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从隐私计算迈向六大数据流通全栈技术,“隐语”开源社区升级

8月14日,隐语“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在三周年之际宣布升级:由“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扩容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将逐步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形成多技术路线的融合,未来通过开源代码、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在国家“数据要素×”行动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数据可信流通已从顶层设计走向标杆落地,但在产业应用上仍陷“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有不少成功案例落地,但技术实现不统一、不透明,规模化流通落地卡在“最后一公里”;标准难,相关文件和标准修订周期长、颗粒度粗,难以直接映射到技术的实现场景上;应用门槛高,技术难以转化为易用、易复制的生产工具,产业应用还需要一定的周期。 对此,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密算、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公司以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本次升级,构建覆盖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和数场的融合技术生态,逐步对外开放代码,促进跨领域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

8月14日,隐语“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在三周年之际宣布升级:由“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扩容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将逐步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形成多技术路线的融合,未来通过开源代码、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在国家“数据要素×”行动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数据可信流通已从顶层设计走向标杆落地,但在产业应用上仍陷“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有不少成功案例落地,但技术实现不统一、不透明,规模化流通落地卡在“最后一公里”;标准难,相关文件和标准修订周期长、颗粒度粗,难以直接映射到技术的实现场景上;应用门槛高,技术难以转化为易用、易复制的生产工具,产业应用还需要一定的周期。

对此,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密算、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公司以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本次升级,构建覆盖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和数场的融合技术生态,逐步对外开放代码,促进跨领域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

从隐私计算迈向六大数据流通全栈技术,“隐语”开源社区升级

升级后的“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将聚合数据流通全栈技术,根据区域或行业需求灵活组合,提供更高的计算性能、支持更多的计算类型,并解决传统沙箱无法抵御运维方窃取数据等行业难题。社区还将持续迭代,推动技术互联互通,提供更安全、更低成本的数据流通技术方案,及更好的生态兼容性。

蚂蚁密算董事长兼隐语社区技术委员会主席韦韬表示,“开源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把端到端的工程实现细节与世界共享,这种伟大的模式极大的加速了世界数字化革命的演进进程,这是传统书本知识、技术专利、课堂教育或其他方式之前从来没有提供过的。2022年7月,我们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源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支持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TEE等主流隐私计算技术,致力于技术普惠和行业生态共建。”

“三年来,我们与产学研界的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将隐语打造成了业内领先的开源社区,从协议、代码到产业落地,以实际行动推动数据流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今天,站在三周年的节点,隐语升级融合六条技术路线,致力于打造‘架构开放,实现透明,安全原生,互联高效’的技术社区,继续以开源开放的方式,降低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的应用门槛,提供更高性能、更强安全、更低成本的技术方案,落实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赋能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关键领域,促进数据产业的发展。”

从隐私计算迈向六大数据流通全栈技术,“隐语”开源社区升级

自2022年7月起,蚂蚁集团可信隐私计算的核心技术已经陆续全部开源。目前,“隐语”社区链接全球超20,000名开发者、7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6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在产业落地上,隐语在普惠金融、新能源车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在公共数据开发方面,隐语支持杭州市密态计算中心、江西省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平台等项目建设,为数据要素安全流通提供技术支撑。

蚂蚁集团自2016年起投入隐私计算技术研发,能力涵盖全栈可信技术、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机密计算等全谱技术域,并在可信密态计算、分布式平台、高性能算法等领域取得突破。在隐私计算领域,蚂蚁集团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700件,居全球首位;牵头或参与国内外标准超过80项,主导了11项国际标准。

相关资讯

隐私智能体通付盾“快乐猪”:多智能体协同,隐私保护不再难!

2025年3月,美国白宫因一场“史诗级乌龙”陷入舆论漩涡: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误将《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拉入Signal加密群聊,导致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的作战计划被全程曝光。 这场泄密风暴不仅重创美国国家安全,更揭示了传统隐私保护体系的脆弱性——当技术便利性与管理疏忽叠加,再严密的系统也可能因一次误触而崩塌。 通付盾隐私智能体“快乐猪(PIG)”:AI Agent协同破解隐私困局通付盾推出隐私智能体(PrivacyAgent),代号“快乐猪(PIG)”,让用户享受隐私无忧的安全体验。
4/14/2025 6:01:07 PM
AI在线

FATE 2.0版本重磅发布:实现异构联邦学习系统互联互通

打破“计算孤岛”、联通“技术孤岛”,推动异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是隐私计算技术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家数据局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环境,深化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应用,增强数据利用可信、可控、可计量能力,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1]中国信通院评论文章曾指出:“隐私计算有望成为支撑数据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解决不同产品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隐私计算跨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产业内的迫切需求。” [2]
1/9/2024 3:43:00 PM
FedAI联邦学习

大模型如何破解数据困局,WAIC产学研专家共话突围之道

AGI 时代,大模型技术为行业带来颠覆式变革。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撑,高质量专业数据的流动与共享,是促进大模型技术应用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大模型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也为数据的大规模应用带来安全和隐私挑战。高质量行业数据的提供者担心大模型“记住”明文训练数据而导致数据价值丧失,因此不愿提供行业数据;用户访问大模型时的信息也有可能被模型方违规收集和使用,导致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被泄露的风险。隐私计算对于解决这个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极具意义和价值。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
6/19/2024 3:32:00 PM
机器之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