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谷歌Genie 3突破实时壁垒:24fps生成3D世界,AI游戏时代真正来临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AI能够像电影特效师一样,仅凭一句话就能实时生成一个完整的、可以游玩的3D世界? 根据最新报道,谷歌DeepMind刚刚发布的Genie 3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这不再是技术演示,而是真正可用的交互平台。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AI能够像电影特效师一样,仅凭一句话就能实时生成一个完整的、可以游玩的3D世界?

根据最新报道,谷歌DeepMind刚刚发布的Genie 3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不再是技术演示,而是真正可用的交互平台。

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游戏行业的iPhone时刻来了。

从概念验证到实用平台的跨越

先说说Genie 3到底有多强。它能够以24fps、720p的分辨率实时运行可交互的3D环境,而且能持续数分钟保持空间一致性。

这个性能指标听起来可能不够震撼,但要知道,Genie 2只能维持大约1分钟的交互,而且帧率和分辨率都有明显限制。Genie 3不仅在时长上实现了突破,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实时交互的门槛。

公开演示包括火山探测器探险和维多利亚街道场景,所有内容都是即时渲染的。你给它一个文本提示,它就能生成一个完整的3D世界,然后你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在里面探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可提示世界事件"功能。在游戏进行中,你可以通过文本指令实时改变天气或添加新物体。想象一下,你在探索一个荒漠场景,突然说"下雨",整个世界就开始下雨,水珠会在地面形成水坑,这种即时的世界编辑能力确实很神奇。

技术突破:重新思考每一帧

Genie 3的核心创新在于它的自回归管道设计。DeepMind团队提到,模型会在每一帧重新读取整个动作轨迹,这让它能够处理用户在场景中的回溯操作。

简单来说,如果你在一个3D场景中走了一圈又回到原点,Genie 3能够记住你走过的路径,并且在你返回时准确重现之前看到的景象。这种"世界记忆"能力对于真正的交互体验来说至关重要。

从技术角度看,这意味着模型不是简单地基于前一帧生成下一帧,而是维护着整个世界的状态表示。这种架构显然比之前的方法更加复杂,但带来的体验提升是质的飞跃。

激烈的竞争格局

Genie 3的发布让整个"世界模型"赛道突然变得拥挤起来。几乎同时期,我们看到了好几个重量级选手入场:

NVIDIA Cosmos:在CES 2025上亮相,分为Nano、Super和Ultra三个版本,参数规模从4B到14B,重点强调物理感知的视频生成和合成传感器数据。

Meta V-JEPA 2: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在超过100万小时的互联网视频上预训练,然后用不到62小时的机器人轨迹数据进行微调,就达到了最先进的动作预测和零样本机器人规划能力。

Decart:这家创业公司直接将世界模型商业化为游戏Oasis,基于Minecraft画面训练,声称在三天内就获得了第一个百万用户,刚刚完成3200万美元A轮融资。

有趣的是,每家公司都选择了不同的优化方向:DeepMind专注低延迟交互,NVIDIA强调高保真物理和传感器真实感,Meta追求可扩展的动作理解,创业公司则瞄准用户生成内容。

这种差异化竞争其实很健康,说明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未解决的技术挑战,没有一家能够在所有维度上都做到最好。

应用场景的实际价值

虽然目前Genie 3还只是研究预览版本,仅对选定的学术研究者和创作者开放,但它的应用潜力已经很明显了。

AI代理训练:最重要的应用可能是为AI代理提供无限多样的训练环境。传统的机器人学习需要在真实世界收集数据,成本高、效率低。有了Genie 3,研究人员可以快速生成各种场景来训练AI代理,然后再用少量真实数据进行微调。

游戏开发革命:想象一下,游戏策划只需要描述想要的场景,AI就能生成完整的关卡。虽然还达不到商业游戏的精度要求,但对于原型设计和创意验证来说已经足够了。

教育和培训:可以生成各种危险或昂贵的培训场景,比如消防训练、医疗急救、工业安全等,让学习者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获得经验。

内容创作:对于独立创作者来说,这可能是最直接的价值。你可以用文字描述创建任何想象中的场景,然后录制视频或截图用于其他创作。

还有哪些限制?

当然,Genie 3也不是完美的。报道中明确提到了几个约束:

• 动作集合受限:虽然支持基本的移动和交互,但复杂的操作还不够丰富

• 多智能体物理:当场景中有多个角色时,它们之间的交互还比较基础

• 会话时长:虽然比Genie 2有了显著提升,但仍然限制在"几分钟"级别

另外,计算成本肯定也是个问题。实时生成这种复杂的3D环境,对算力的需求不会小,这可能会限制它的普及速度。

对游戏行业的冲击

我觉得Genie 3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它目前能做什么,而在于它证明了一个可能性:程序化内容生成的终极形态。

传统游戏开发中,创建一个场景需要美术师建模、程序员编写逻辑、设计师调试玩法,整个流程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如果AI能够将这个过程压缩到几分钟,那么游戏内容的创作成本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更有趣的是,玩家也可能成为内容创作者。想象一下,你可以在游戏中说"我想要一个末日废土风格的城市",然后整个世界就会重新生成。这种动态的、个性化的游戏体验,可能会完全改变我们对游戏的定义。

当然,这种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商业游戏对品质、稳定性、平衡性的要求都很高,AI生成的内容要达到这些标准还需要时间。但是对于原型设计、独立游戏、教育应用等领域,Genie 3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说实话,看到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我有时候会想,也许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就像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一样,AI世界模型可能会重新定义游戏、甚至整个数字内容创作。

你觉得这种"即时世界生成"技术,最先在哪个领域普及?

相关资讯

24 帧·720p·无限交互!谷歌 Genie 3 开启“造梦引擎 2.0”

昨天,Google Deepmind推出新一代AI系统Genie 3,能够根据简单文本生成实时互动的3D虚拟世界。 这一模型不仅能构建世界,还能让用户以每秒24帧、720p分辨率的画质在其中自由探索。 与传统视频生成不同,Genie 3采用自回归方式逐帧生成画面,每一帧都会参考多达一分钟内的环境细节。
8/7/2025 4:25:28 PM

3D版Midjourney来了?Luma AI发布Genie 1.0,生成手办只需10秒

机器之心报道机器之心编辑部文生 3D 模型又来新玩家。随着生成式 AI 的浪潮席卷而来,科技公司都在冲击 AIGC 的下一个突破口 —— 3D 生成。目前,文生 3D 在学术界取得了许多新突破。在产业界,无论是像英伟达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是像 Stability AI 这样的中坚力量,都推出了自己的文生 3D 工具。虽然 3D 生成领域一直「卷」到飞起,但是好像一直没有出现一款效果足够惊艳,生成速度足够快的代表性产品。如今,一直致力于 3D 内容生产的 Luma AI 向这一领域发起了挑战。就在昨天,Luma AI
1/15/2024 10:10:00 AM
机器之能

最强 AI 程序员 Genie 砸饭碗:84 秒跑通代码,像人一样思考,团队仅 5 人

继 Devin 之后,又一个 AI 软件工程师被刷屏了 —— 它叫 Genie,号称目前地表最强,已经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了!那么这个“地表最强”,到底强到什么程度?先来看下评测分数。在权威榜单 SWE-Bench 中,Genie 以解决了 30.07% 问题的成绩夺得榜首。(SWE-Bench 是一个用来评估大模型解决现实中软件问题的基准。)而这个成绩可谓是遥遥领先第二名 19.27%,解锁了提升 SOTA 的最大增幅 —— 57%!至于 Genie 的实际效果,用团队的话来说就是:它可以做到像人类工程师一样解
8/13/2024 2:00:40 PM
汪淼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