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新研究发现 AI 无法读懂模拟时钟,还不能告诉你某天是周几

爱丁堡大学研究员、论文作者 Rohit Saxena 表示:“人类从小就能掌握时间与日历概念,而 AI 在这方面的不足,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根据外媒 LiveScience 今日报道,有些人类能轻松完成的任务,AI 却无法胜任。譬如,AI 能编程、画出逼真的图像、生成接近人类语气的文本,甚至在部分考试中取得不错成绩,但在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看钟”“算日子”这类事情上,却频繁出错 —— 要么读不准指针位置,要么算不出星期几

研究人员在 2025 年“国际学习表征会议”( ICLR )上介绍了这项发现,有关的论文已经在 arXiv 上发布,目前尚未通过同行评审。

爱丁堡大学研究员、论文作者 Rohit Saxena 表示:“人类从小就能掌握时间与日历概念,而 AI 在这方面的不足,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他指出,若要将 AI 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对时间敏感的场景,比如排班、自动化流程或辅助技术,这类基本能力的缺陷必须解决。

新研究发现 AI 无法读懂模拟时钟,还不能告诉你某天是周几

研究团队向多个具备图文处理能力大语言模型的输入了一组专门制作的时钟与日历图像,受测模型包括 Meta 的 Llama 3.2-Vision、Anthropic 的 Claude-3.5 Sonnet、谷歌的 Gemini 2.0 和 OpenAI 的 GPT-4o。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模型在判断时钟时间或推算日期星期的任务上,正确率都未超过一半。

Saxena 表示:“过去的 AI 训练依赖大量带标签的例子,而读时钟需要的是空间推理。模型不仅要识别指针是否重叠,还要理解角度、分辨各种风格的表盘,比如罗马数字或艺术化设计。这远比单纯识别‘这是一个时钟’更复杂。”

日历问题同样难住了 AI。例如在“每年第 153 天是星期几”这类问题上,错误率依然居高不下。研究显示,AI 读时钟的正确率仅为 38.7%,判断日历的准确率更低,只有 26.3%

Saxena 解释道:“对传统计算机来说,算术轻而易举,但对大模型而言则不然。AI 并不执行算法,而是依靠从训练数据中学到的模式来预测答案。”他指出,虽然 AI 有时能答对问题,但其推理过程缺乏一致性,也不基于固定规则,这正是研究所揭示的差距。

研究还揭示了另一个问题,即当 AI 的训练样本缺乏某类现象时,比如闰年或复杂的日历规则,其表现往往更差。Saxena 表示:“即使模型了解‘闰年’这一概念,也不代表它们能将这个知识正确应用到具体的视觉判断中。”

AI在线从报道中获悉,研究强调了两个方面的改进方向:一是训练数据应包含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示例;二是应重新审视 AI 如何整合逻辑推理与空间感知,尤其是在处理不常遇到的任务时。

相关资讯

调查:超72% 的企业选择 AI 工具时最看重易用性

根据最近的一项 CIO 报告,企业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资高达2.5亿美元,尽管在证明投资回报率(ROI)方面面临挑战。 商业领袖们正努力提高生产力,但新技术的集成往往需要重构现有应用、更新流程并激励员工学习,以适应现代商业环境。 QuickBlox 首席执行官 Nate MacLeitch 对136位高管进行了调查,以揭示 AI 采用的现实情况,探讨领导者的首要任务、主要担忧以及他们在2025年寻找可信工具的信息来源。
3/18/2025 10:02:00 AM
AI在线

​Instacart CEO即将加盟 OpenAI,领导应用部门

Instacart 的首席执行官 Fidji Simo 将于8月18日正式加入 OpenAI,担任应用部门的负责人。 Simo 将领导 OpenAI 公司至少三分之一的业务,并直接向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汇报。 她的新职位是 “应用首席执行官”,主要任务是扩展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7/22/2025 4:11:19 PM
AI在线

CNNIC权威发布: 我国346款生成式AI完成备案 渗透率达80.9%

【AIbase 报道】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从技术突破到应用普及全面提速,生成式AI正深度重塑数字生态。 截至2025年3月,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形成全球规模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
7/21/2025 10:32:29 AM
AI在线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