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中国科学院

我国自主研发“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发布:系统掌握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核心定理

AI在线 7 月 26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今日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 该模型实现了对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数据的深入理解,具备科学文献萃取融合、科学知识表征推理和科学工具编排规划等核心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普遍采用领域数据微调通用大模型、各自构建单一领域专用工具的模式,存在科学数据孤岛、专业推理能力不足、研发生态封闭三大挑战。
7/26/2025 3:12:33 PM
汪淼

中国科学院成功研发出底栖动物智能识别系统:准确率达 90% 以上,全程高度自动化

AI在线 7 月 9 日消息,据“中科院之声”公众号消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运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成功研发出底栖动物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底栖动物全程自动化识别检测。 AI在线从官方介绍获悉,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水平能反映水环境的健康状况,是水生态监测的重要指标。 然而,基于形态学的传统鉴定方法存在诸多局限。
7/9/2025 8:39:09 AM
浩渺

一句话搞定文献综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打造 ScienceOne,将实现全学科覆盖

ScienceOne 依托科学基础大模型,瞄准各学科的共性科学研究需求,从数据理解、计算优化、推理评估三个维度实现了能力突破,可平台式、规模化地赋能“假设提出-方案规划-仿真推演-实验验证-规律发现”科研全流程。
5/1/2025 5:15:23 PM
汪淼

我国团队研发,全球首个基因挖掘大模型 SYMPLEX 问世

随着生物测序技术突破,全球天然基因库已积累数十亿量级序列,其中蕴藏海量高价值功能基因。然而,当前仅有少数明星基因被深度挖掘,绝大多数仍处于“沉睡”状态。
4/14/2025 11:51:45 AM
汪淼

中国科学院研究显示,生成式 AI 将在 2023~2030 年产生 120 万~500 万吨的电子废弃物

研究显示,在不同情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 2023 年至 2030 年产生 120 万至 500 万吨的电子废弃物,并对生态环境及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12/2/2024 1:29:35 PM
沛霖(实习)

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发布,中国科学院打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 9 月 19 日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Sigma Geography)。据介绍,该大模型是专注于地理科学的专业语言大模型,具备处理地理科学相关问题的专业能力。研发团队完成了地理学全谱系高质量语料库构建、地理科学语言大模型构建、地理科学研究智导平台研发等工作,让“坤元”具备“懂地理”“精配图”“知人心”“智生图”等特点,实现了地理专业问题解答、地理学文献智能分析、地理数据资源查询、地理数据挖掘分析、专题地图
9/19/2024 10:49:11 AM
汪淼

30倍于传统方法,中国科学院团队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糖-蛋白质作用位点

糖类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对生命至关重要。了解糖类如何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调节蛋白质,可以为解决关键的生物学问题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机遇。然而,糖类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实验识别糖-蛋白质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位点提出了挑战。在这里,中国科学院团队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模型 DeepGlycanSite,它能够准确预测给定蛋白质结构上的糖结合位点。DeepGlycanSite 将蛋白质的几何和进化特征融入具有 Transformer 架构的深度等变图神经网络中,其性能显著超越了之前的先进方法,并能有效预测各种糖类分
7/1/2024 11:04:00 AM
机器之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