞猎手Big Sleep首战告捷:发现20个开源软件安全漏洞,自动化安全检测迎来新突破

Google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漏洞发现工具Big Sleep首次公开其成果,成功发现并报告了20个开源软件安全漏洞。 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AI驱动的自动化安全检测技术正式进入实用阶段,为网络安全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可能。 Big Sleep项目:DeepMind与Project Zero的强强联合Big Sleep由Google旗下AI部门DeepMind与精英黑客团队Project Zero共同开发,这一组合堪称技术与实战经验的完美结合。
8/5/2025 3:01:54 PM
AI在线

​Perplexity 被指控秘密抓取被禁止的网站内容

根据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 Cloudflare 的最新研究报告,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Perplexity 被指控在抓取网站内容时忽视了明确的阻止指令。 Cloudflare 表示,他们观察到 Perplexity 在尝试抓取网页时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以此规避网站的偏好设置。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Perplexity 等人工智能产品通常依赖于从互联网收集大量数据,而这些初创公司长期以来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抓取文本、图像和视频,以便支持其产品的正常运作。
8/5/2025 3:01:54 PM
AI在线

麦当劳 2027 年前将 AI 应用扩大至全球 印度成为战略核心

麦当劳(MCD)近日宣布,计划在2027年前将其人工智能(AI)应用的规模扩大一倍,印度将成为这一战略的核心国家。 麦当劳已经选择海得拉巴作为其美国以外的全球最大办公中心,这个新中心将专注于数据治理、工程开发以及平台架构建设。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据麦当劳全球业务服务运营负责人德尚特・凯拉(Deshant Kaila)透露,目前印度的办公室中心项目仍在初期阶段,具体的投资金额尚未确定。
8/5/2025 3:01:54 PM
AI在线

​谷歌限制 AI 数据中心用电,以助力美国电网稳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公司对新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聊天机器人用户数量的激增。 这一趋势虽然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极为庞大,如何持续供电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挑战。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针对这一情况,谷歌正在积极探索应对方案,致力于减轻高峰用电期间对美国电网的压力。
8/5/2025 3:01:52 PM
AI在线

​Google Kaggle 举办 AI 国际象棋锦标赛,模型智力较量即将展开

在人工智能领域,围棋和国际象棋等战略游戏一直是测试模型推理能力的重要舞台。 最近,Google DeepMind 与 Kaggle 联合宣布,将于8月5日至7日举办一场 AI 国际象棋锦标赛。 这场比赛不仅汇聚了全球性能最强的人工智能模型,还将通过 Kaggle 全新推出的 Game Arena 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8/5/2025 3:01:52 PM
AI在线

告别“静态”限制:全新3D视觉语言模型3D-R1如何平均提升10%推理能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视觉语言模型(VLM)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二维视觉理解方面。 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们开始将目光投向3D 场景理解。 然而,由于高质量空间数据的稀缺和静态视角假设的限制,现有的3D VLM 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推理和泛化。
8/5/2025 3:01:52 PM
AI在线

警惕AI数据投毒!仅 0.01% 的虚假文本就能增加 AI 有害输出 11.2%

近期,国家安全部发布警告,提醒公众注意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污染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训练数据的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国家安全部指出,虚假信息、偏见观点以及其他不良数据正严重影响 AI 的性能,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8/5/2025 3:01:52 PM
AI在线

面向6G环境感知通信!西电开源3Dx3D无线电地图数据集与生成式基准框架

面向6G的新一代通信系统,正在逐步从「连接万物」向「感知环境、理解空间」的智能化范式演进。 未来网络架构将不仅局限于地面基站和终端,而是向空天地一体化方向拓展,支持包括低轨卫星、高空无人机、智能车辆、楼宇通信等在内的高密度异构节点协同运行。 在这种多尺度、多层级的复杂传播环境中,传统依赖导频(pilot)的信道估计方法将面临开销高、泛化差、适应慢等瓶颈。
8/5/2025 2:59:50 PM

市场铁律被 AI 攻破!NBER研究揭示:交易算法竟能完美合谋,自动组建卡特尔

一项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驱动的交易算法能够在金融市场中独立发展出类似卡特尔的行为。 卡特尔行为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原本应当相互竞争的企业,通过达成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共同行动以谋求垄断利润。 论文地址:,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明确的卡特尔协议都是非法的,并受到反垄断法的严厉制裁。
8/5/2025 2:57:02 PM

陶哲轩经费被断供,在线发帖自证数学有用

菲尔兹奖得主、UCLA数学教授陶哲轩(Terence Tao)这几天很无助,更多的还有是愤怒。 这位数学家中的天才,最近接连遭遇重创——先是他就职的UCLA有3.39亿美元的科研经费被冻结,陶的个人研究以及UCLA应用数学研究所IPAM失去资金支持,后续研究几近无枝可依。 紧接着,当陶哲轩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这一举措的不理解后,招来了更猛烈的舆论争议——许多网友开始质疑陶的一些学术成果并不像宣传中所说的那么重要,“因为医学成像领域(以及其他领域,如地震学、天文学和统计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在不同时间通过实证发现了非常相似的算法”。
8/5/2025 2:54:39 PM

Nature丨首个AI生成的基因编辑器,脱靶率更低、免疫更轻,兼容碱基编辑

编辑丨&在当下,基因编辑技术在科研工作中并不少见,不少疾病的药物研发、作物改良,都少不了它的技术支持。 源自微生物的 CRISPR 基因编辑器虽然强大,但在移植到非原生环境后,其「功能权衡」——或者说,在活性、特异性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基于这种现状,美国加利福尼亚的 Profluent Bio 工作室借助 AI 的辅助设计,构建了一个包含超过 100 万 CRISPR 操纵子的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基因编辑器 OpenCRISPR-1,与碱基编辑兼容。
8/5/2025 2:10:00 PM
Scienc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