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YouTube 新规上路:上传视频需标注是否为 AI 制作,包括合成配音 / 换脸等

感谢YouTube 日前宣布,即日起任何人在上传、发布视频时,都需要标注“篡改或合成”的逼真内容,包括生成式 AI。YouTube 将“逼真内容”定义为“任何观众容易误认为是真实的人事物或地点”的内容。若视频创作者使用真人声音的合成版本来为视频配音,或发布“AI 换脸”主题的视频,就需要附上标签。此举的本质目的是防止 AI 生成内容可能导致的虚假信息传播,而非反对创作者通过 AI 制作内容。IT之家注:美颜滤镜、背景模糊等特效以及动画等不属于此次涉及的 AI 制作内容的范畴。官方表示,创作者必须披露存在以下情况的内
感谢YouTube 日前宣布,即日起任何人在上传、发布视频时,都需要标注“篡改或合成”的逼真内容,包括生成式 AI。

YouTube 将“逼真内容”定义为“任何观众容易误认为是真实的人事物或地点”的内容。若视频创作者使用真人声音的合成版本来为视频配音,或发布“AI 换脸”主题的视频,就需要附上标签。此举的本质目的是防止 AI 生成内容可能导致的虚假信息传播,而非反对创作者通过 AI 制作内容。

IT之家注:美颜滤镜、背景模糊等特效以及动画等不属于此次涉及的 AI 制作内容的范畴。

YouTube 新规上路:上传视频需标注是否为 AI 制作,包括合成配音 / 换脸等

官方表示,创作者必须披露存在以下情况的内容:

让现实中存在的人看似说了某些话或做了某些事,但实际上此人并未说过或做过

加工有关真实事件或地点的视频片段

生成逼真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场景

这可能包括使用音频、视频或图片制作或编辑工具,完全或部分加工或制作而成的内容。但与此同时,创作者无需对加工或合成的非逼真内容进行披露,也无需对真实内容的轻微修改进行披露。

除了上文提到的美颜或特效外,YouTube 列出的例子还包括“某人骑着独角兽穿越奇幻世界”、“描绘人在太空中漂浮的绿幕场景”两种情形 —— 这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内容就不需要标注。

YouTube 新规上路:上传视频需标注是否为 AI 制作,包括合成配音 / 换脸等

相关资讯

YouTube 新规出炉:打击 AI “垃圾内容”,保护创作者的真实创作!

YouTube 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政策更新,计划加强对 “非原创” 内容的打击。 这项更新将特别针对那些容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 “垃圾内容”,例如大量生产的视频和重复性内容。 为了保护平台的内容质量,YouTube 将在7月15日更新其合作伙伴计划(YPP)的盈利政策,明确哪些类型的内容能够获得创作者的收益。
7/11/2025 11:12:48 AM
AI在线

YouTube打击AI“不真实”内容,遏制虚假信息泛滥

YouTube 正在收紧其盈利政策,以应对日益增长的 AI 生成的“不真实”内容。 该公司将于 7月15日更新其 YouTube 合作伙伴计划 (YPP) 的货币化政策,旨在更清晰地界定哪些内容符合盈利条件,哪些不符合。 此举正值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批量生产和重复内容变得空前容易之际。
7/11/2025 11:13:11 AM
AI在线

因未经许可抓取 YouTube 内容训练模型,英伟达遭视频创作者起诉

感谢综合 Legal Dive 及 404 Media 16 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YouTube 创作者大卫・米勒特 (David Millette) 对英伟达公司提起集体诉讼,声称英伟达从他和其他人的视频中获取丰厚利润,违反了加州的《不正当竞争法》,并以牺牲他和其他创作者的利益为代价,使公司“不当得利”。这名 YouTube 创作者声称,英伟达未经他和其他创作者的许可,基于从 YouTube 上抓取的内容建立了一个新的视频模型,不公正地敛财并违反了《联邦劳动法》。而在两周前,这名创作者对 OpenAI 提起了类
8/17/2024 3:25:03 PM
清源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