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夸克、浙大开源OmniAvatar,一张图+一段音,就能生成长视频
近期,夸克技术团队和浙江大学联合开源了OmniAvatar,这是一个创新的音频驱动全身视频生成模型,只需要输入一张图片和一段音频,OmniAvatar即可生成相应视频,且显著提升了画面中人物的唇形同步细节和全身动作的流畅性。 此外,还可通过提示词进一步精准控制人物姿势、情绪、场景等要素。 OmniAvatar已开源:Model::: Page:,是OmniAvatar在播客、唱歌、交互、动态背景等场景下的部分案例。
7/25/2025 1:16:00 PM
机器之心
重磅发布!中国首个海洋开源大模型 OceanGPT(沧渊)亮相!
6月26日,中国首个专注于海洋领域的开源大模型 OceanGPT(沧渊)在浙江杭州正式发布。 这一大模型由浙江大学的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导研发,旨在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和应用。 OceanGPT 具备了基础的海洋专业知识问答能力,能够自然地解读声呐图像和海洋观测图等多模态数据。
6/30/2025 10:00:59 AM
AI在线
重磅!中国首个海洋开源大模型 “沧渊” 问世,助力海洋智能时代!
中国首个海洋领域的开源大模型 OceanGPT(沧渊)在浙江杭州正式发布。 这一创新成果由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研发,标志着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OceanGPT 具备基础的海洋专业知识问答能力,能够对声呐图像、海洋观测图等多模态数据进行自然语言解读。
6/27/2025 6:00:42 PM
AI在线
突破性进展!浙大scNiche框架精准识别细胞生态位,助力精准医疗
编辑 | 2049随着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可以在单细胞分辨率水平上系统探索组织中细胞状态、功能和相互作用。 然而,如何从这些海量的空间组学数据中精确识别和表征细胞生态位(cell niche)仍是一个重大挑战。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 scNiche 的计算框架,可以从单细胞分辨率的空间组学数据中有效识别和表征细胞生态位。
3/3/2025 4:23:00 PM
ScienceAI
浙大满血版 DeepSeek 上线免费使用:无惧系统繁忙,全国 829 所 CARSI 联盟高校开放共享
通过 CARSI 联盟,全国 829 所高校的师生可以直接登录 chat.zju.edu.cn,免费使用 DeepSeek V3 / R1 模型及其它智能体应用,打破校园 IP 的限制。2 月 20 日起,该入口将正式开放。
2/19/2025 2:03:18 PM
汪淼
AI做生物实验?还能迭代?浙大集成PLM和「自动化生物工厂」革新蛋白质工程范式
编辑 | 萝卜皮传统的蛋白质工程方法(如定向进化)虽然有效,但通常速度缓慢且劳动密集。 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生物工厂」的进步为优化这些过程提供了新的机会。 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基于蛋白质语言模型的自动进化平台,这是一个在设计-构建-测试-学习循环内实现蛋白质工程自动化的闭环系统。
2/13/2025 3:58:00 PM
ScienceAI
AI+超材料双向突破,浙大综述揭示超材料研究进展,登Nature子刊
编辑 | 2049在电磁波调控的舞台上,超材料曾凭借其人工设计的亚波长结构,打破了自然材料的物理限制,实现了负折射、隐身斗篷等奇异现象。 然而,当工程师试图将这类「魔法材料」应用于动态环境时,却发现传统超材料如同精密的机械手表 —— 虽能精准运行,却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整。 这种矛盾在自动驾驶、智能通信等实时场景中尤为突出,亟待新的技术范式突破。
2/8/2025 2:25:00 PM
ScienceAI
AI病理助手来了!浙大OmniPT上岗,3秒锁定癌症病灶,准确率超95%
病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我国面临病理诊断人才严重匮乏窘境。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不断攀升,如何借助 AI 赋能医生精准诊断,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成为当前世界病理学科的前沿热点。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了视觉与语言模型融合的人机交互 AI 病理万能助手 - OmniPT,该模型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病理科进行临床应用验证,病理诊断技术进入了智能化与个性化的新时代。
12/16/2024 2:39:00 PM
机器之心
结构化表格也成模态!浙大TableGPT2开源,最强表格AI问世
当结构化数据也变成一个模态,哪家的大语言模型能脱颖而出呢? 现在正是多模态大模型的时代,图像、视频、音频、3D、甚至气象运动都在纷纷与大型语言模型的原生文本模态组合。 而浙江大学及其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的一个数十人团队也将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库、数仓、表格、json 等)视为了一种独立模态。
11/7/2024 2:25:00 PM
机器之心
如何让细胞进行计算?国内四高校提出生物计算元器件设计全新方法,登Cell
编辑 | 萝卜皮作者 | 论文团队细胞犹如一台计算机,每时每秒都在接收、分析和处理来自环境中的不同信息:外界信息通过细胞内高度并行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以预定义的方式从「存储设备」(即 DNA)中读取信息(基因的表达)或写入指令(DNA 修饰和编辑),指导自身或周围细胞对环境信息做出响应。一直以来,如何有效利用生物体本身的计算能力,通过对生物体进行改造使之能够执行人类给定的计算任务,并由此开发出基于生物系统的新概念计算机都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热点问题。近期,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浙
8/1/2024 4:06:00 PM
ScienceAI
- 1
资讯热榜
标签云
人工智能
AI
OpenAI
AIGC
模型
ChatGPT
DeepSeek
AI绘画
谷歌
机器人
数据
大模型
Midjourney
开源
智能
用户
Meta
微软
GPT
学习
技术
图像
Gemini
AI创作
马斯克
论文
智能体
Anthropic
英伟达
代码
算法
训练
Stable Diffusion
芯片
蛋白质
开发者
腾讯
生成式
LLM
苹果
Claude
神经网络
AI新词
3D
研究
机器学习
生成
AI for Science
Agent
xAI
计算
人形机器人
Sora
AI视频
GPU
AI设计
百度
华为
搜索
大语言模型
工具
场景
字节跳动
具身智能
RAG
大型语言模型
预测
深度学习
伟达
视觉
Transformer
AGI
视频生成
神器推荐
亚马逊
Copilot
DeepMind
架构
模态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