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动驾驶的全球化?
一家总部在苏州的AI公司,刚刚在德国官宣联合落地Robotaxi,然后合作方美国Uber的市值一夜就大涨了472亿元人民币 。
是的,这就是Momenta和Uber刚刚在德国慕尼黑车展期间达成的合作,及其影响。

Uber合作Robotaxi,特别是中国Robotaxi,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但是,和Momenta合作,多少有点不一样。
因为Momenta吧,算是中国自动驾驶玩家里,全球化进程最广泛且最深入的公司,真正从中国走向全球的公司。
更重要的不同,在于Momenta之前更多以智能辅助驾驶的合作和供应著称,更早之前,包括奔驰、奥迪、宝马、通用、丰田、本田、日产……在内的全球汽车品牌,都官宣了与Momenta的合作。
配得上“共同选择”的赞誉。

但这一次,共享出行的全球一哥Uber,通过官宣合作则进一步带出了Momenta的另一条大腿——
Robotaxi。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Momenta已经在规模化商用上从L2冲击到了L4,也意味着Momenta从智能辅助驾驶全球供应到了Robotaxi全球供应。
这种进展,多少有点让人联想到特斯拉。
只是Momenta更像是不造车的特斯拉。
没错,慕尼黑车展(IAA)最受关注的一项合作,两位玩家都“不造车”。
公告中称,双方计划于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这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更进一步被剧透和强调的还有——这将成为Momenta在欧洲市场开启Robotaxi规模化落地征程的关键起点。
实际上,这个起点也不奇怪。
毕竟首发城市德国慕尼黑,不仅有世界熟知的足球队,也是宝马汽车的总部所在地,全球汽车中心欧洲的中心重镇——心脏的心脏。

对于Uber,这次合作虽然多少有些“意料之外”,但更多还是情理之中。
因为最近一年发力Robotaxi以来,Uber已经先后和Waymo、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达成合作,基本上就是希望天下自动驾驶之力都要集合到Uber网络里。
有人驾驶的时候打车需要Uber,无人驾驶时代打车也要打开Uber。
但之所以说“意料之外”,核心还是与Momenta身上的“刻板印象”有关。
或者换句话说,之前的Momenta,L2一面、智能辅助驾驶这条腿,实在是太强了。
而现在,另一条腿Robotaxi,同样从欧洲走向全球。
Momenta是总部位于苏州的中国AI明星,早在特斯拉宣布进军Robotaxi之前,就因“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战略在业内扬名。
“一个飞轮”是指飞轮大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打造的全新模型预计本月将迎来首秀,系统能在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自我快速成长,驾驶能力有望超越人类。

“两条腿”则是指量产智能辅助驾驶和攀登Robotaxi,两大业务共同驱动,使用的软件算法架构和硬件方案都是同一套。
这“两条腿”在慕尼黑车展期间同时迈出了新的一步。
除了前面提到与Uber达成了合作,Momenta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也借助智己IM5和IM6(分别是L6和LS6的海外版)在英国上市,正式落地欧洲。这将助力Momenta的算法在上车40万台后,更快实现新的突破。
有分析认为,与Uber合作的Robotaxi首发慕尼黑,L2方案在英国上市,都是Momenta进军欧洲的缩影。

而欧洲的相关法规建设相对齐全,对整车功能、上路测试、数据采集、算法优化、和惩罚措施等等都有明确要求。
以关键的数据采集环节为例,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采集目的要明确,不能随便更改数据的用途,像人脸和车牌号这些都明确归为个人数据,不能随意存储和处理。
即便数据已经脱敏过了,跨境传输时当局也会进一步审核接收方,确保接收方具备和其同等的数据保护能力。
所以一般而言,汽车领域内“欧标”都是一种潜在的SOTA认定,能够在欧洲站稳脚跟,全球其他地区只会是——降维打击。
当然,除了中国。
但话又说回来,全球化里高歌猛进的Momenta,正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