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微软发布《与AI共事》:被AI影响的不是程序员,而是销售和媒体人!

微软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名为《与AI共事》的报告,发现知识工作、沟通和销售类岗位,正处在被人工智能影响的最前沿。 图片地址: Copilot用户对话进行了分析,从用户意图和AI操作两个维度,评估AI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情况。 这些对话被映射到O*NET数据库,这是美国对所有职业的标准分类工具,涵盖每项工作的核心活动与职责。

微软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名为《与AI共事》的报告,发现知识工作、沟通和销售类岗位,正处在被人工智能影响的最前沿。

图片图片

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7.07935

研究团队对20万条匿名的Bing Copilot用户对话进行了分析,从用户意图和AI操作两个维度,评估AI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情况。

这些对话被映射到O*NET数据库,这是美国对所有职业的标准分类工具,涵盖每项工作的核心活动与职责。

图片图片

研究划出一个关键区别:用户目标和AI行动并非总是一致。例如,用户希望获取信息,像记者或科学家,而AI给出的回应方式更像图书管理员或客服人员。

在40%的案例中,用户目标与AI执行任务不重叠。这意味着,AI更多扮演“教练”或“顾问”的角色,而非直接取代人类。

也就是说,在多数场景下,AI并不是在做人的工作,而是协助人完成工作。

研究者指出,语言模型最常被用于三类任务:信息搜集、写作与编辑,以及表达交流。这些任务的AI完成度高、用户满意度也高。

相比之下,数据分析、视觉设计等领域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而对于需要现实世界互动或体力参与的任务,比如购物、维修,AI能力则几乎为零。

OpenAI新推出的ChatGPT Agent试图填补这一差距,但尚未达到广泛实用的程度。

销售、传媒、翻译成最大“受益者”

微软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AI适用度得分”(AI Applicability Score),结合使用频率、成功率以及AI能完成任务的程度,来衡量各职业受AI影响的强弱。

图片

注:计算职业 i 在用户目标下的AI适用性评分,基于任务重要性、用户关注度及AI在相关任务中的表现。

得分最高的职业包括:翻译、技术写作者、记者与编辑、广告销售代表等语言密集型岗位。

这些职业有一个共同点:大量依赖语言、知识与沟通能力,而这正是生成式AI的强项。

IT岗位也得分较高,如数据科学家、CNC程序员等,说明他们也能从AI中获益,但不是“最显著”的那一批。。

图片图片

图注:这图告诉我们:哪些工作任务在现实工作中很常见、用户最关注、以及AI最常帮忙的。比如“获取信息”和“对外沟通”是三方都高频的任务,而像“修机器”这种,大家都很少提

而在得分最低的职业中,排名靠后的几乎全是体力型职业:看护、清洁工、技工、机械操作工等。

这再次印证一个事实:AI对脑力劳动的赋能远大于体力劳动,至少在目前这个技术阶段。

有趣的是,AI适用度与职业薪酬或教育水平几乎没有明显相关性。虽然本科学历的岗位略受影响更大,但这个差异极其微弱。

换句话说,AI冲击的不是高薪或低薪工作,而是语言与知识密集型工作。

图片图片

图注:这图对比了哪些具体任务在现实工作中常见、用户最关心、以及AI最常做,比如“回答客户问题”“提供信息”“撰写文档”等,是大家和AI都最常碰到的任务。

研究还展示了一份职业群体AI适用度表:销售行业得分为0.32,IT行业为0.30,而医疗辅助类仅为0.05,清洁与维护类得分也不到0.1。

这些数据表明,AI并非只对科技或金融领域有用,它对语言密集、客户导向的行业同样具有变革性影响。

AI不是“替代者”,而是“增强者”

尽管AI展现出惊人的任务完成能力,但研究团队强调,AI能力不等于自动化,不代表人类岗位就此消失。

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AI的角色更像是助手、工具,或者能力增强器。

微软研究员举出ATM的例子:自动取款机曾被认为会取代银行职员,但实际上,它只是改变了银行工作方式,并催生了新的职位与服务模式。

从Copilot的使用数据来看,用户的意图和AI的回应之间,往往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当用户希望“获取信息”时,AI却提供了建议与判断;当用户要求“写报告”时,AI会结合格式、逻辑、风格进行完善。这是一种人机协作的工作模型。

研究者指出,真正能从AI中受益的,是那些懂得利用AI来扩展思维和技能的工作者。

而非那些简单地试图“让AI替我干活”的人。

当然,该研究局限于美国境内的Copilot用户数据,未涉及其他平台或国家。同时,像家务劳动等非正式工作,也不在研究范畴内。

但即使如此,这项研究依然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AI对工作方式的影响是结构性的,而非边缘性的。

图片图片

注:用户更常让AI帮忙买东西、查资料、做体力活;而AI更常主动教别人怎么做事,比如培训、指导、讲解安全规则

未来几年,那些熟练使用AI辅助工具的写作者、销售人员、客服专家,将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生产力。

而那些完全忽视AI工具存在的人,将逐渐在职场中边缘化。

这不是取代,而是一种“技能门槛的重新划线”。

当AI成为每个人的“第二大脑”,问题不再是“它会不会取代我”,而是,“我是否学会让它为我工作”。

相关资讯

微软:生成式AI可导致人类认知能力下降

AI正在掀起一场“工作革命”,根据Anthropic公司近日发布的AI经济指数报告,在软件开发(37.2%)、艺术文化创作(10.3%)等知识密集型领域,57%的交互呈现"人机协作"特征。 但是,在“AI大大增强工作效率”的同时,是否也会对人类知识工作者产生负面影响? 近日,微软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导致知识工作者的认知和批判思维能力下降。
2/12/2025 11:36:27 AM
佚名

轻量开源!微软基础模型LLaVA-Rad:自动生成高质量放射学报告

编辑丨coisini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已将生物医学应用扩展到同时处理文本和图像,在视觉问答和放射学报告生成等任务中展现出潜力。 然而,这些模型在临床实现中面临挑战,特别是大型模型在计算成本等方面带来了部署难题。 小型多模态模型(SMM)虽然更高效,但与大型模型相比仍存在显著性能差距。
2/12/2025 5:42:00 PM
ScienceAI

AI改变世界的6种方式:微软AI助力农业、生态、医疗、气候、教育等领域

编辑 | 白菜叶人工智能正在以惊人的方式改变着世界,从改善医疗保健和教育到让残障人士的生活更轻松。 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分析大量复杂数据的能力使科学家能够研究哥伦比亚的亚马逊雨林,帮助印度的甘蔗种植户优化作物产量等等。 以下是微软 AI 为世界带来积极变化的六种方式。
2/27/2025 3:51:00 PM
ScienceAI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