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阿里巴巴Mobile-Agent-v3震撼发布!国产移动AI突破苹果谷歌封锁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国产AI会在移动端彻底"反杀"苹果和谷歌? 昨天看到阿里巴巴发布Mobile-Agent v3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牛逼(破音~)。 说实话,国产AI在移动端的表现一直让人不太满意。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国产AI会在移动端彻底"反杀"苹果和谷歌?

昨天看到阿里巴巴发布Mobile-Agent v3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牛逼(破音~)。

说实话,国产AI在移动端的表现一直让人不太满意。虽然在大模型领域我们已经能跟OpenAI正面硬刚,但在移动Agent这块,一直被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和谷歌的Assistant甩在身后。

但Mobile-Agent v3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图片

破纪录的性能表现

先看数据。在AndroidWorld测试中,Mobile-Agent v3拿到了73.3分,在OSWorld测试中得了37.7分。

这什么概念?这直接刷新了开源GUI智能体框架的最新纪录。要知道,AndroidWorld和OSWorld可是公认最严格的移动端AI测试标准,能在这两个榜单上拿到这个分数,说明Mobile-Agent v3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我特意查了查苹果和谷歌的同类产品数据,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它们的移动AI助手大都局限在自己的生态系统内,而且很多功能还需要依赖云端处理。

但Mobile-Agent v3不一样。

真正的"跨平台自由"

最让我震撼的是它的跨平台能力。支持Android、Ubuntu、macOS、Windows——这意味着不管你用什么设备,都能享受到一致的AI助手体验。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在iPhone上开始编辑一个文档,到了办公室切换到Windows电脑,下班回家用Android平板继续工作。整个过程中,AI助手不仅能无缝衔接你的工作流程,还能学习你的使用习惯。

图片

这种跨平台的自适应能力,是苹果和谷歌目前都做不到的。Apple Intelligence只能在苹果设备上运行,Google Assistant虽然覆盖面广,但在不同平台上的体验差异很大。

Mobile-Agent v3采用了全新的自适应GUI技术,能够在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上实现一致的用户体验。这种技术突破,让它在移动端AI交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远超竞品。

开源策略的"降维打击"

但真正的杀手锏不是性能,而是开源。

图片

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和谷歌的AI助手都是闭源产品,开发者想要基于它们做定制化开发,基本不可能。而Mobile-Agent v3完全开源,任何开发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扩展。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AI应用生态正在形成。

我看了看技术文档,发现Mobile-Agent v3还引入了一个叫"可扩展强化学习框架"的东西。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这个AI助手能够通过不断的使用和反馈,自动优化自己的性能,变得越来越聪明。

而且整个训练过程采用了"完全异步"的方式,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这就像是有一个隐形的AI在后台默默学习你的习惯,然后在合适的时候给你更精准的帮助。

技术突破背后的产业意义

说实话,Mobile-Agent v3的发布让我想到了当年华为在5G领域的突破。同样是在被国外巨头垄断的技术领域,同样是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的"弯道超车"。

移动AI这个赛道,长期以来都是苹果和谷歌的天下。苹果有Siri和Apple Intelligence,谷歌有Google Assistant,它们凭借对操作系统的深度控制,构建了几乎不可撼动的技术壁垒。

但阿里巴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不依赖特定的操作系统,而是构建一个通用的、开放的移动AI框架。这种思路很有意思,有点像当年Android挑战iOS的感觉。

我特意去查了查阿里巴巴的技术团队,发现他们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从2022年开始布局,到现在发布v3版本,整整三年时间的技术积累。

这种长期主义的技术投入,在当前这个快速迭代的AI时代显得特别珍贵。

开发者的新机会

对于开发者来说,Mobile-Agent v3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想象一下,你可以基于这个框架开发出:

• 智能客服系统 - 能够在不同平台上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

• 个人生产力助手 - 真正跨设备的工作流管理

• 教育辅导应用 - 适应不同年龄段和学习习惯的AI老师

这些应用场景,在之前要么技术门槛太高,要么受限于平台封闭性,现在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当然,我也不是说Mobile-Agent v3就完美无缺。开源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用户想要上手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而且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框架,生态系统的建设还需要时间。

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有了一个能够在移动AI领域与国外巨头正面竞争的技术方案。

从另一个角度看,Mobile-Agent v3的发布也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趋势:中国的AI技术正在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无论是大语言模型还是现在的移动AI,我们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

说到底,技术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阿里巴巴能在移动AI这个被巨头垄断的领域杀出一条血路,证明了中国技术团队的实力。

总之,Mobile-Agent v3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突破。对开发者来说是新机会,对行业来说是新变量,对用户来说可能是更好的AI体验。

你们觉得这次阿里能在移动AI领域站稳脚跟吗?

相关资讯

DeepSeek相关人士已辟谣:融资消息均为谣言 阿里股价微跌0.88%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针对外媒称“DeepSeek 首次考虑筹集外部资金”的消息,DeepSeek相关人士今天上午已经进行了辟谣——融资消息均为谣言。 (图1)但作为另一主角的阿里,尚无回应。 腾讯科技报道,阿里美股股价微跌0.88%。
2/20/2025 2:30:31 PM

阿里宋刚:突破用户体验瓶颈,将AI眼镜真正带入大众消费市场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首日,阿里巴巴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的技术研发进展。 负责该项目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表示,阿里巴巴凭借AI能力与生态协同,突破用户体验瓶颈,将推动AI眼镜真正带入大众消费市场。 在WAIC人工智能产业终端发展论坛上,宋刚提出,AI眼镜会是智能穿戴方向最重要的产品形态,它将成为人类另一双“眼睛”和“耳朵”,具备极强的场景穿透能力。
7/26/2025 7:00:45 PM

让文字真正“写进”图像:阿里巴巴发布Qwen-Image

阿里巴巴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多模态模型Qwen-Image,这款模型拥有200亿参数,专为解决“图中写字”这一难题而生。 1.这并非简单地在图片上“加字”。 Qwen-Image生成的文字具备真实感与融合度,不再漂浮在画面上,而是自然嵌入图像内部,仿佛原本就存在于其中。
8/8/2025 2:27:50 P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