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看完这篇就够了!我总结了Nano Banana的 21 种隐藏进阶用法

之前大家用生图模型最大的痛点就是不好控制,每次都得抽卡,所以大家会去用 comfyUI,就是因为它的可控性更好,但当 AI 大模型有了很好的可控性后,comfyUI 几乎就可以不用再学了,AI 的发展趋势就是化繁为简。 当可控性足够好后,可以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我周末尝试了各种有意思的玩法,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还能这样玩?
9/10/2025 8:17:37 AM
彩云Sky

智能体将重塑商业未来格局

商业世界正站在一场深刻变革的门槛上,而推动这场变革的正是智能体的出现与普及。 我之前已经分析过,这一代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AI将如何改变工作方式并重塑大量岗位。 许多人认为,它们的颠覆性影响将远不止于此,而是会从根本上重塑组织的运作方式、创新路径与增长模式。
9/10/2025 7:07:00 AM
Bernard Marr

AI泡沫为何反而有利于企业?

最近有关“AI泡沫”的讨论此起彼伏,AI行业的内部人士纷纷辩解称“并不存在泡沫”,但事实是,泡沫确实已经出现,而且它对企业反而可能是利好。 8月中旬,OpenAI的CEO Sam Altman表示,尽管AI极其重要,但当前的投资热潮被严重高估,“总有人会在投资狂潮中受伤”。 大约一周后,MIT发布《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报告,指出95%的企业GenAI试点项目未能带来可量化的回报。
9/10/2025 7:00:00 AM
Nicholas

OpenAI最新研究揭秘大模型为什么会有幻觉!

引言:语言模型的“幻觉”难题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大语言模型(LLMs)如ChatGPT、DeepSeek等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得力助手。 然而,这些模型有时会“信口开河”,生成看似合理却完全错误的回答,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幻觉”(hallucination)。 例如,当被问及“亚当·卡莱的生日是哪天?
9/10/2025 4:00:00 AM
机智流科技

AI IDE 的关键分野:Spec、模式、云端与模型选择

AI IDE 的发展已进入分水岭阶段。 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再仅限于配色或操作体验,而是体现在规格驱动、模式设计、云端联动、模型选择与价格策略等深层次维度。 本文将对 Cursor、Kiro、Qoder、TRAE 及 VS Code 等代表性产品进行结构化分析,并结合行业趋势,探讨“氛围编程”如何迈向工程落地。
9/10/2025 2:11:00 AM
Jimmy Song

超大规模 AI 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极致释放算力效能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基于百度智能云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以混合云的业务实践为案例,向大家描述我们在建设诸如 3.2 万卡全国产智算集群这样的超大规模集群时,都面临了哪些挑战,以及在此期间我们做了怎样的探索,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过去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智算中心高质量发展,我国的智能算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从百卡、千卡,向万卡、十万卡规模扩展。 在这个进程中要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方面如何把大规模算力建好,另一方面在建好的同时如何使这些算力得到有效使用、极致发挥。
9/10/2025 2:11:00 AM

人工智能+ 火啦!这些 AI 开发的核心概念,你一定得知道!

最近很多同学特别关注 AI 相关的领域。 c但是,AI 技术发展太快了,AIGC、RAG、Agent、Function Call、MCP 等等的各种热词层出不穷的。 多到就算是很多程序员都搞不明白了。
9/10/2025 2:10:00 AM
程序员Sunday

光刻机巨头杀入AI:ASML拿下Mistral 11%股权

据路透社报道,9 月 8 日,欧洲芯片制造设备巨头 ASML 宣布以约 13 亿欧元(约合 15 亿美元)投资法国 AI 创企 Mistral AI,获得 11% 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这笔交易不仅刷新了欧洲 AI 创业史上的融资纪录,也让 ASML 这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玩家,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押注生成式 AI。 根据公开信息,本轮融资总额达到 17 亿欧元,投后估值接近 120 亿欧元。
9/10/2025 12:00:00 AM

9.16-9.17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解锁AI技术应用落地场景与产品实践

9.16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与行业大咖「智者见智」共话AI增益新机. 广汽集团、阿斯利康、华住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领袖齐聚,分享AI赋能行业发展的前沿洞察与实战路径! 扫描下方海报预约报名!
9/9/2025 9:41:02 PM
量子位的朋友们

求职者用AI写简历,HR用AI筛简历,陷入「无人录用」死循环

时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年轻人用AI写简历,HR用AI筛简历。 最后,效率还真是“提高”了——全员落选。
9/9/2025 8:45:57 PM
时令

文心新出的推理大模型,给了我们信心

当下的大语言模型,不怕它搞不定,就怕它胡说八道:有「幻觉」存在,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不信任 AI 输出的结果。 就在上周,OpenAI 的论文《Why Language Models Hallucinate》广为流传。 研究人员指出,要想消除幻觉,需要修正模型训练时的评分机制并开发全新的技术。
9/9/2025 8:26:00 PM
机器之心

SFT远不如RL?永不过时的剃刀原则打开「终身学习」大模型训练的大门

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模型时代,越来越多的应用依赖大模型的能力,可以说大模型已经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支撑着语言,视觉分析,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各种下游应用。 在大模型的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模型还只是某个细分领域任务的大牛,离我们理想中的 AGI 仍然遥遥无期。 准确的说,这些投入部署的大模型大多是「静态」模型,对于其预训练或微调时优化的系列任务表现良好,但是在动态学习,自我提升这部分能力是缺位的。
9/9/2025 8:20:00 PM
机器之心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RAG推理新范式来了,蚂蚁DIVER登顶权威基准

在当前由大语言模型(LLM)驱动的技术范式中,检索增强生成(RAG)已成为提升模型知识能力与缓解「幻觉」的核心技术。 然而,现有 RAG 系统在面对需多步逻辑推理任务时仍存在显著局限,具体挑战如下:表面相关性 (Surface Relevance):基于 TF-IDF/BM25 等传统方法过度依赖词汇重叠度,倾向于召回与查询共享关键词的文档,导致检索结果停留于浅层文本匹配。 深度相关性 (Deep Relevance):真实场景中的复杂查询(如医学诊断推导、数学定理证明)其相关性往往是隐性的,隐藏在概念类比、逻辑推演或因果链条之中,需要模型具备超越字面含义的理解能力。
9/9/2025 8:10:00 PM
机器之心

吴恩达发帖:大学AI课程体系还停留在2022年!计算机专业应届生失业率上涨!我在面试 AI 工程师时,通常会看这三点

编辑 | 云昭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现在的大学课程体系太过陈旧,还停留在2022年之前! 但企业的招人需求却早已经变成了AI原生的工程师! ”近日,AI大佬吴恩达针对当下的美国AI应届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9/9/2025 6:58:13 PM
云昭

​AI公司Motion 公司获 3800 万美元融资,助力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Motion(正式名称为 Nexusbird Inc.)近日宣布完成3800万美元的 C 轮融资,使其总融资额达到7500万美元,估值高达5.5亿美元。 本轮融资由 Scale Venture Partners 领投,其他参与者包括 HOF Capital、468Capital、SignalFire、Y Combinator 等老股东,以及新投资者 Valor Equity Partners、Fellows Fund、Leonis Capital 和十多位天使投资人。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Motion 成立于2019年,由前对冲基金分析师 Harry Qi 创办。
9/9/2025 6:51:16 PM
AI在线

​TestGrid 推出 CoTester™ 2.0:革命性 AI 测试工具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日,测试软件领域的领军企业 TestGrid 宣布推出其最新产品 ——CoTester™2.0。 这款首个企业级 AI 测试代理,融合了视觉 - 语言智能、人类监管和机器人精度,旨在解决早期 AI 测试工具的关键缺陷。 传统的 AI 驱动平台大多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它们往往依赖脆弱的自动化技术,限制了测试覆盖率,并且需要不断维护,导致发布周期延长、测试套件脆弱以及高昂的额外开支。
9/9/2025 6:51:16 PM
AI在线

字节跳动发布 Seedream 4.0 图像创作模型,豆包、即梦可免费体验

9月9日,字节跳动 Seed 团队宣布推出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 该模型支持文生图、图像编辑及多图参考等功能,多模态生图效果、速度和可用性在专业评测中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目前,Seedream 4.0 已在豆包App、即梦AI、扣子等产品正式上线,用户可以免费体验。
9/9/2025 5:31:00 PM
新闻助手

从科幻到产业元年 | 「脑机接口」系统综述发布:全景解析理论、技术、挑战、趋势

作者 | 论文团队编辑 | ScienceAI2025 年被视为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的「元年」。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从最初的科学幻想和实验探索,已发展为跨学科前沿领域。 近期,清华大学高小榕、高上凯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IEEE》杂志(IF=25.9)上发表长篇综述文章《Brain-Computer Interface—A Brain-in-the-Loop Communication System》,系统梳理了脑机接口作为通信系统的理论框架、关键技术、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9/9/2025 5:30:00 PM
Scienc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