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奥特曼筹数十亿美元建全球晶圆厂网络,自造AI芯片
可以低成本代替英伟达?据彭博社消息,OpenAI CEO 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近日再次为一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希望建立一个范围覆盖全球的晶圆厂「企业网络(network of factories)」,并计划与未具名的顶级芯片制造商合作。报道称,奥特曼已与几家大型潜在投资者进行了谈判,希望能筹集到晶圆厂所需的巨额资金。在生成式 AI 快速爆发的时代,运行 AI 模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算力限制。在 ChatGPT 、 DALL-E 等生成式 AI 模型的背后,研究者们投入了大量的算力
1/22/2024 11:15:00 AM
机器之心
ChatGPT在亚马逊上「开网店」,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最快的铺货方式?「我们的 [产品] 可用于多种任务,例如 [任务 1]、[任务 2] 和 [任务 3],使其成为你家庭的多功能补充。」没想到,ChatGPT 的机器人话竟然在电商网站上火了。GPT-5 的发布还尚需时日,最近 OpenAI 正在发力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开出了应用商店 GPT Store。与此同时,用户们也在积极探索各种 ChatGPT 的应用方向。然而这场探索在一些领域却走上了歪路子。众所周知,在亚马逊等大型电商网站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来源可疑的产品,从爆炸的微波炉到没有检测功能的烟雾探测器,商品评论位置
1/15/2024 11:09:00 AM
机器之心
ChatGPT应用商店终上线,全网GPTs超300万,和OpenAI分钱时代来了
收入分成标准还未确定。ChatGPT 也要像微信、钉钉那样变成全功能 App 了?1 月 10 日,OpenAI 的应用商店 GPT Store 正式上线,分类、趋势、每周精选等栏目一应俱全。正像大部分应用商店那样,GPT Store 包括流行下载的社区排行榜,用户可以按类别搜索,例如写作、生活方式和教育。OpenAI Greg Brockman 表示,这是打造自己的 ChatGPT 的第一步。该产品仍在试验阶段,但希望在未来几周内更广泛地推广。OpenAI 还将在每周重点介绍有用和有影响力的特色 GPT。第一批特
1/11/2024 10:55:00 AM
机器之心
OpenAI大呼冤枉,称《纽约时报》说法片面,吴恩达也为其发声
OpenAI:《纽约时报》的诉讼毫无根据。2023 年年底,《纽约时报》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起诉微软与 OpenAI。根据多家科技公司的首席法律顾问 Cecilia Ziniti 的分析,《纽约时报》获胜的概率极大。机器学习领域著名学者吴恩达针对这件事连发两条推文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的第一条推文中,表达对 OpenAI 和微软的同情。他怀疑很多重复的文章实际是通过类似于 RAG(检索增强生成)的机制产生的,而非仅仅依赖模型训练的权重。来源:,吴恩达的推测被也遭到了反驳。纽约大学教授 Gary Marcus 表示在视
1/9/2024 2:56:00 PM
机器之心
OpenAI也在996?一位离职员工自白:代码贡献第四,经常工作6天
从这位离职员工的经历来看,OpenAI 似乎比「996」还要严重一点。AI 圈的人大概都知道,OpenAI 是其中的佼佼者,技术牛、薪酬高,但很大可能工作量也大。今天,推特上一位 OpenAI 员工的离职自白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和浏览量,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在 OpenAI 工作的状态。来源 Lenny Bogdonoff,他在 2022 年 6 月加入 OpenAI,主要从事 AI 产品及体验相关的工作。他在自白中描述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长以及对 OpenAI 的贡献。20 个月前,我离开了参与创立的公司
1/8/2024 2:18:00 PM
机器之心
纽约时报送OpenAI、微软上被告:GPT-4输出结果与其作品有大量重复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佳琪、大盘鸡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捍卫自己的权利。当人工智能不断兴起,随之而来的除了惊艳四座的强大技术,还有对技术的质疑以及各种规范的难题。用什么作为训练数据?是否得到许可?生成内容是否会造成侵权?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人工智能发展路上必问的问题。涉及的相关案例,在未来也会指导司法实践。据彭博社报道,《纽约时报》已起诉微软和 OpenAI,指控其侵犯版权,违规使用了《纽约时报》的内容用于人工智能开发。这场官司让人们不得不正视媒体与颠覆性技术之间的关系。据《纽约时报》的起诉书称,这些技术公司使用了数百万篇未经
12/28/2023 3:09:00 PM
机器之能
OpenAI计划新一轮融资,估值超1000亿美元
OpenAI 将成为仅次于字节、SpaceX 的全球第三大初创公司。大语言模型技术领先的 OpenAI,马不停蹄又要融资了。本周五据彭博社报道,OpenAI 正在开始讨论讨论筹集新一轮融资,估值将达到超过 1000 亿美元。这笔交易将为 OpenAI 这个 ChatGPT 提出者的融资历程再添上重要一笔。有匿名知情人士表示,可能参与本轮融资的投资者们已在参与初步讨论。其表示,本轮融资的条款、估值和时间安排等细节尚未最终确定,且仍可能继续发生变化。根据 CBInsights 的数据,如果该轮融资按照计划进行,将使 O
12/25/2023 2:50:00 PM
机器之心
2024年怎么过?这是Sam Altman希望你早些知道的事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吴昕这个家伙正在塑造世界,如果他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注意。「日子很长,但几十年很短。」Sam Altman 九年前写下这篇箴言体博客时,不知是否预感过自己会成为那个领导 AI 革命的人。2023 年行将结束之际,他时隔多年重拾箴言体,发布了一篇题为《那些我希望有人告诉我的(事)》的博客,将过去一年所学凝结在了十七条短句中。(下文黑体部分,对黑体部分的解读来自编辑。)过去一年激动又疯狂。Altman 领导的 OpenAI 推出了一个世人真正喜欢并从中受益的 AI 工具,世界也开始认真对待 AI 。从
12/22/2023 6:35:00 PM
机器之能
OpenAI发布新安全框架,董事会有权否决CEO发布新模型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吴昕人类正在进入生成式 AI 新时代。而 OpenAI 在引导新技术朝着符合人类价值观和安全标准的方向所做的努力,也被视为行业的路标。还记得 Sam Altman 回归 OpenAI 时提到的「三个当务之急」吗?首当其冲的就是险些将他踢出公司的安全问题。现在,OpenAI 正力图系统化他们的安全思维。「我们的准备团队正在开展开创性工作,将安全发展成为一门定量科学。」 OpenAI 总裁 Greg Brockman 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本周一,公司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计划,制定了一个框架来解决其最先
12/19/2023 3:08:00 PM
机器之能
GPT-2能监督GPT-4,Ilya带头OpenAI超级对齐首篇论文来了:AI对齐AI取得实证结果
人类无法监督超级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可以。过去一年,以「预测下一个 Token」为本质的大模型已经横扫人类世界的多项任务,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在近日的一次访谈中,OpenAI 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大胆预言,如果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下一个词,那么意味着它能够理解导致这个词产生的深刻现实。这意味着,如果 AI 按照现有路径发展下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系统就会诞生。
12/15/2023 3:00:00 PM
机器之心
OpenAI非营利实体去年收入不到4.5万,Altman薪水7万多点,独董报酬为0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吴昕OpenAI 的非营利实体在其最新的美国税务文件中报告的收入仅为 44,485 美元,远低于其800多亿美元的估值,也远低于其营利性实体从 ChatGPT 中赚取的数千万美元。非盈利实体真能驾驭如日中天的盈利部门?如果你正在寻找估值 860 亿美元 OpenAI 的收入数据,你会发现,这家炙手可热的明星去年收入仅为 44,485 美元。而且,绝大部分来自投资收入,极小一部分来自捐赠和资助。该公司向美国国家税务局(IRS)提交的非盈利组织所得税申报表(简称 990表格)披露了这个数字。数字来自其
12/13/2023 8:37:00 PM
机器之能
ChatGPT越来越懒,都学会反过来PUA人类了
OpenAI 表示自 11 月 11 日以来,他们就没有更新过模型,模型行为是不可预测的,他们正在研究如何修复。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GPT-4 变得有些「懒惰」,现在的它,老是拒绝执行某些任务或直接返回简化的结果。 这个问题得到很多网友的共鸣,纷纷开始抱怨 ChatGPT 变「懒惰」这个事实。用户声称,最近使用 GPT-4 或 ChatGPT API 时,在高峰时段响应变得非常缓慢且敷衍。在某些情况下,它会拒绝回答,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果出现一系列问题,对话就会中断。 据报道,如果用户请求 GPT-4
12/12/2023 3:04:00 PM
机器之心
MIT顶尖机器人学家创业,融资数千万,受线虫启发开发液态网络,叫板OpenAI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吴昕MIT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 CSAIL 孵化的创业公司—— Liquid AI 终于结束隐身模式,公开与 OpenAI 和其他公司的大型语言模型竞争。近日,Liquid AI 官宣已筹集 3750 万美元。就种子轮而言,这个数字相当可观。投资人不乏一些大人物,比如 GitHub 联合创始人 Tom Preston Werner、Shopify 联合创始人 Tobias Lütke 和 Red Hat 联合创始人 Bob Young。融资后,公司估值 3.03 亿美元。著名机器人学家和计
12/12/2023 10:21:00 AM
机器之能
为了保持 AI 未来的开放性,Meta 和 IBM 发起联盟
编辑 | 白菜叶Meta、IBM 以及数十家初创公司和研究人员成立了一个联盟,捍卫更加开放和协作的人工智能开发方法,并与 OpenAI 和谷歌就该技术的未来展开了辩论与对抗。哲学辩论已成为人工智能未来的中心战场,人们越来越担心微软支持的 OpenAI 和谷歌将独自支撑这项对我们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技术。IBM 首席执行官 Arvind Krishna 在周二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联盟的声明中表示:「这是定义人工智能未来的关键时刻。」ChatGPT 的创建者 OpenAI 和 Google 捍卫了大型语言模型的闭源系统
12/6/2023 3:21:00 PM
ScienceAI
OpenAI同意从一家初创公司购买5100万美元的类脑芯片,CEO Altman是它的股东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大盘鸡、吴昕据连线杂志报道,OpenAI 签署过一份意向书,斥资 5100 万美元购买初创公司 Rain 开发的类脑芯片。OpenAI CEO Sam Altman 此前曾对这家初创芯片公司进行过个人投资, 拥有股份。Rain 的总部距离 OpenAI 旧金山总部不到一英里,正在开发一种名为神经形态处理单元 (NPU) 的芯片,拥有不同的芯片架构——结构和功能上高度模拟人脑计算原理。公司目前拥有约 40 名员工,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和传统芯片设计方面的专家。在此之前,人们最为熟知的类脑芯片可能
12/4/2023 3:09:00 PM
机器之能
不服、愤怒....Sam Altman首次回应重返岗位经过,完善OpenAI治理结构需要时间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Sia在一场持续了五天的董事会政变之后,Sam Altman 昨日正式重返 OpenAI 首席执行官一职。该公司最大的投资者微软也在董事会中占有一个无投票权的席位。除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重返岗位的 Altman 还为一度因潜在利益冲突而遭外界猜疑但仍留任董事会的 Adam D'Angelo(也是 Quora CEO)进行了澄清,信任他会恪职尽责,「Quora 是 OpenAI 的大客户,董事会中有客户代表很有帮助。」甚至在社交平台上与之互动。同时,Ilya 在 OpenAI 的存在方式仍然不
12/1/2023 4:23:00 PM
机器之能
Altman正式重掌CEO大权,微软获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辞任独董罕见发文回应
机器之能报道编辑:吴昕OpenAI 今天在官网正式宣布 Sam Altman 回归担任 OpenAI CEO 。Mira Murati 继续担任 CTO。Greg Brockman 继续担任总裁。一个多礼拜之前该公司已经就 Altman 回归达成原则性协议,但直到今天才正式完结。微软也在周三宣布,将在控制 OpenAI 的非营利组织董事会中获得一个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席位。由于决定突然解雇 Altman 的四名董事会成员中的三名现已离职,OpenAI 的新董事会由主席 Bret Taylor、Larry Summer
11/30/2023 3:24:00 PM
李亚洲
全网大讨论:引爆OpenAI全员乱斗的Q*到底是什么?
强大到能威胁人类,所以不得不把自家 CEO 开了?本周三,OpenAI 的「宫斗」随着山姆・奥特曼回归 CEO 大位而告于段落,不过此次事件的余波还在震撼着关心 AI 的每一个人。我们都想知道,是什么让 OpenAI 前董事会不计任何代价也要开除奥特曼的。最近几天,互联网上有关 Q* 的讨论前所未有的热闹。据 The Information 本周四报道,由 OpenAI 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领导的团队在今年早些时候取得了技术突破,使得他们能够构建一个名为 Q*(音同 Q star)的新模型。Q
11/27/2023 11:12:00 AM
机器之心
资讯热榜
标签云
人工智能
AI
OpenAI
AIGC
ChatGPT
DeepSeek
AI绘画
模型
数据
机器人
谷歌
大模型
Midjourney
智能
用户
开源
学习
微软
GPT
Meta
图像
AI创作
技术
Gemini
论文
马斯克
Stable Diffusion
算法
芯片
代码
生成式
蛋白质
英伟达
腾讯
神经网络
研究
Anthropic
开发者
3D
计算
Sora
机器学习
AI设计
AI for Science
GPU
AI视频
苹果
场景
华为
人形机器人
百度
预测
搜索
Claude
伟达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
xAI
训练
大语言模型
字节跳动
模态
具身智能
文本
驾驶
神器推荐
LLaMA
视觉
生成
Copilot
智能体
算力
安全
应用
视频生成
干货合集
亚马逊
大型语言模型
API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