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开源Agent编程模型MiniMax M2,性价比之王

开源模型之王易主,不过还是国产模型! 行业评测里,它在 Artificial Analysis 榜单综合进入全球前五、开源模型第一梯队,重点在编程、工具使用、深度搜索这些 Agent 核心能力上表现亮眼。 MiniMax 刚发布并开源M2模型,它采用稀疏 MoE 架构,总参数 230B,但推理时仅激活约 10B,这意味着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把算力开销和延迟压下来了。

开源模型之王易主,不过还是国产模型!

行业评测里,它在 Artificial Analysis 榜单综合进入全球前五、开源模型第一梯队,重点在编程、工具使用、深度搜索这些 Agent 核心能力上表现亮眼。

图片

MiniMax 刚发布并开源M2模型,它采用稀疏 MoE 架构,总参数 230B,但推理时仅激活约 10B,这意味着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把算力开销和延迟压下来了。

图片

更具传播性的点是价格。多家报道给到的 API 定价区间,是“每百万输入 Token 约 $0.3、输出约 $1.2”,折算下来大约是 Claude Sonnet 4.5 的 8% 左右。即便考虑到不同渠道的信息误差,这个数量级的性价比,已经足够让中小团队认真评估“把 Agent 主力模型切换到 M2”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次的“参数大,但用得省”成立?

简单说,MoE 的思路是“按需激活”。

总参数可以很大,但每次推理只唤醒少数专家子网络。对开发者而言,更像是“平时两三个高手就够上阵,只有难题才叫更多人”。 

- 速度更快:少激活=少计算; 

- 成本更低:同等任务减少算力账单; 

- 性能不掉队:专家路由把难点交给擅长的子网络。

对开发者/团队的直接影响

我特意对照了几类常见工作流,感受比较直观:

• 全栈开发 Agent - 需求理解 → 方案设计 → 代码生成 → 单测 → 修复回合;M2 在工具调用/检索/长思考链条里延迟更友好,成本曲线明显更平。

• 深度研究 Agent - 多源检索 → 事实核验 → 摘要对照;在多轮检索+比对的场景里,性价比优势放大。

• 生产级 RAG - 长文档切块、思维链、工具混合;MoE 的“按需”策略有助于稳定复杂工具链的输出质量。

和“老牌选手”的对比怎么做?

如果你手里已经在用 GPT-4.1/4o、Claude Sonnet 4.5 之类的闭源主力,可以这样做一次“盲测迁移评估”:

• 挑选3条关键链路:编码生成/回归修复、工具检索、多表格数据分析。

• 统一数据与提示:相同测试集,相同系统提示,控制变量。

• 记录三种指标:端到端时延、总 Token 花费、一次成功率(无需人类介入的完成比例)。

• 算 TCO 而不是单价:把失败重试、人工干预、观测成本都算进去,性价比差距会更清晰。

注:价格/榜单等信息引自公开报道(如 36氪、新浪财经、DataLearner 等),不同渠道存在出入的可能,建议以官方公告与实际 API 计费为准。

可以怎么上手验证?

很简单的三步:

• 先跑公共基准的子集:例如 HumanEval/MBPP 的自定义小样,验证编码与测试修复能力。

• 接入真实工具链:把检索、结构化解析、代码执行接起来,看端到端效果。

• 逐步替换:先替换长尾任务和低风险链路,再评估是否把主链路切到 M2。

最后一个主观判断:M2 的卖点不是“参数更大”,而是在“Agent 真实工作流里更划算”。

如果你正被 API 账单和延迟拖住了迭代节奏,这一代 MoE 路线值得试一试。

相关资讯

这篇 AI Agent 漫游指南,带你建立全面的科技史观

作者 | kong以OpenAI o1与DeepSeek R1为代表的"类Agent"模型、OpenAI DeepResearch为代表的“真Agent”模型,正在重构AI Agent的技术范式。 Agentic Workflow的王座还没坐热,强化学习驱动的端到端Agent模型训练已呼啸而来。 未来趋势已指明:模型即产品,工程化Agent的命运将如何?
5/27/2025 10:05:00 AM
腾讯技术工程

模型吞噬代码,Agent重构世界:当AI Agent与模型协同进化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 AI 圈的进化速度之快,已是不争的事实。 去年,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发布,随后 AI Coding 赛道愈发热闹,Cursor、Cline、Devin、MGX 等产品层出不穷。
5/29/2025 9:57:38 AM
肆零柒

AI Agent!一个万亿市场正在觉醒

"你能帮我订个周末的餐厅吗? " 这句话,你可能每周都要说一遍。 打开手机,搜索餐厅,对比评分,查看菜单,打电话预订...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花15分钟。
6/11/2025 3:00:00 AM
大数据AI智能圈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