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AI

前谷歌顶尖工程师揭秘AI创业公司的融资陷阱、技术风险与突围法则

Glean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前谷歌杰出工程师Arvind Jain做客CXOTalk,讨论了当下AI初创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现实。 Glean是一家估值近50亿美元的企业AI公司,早在GenAI成为主流之前,就率先在企业环境中实施了Transformer技术。 针对初创企业创始人:• AI热潮如何使融资变得更复杂• 为什么在基础模型上进行构建会带来新型的技术和商业风险• 在拥有无数AI初创企业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策略• 当AI能力每周都在进化时,维持创新的挑战针对企业采购方和CXO:• 在一个拥挤的市场中如何评估AI初创企业供应商• 了解初创企业在第三方AI模型上进行构建时存在的风险• 为什么一些资金充足的AI初创企业尽管技术强大但仍可能无法生存• 评估哪些AI能力应该自建与购买的框架Arvind Jain凭借他在谷歌担任高管的独特视角和作为当前AI初创企业创始人的身份,为我们提供了对2025年构建和购买AI技术真正差异的实用见解。
3/14/2025 7:00:00 AM
Michael Krigsman

OpenAI 呼吁美国放宽版权限制,自由使用版权保护材料训练 AI 激发创新力

OpenAI的建议旨在通过放宽版权限制和减少法律束缚,推动美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然而,这一提议也引发了关于版权保护和AI伦理的广泛争议。未来,如何在创新与版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AI发展的关键议题。
3/14/2025 6:48:15 AM
故渊

Salesforce CEO 炮轰微软 AI 战略:把 ChatGPT 包装成 Copilot,令客户失望

Salesforce 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在多个场合对微软的 AI 提出批评。贝尼奥夫认为,微软在 AI 领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并把微软的 Copilot 比作新的“大眼夹”(Microsoft Clippy,一款曾因功能不佳而被用户诟病的办公助手),暗示 Copilot 没有用或无法为用户创造价值。
3/13/2025 6:23:55 PM
远洋

深度调研全球科研人员AI使用现状,威立发布权威报告中文版!

编辑 | ScienceAIAI 浪潮席卷全球,科研领域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与先机? 2025 年 2 月,全球领先的研究与教育出版机构威立发布了基于对近 5000 名科研人员进行调研的研究报告 ExplanAItions。 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现状,颇具影响力的应用领域、各群体的使用意愿,以及出版机构如何协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应用这一快速发展的技术等内容。
3/13/2025 2:21:00 PM
ScienceAI

AI安全的头等大事:建立AI资产清单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s)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满足企业业务快速迈向智能化的需求,同时又要防御爆炸式增长的AI安全威胁。 风靡全球的DeepSeek只是AI工具潮的一朵浪花,未来还将有更多类似工具快速涌现。 这些未经授权的(消费级)AI应用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潜伏在企业内部,威胁着数据安全与合规性。
3/13/2025 1:38:28 PM
佚名

DeepSeek“防弹衣”来了,模型内生安全加固方案,拒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上海AI Lab

最新研究显示,以超强推理爆红的DeepSeek-R1模型竟藏隐形危险——即便最终拒绝回答,其思考过程仍可能泄露有害内容。 现有防御技术深陷两难:要么防不住攻击,要么让模型变成”惊弓之鸟”,连正常问题都拒绝回答。 上海交大与上海AI Lab联合推出安全防御方案——X-Boundary,试图破解两难局面。
3/13/2025 1:10:00 PM
量子位

自动调整推理链长度,SCoT来了!为激发推理能力研究还提出了一个新架构

不怕推理模型简单问题过度思考了,能动态调整CoT的新推理范式SCoT来了! SCoT,即自结构化推理链(Self-structured Chain of Thought )。 它通过将推理过程分解为最小语义原子步骤,能动态生成适配不同复杂度问题的CoT结构,解决了现有方法在推理多样性和效率上的不足。
3/13/2025 1:00:00 PM
量子位

长链推理表象下,大模型精细表征张冠李戴的本质

近些年,大模型的发展可谓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从 2018 年 OpenAI 公司提出了 GPT-1 开始,到 2022 年底的 GPT-3,再到现在国内外大模型的「百模争锋」,DeepSeek 异军突起,各类大模型应用层出不穷。 然而,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工业界,目前对大模型应用的评测都是单纯在模型输出层面判断结果的准确性,而没有从大模型内在精细决策逻辑的角度来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3/13/2025 11:18:14 AM
张拳石、陈鹭

超越DeepSeek-R1关键RL算法GRPO,CMU「元强化微调」新范式登场

大语言模型(LLM)在推理领域的最新成果表明了通过扩展测试时计算来提高推理能力的潜力,比如 OpenAI 的 o1 系列。 通常来说,这些方法在训练模型时可以产生比典型正确解决方案更长的轨迹,并包含了试图实现某些「算法」的 token:例如反思前一个答案、规划或实现某种形式的线性搜索。 这些方法包括显式地微调预训练 LLM 以适应算法行为,例如对搜索数据进行监督微调(SFT)或针对 0/1 正确性奖励运行结果奖励(outcome-reward,OR)RL。
3/13/2025 11:07:30 AM
机器之心

人形机器人赛道再添“猛将”!Pepper之父造了个3万美元“外星萌宠”

当人形机器人还在比拼“大长腿”、“硬肌肉”时,一位“不走寻常路”的选手却凭借一张“萌脸”和一套“人设”火爆出圈,它就是 Mirokaï,由 Pepper 和 NAO 的缔造者 Jérôme Monceaux 再次出手打造的全新物种。 这款售价高达3万美元的机器人,不仅在 CES 展上连续两年斩获“最受欢迎”桂冠,更让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为其驻足,它的独特魅力究竟何在?Mirokaï 的与众不同,首先源于其打破常规的“外星人”设定。 它们自诩为来自遥远星系的 Mirokaï 族群,拥有神秘的魔法与尖端科技。
3/13/2025 10:43:00 AM
AI在线

迈向视觉大一统:UnifiedReward,多模态生成与理解的通用奖励模型

本篇文章来自公众号粉丝投稿,论文提出了一个视觉领域通用的奖励模型UnifiedReward,能够对图像/视频的生成与理解进行pairwise(成对比较)或 pointwise(单样本打分)评估,可用于视觉各领域的直接偏好优化 (DPO),提升各类视觉模型的表现。 论文介绍近年来,大模型时代的多模态生成与理解技术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然而,如何让AI真正“看懂”世界,并更好地对齐人类偏好,仍是一个核心挑战。
3/13/2025 10:18:42 AM
Yibin Wang

当硅基生命开始觉醒:人类与仿生智能体的共生困局

从科幻到现实:人形机器人的进化之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第五代表情机器人Emo正对着镜子练习微笑。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这个搭载48个微型电机的金属头颅能在600毫秒内捕捉人类表情特征,并组合出532种情绪表达。 "我们让机器人观看YouTube视频自主学习,"项目负责人展示着训练日志,"它们正在建立自己的表情数据库,就像婴儿通过观察父母学习社交"。
3/13/2025 10:09:48 AM
D1net

14B 小模型逆袭翻译赛道,论文财报实测超Claude,不信试试“我命由我不由天”

都说通用大模型轻松拿捏翻译,结果有人来掀桌了。 来自网易有道的14B翻译小模型,测试达行业第一,翻译质量超越一众国内外主流通用大模型。 它就是子曰翻译大模型2.0(下文简称子曰2.0),在英译中方面轻松超越Claude 3.5 Sonnet等12个主流通用大模型,中译英也和Claude 3.5 Sonnet达到同等水平。
3/13/2025 10:04:06 AM
量子位

多模态训练后模型能力雪崩,上海AI Lab全面探索MLLM偏好对齐与模态融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闭源模型(GPT-4o)等在回复的全面性、完备性、美观性等方面展示出了不俗的表现。 与之相反的是,在General VQA任务上表现最好的开源模型(如InternVL2-78B)在面对开放式、需要知识储备的问题时,表现不尽人意:△InternVL2-78B和GPT-4o在回复的完备性和美观性上有较大差距上述现象引发了上海交大、上海AI Lab等联合团队的思考。 他们首先猜测:MLLM的回复质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经过了多模态数据训练之后,LLM本身的能力退化。
3/13/2025 9:47:29 AM
量子位

首篇AI自写论文通过ICLR 2025同行评审!6.25高分碾压人类,AI独挑科研大梁

首篇完全由AI生成的论文,竟通过了ICLR 2025同行评审! 刚刚,Sakana AI正式亮相AI Scientist-v2版本,直接踢破了AI顶会的大门。 从提出科学假设、设计实验、到编写代码、运行实验、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再到撰写完整论文,所有环节均由AI完成。
3/13/2025 9:16:25 AM
新智元

谷歌Gemma 3上线!单GPU最强多模态手机可跑,27B完胜o3-mini

谷歌Gemma 3全家桶来了! 刚刚,在巴黎开发者日上,开源Gemma系模型正式迭代到第三代,原生支持多模态,128k上下文。 此次,Gemma 3一共开源了四种参数,1B、4B、12B和27B。
3/13/2025 9:12:35 AM
新智元

不需要 AI 和数学知识背景,这篇文章带你学会大模型应用开发

作者 | ronaldo最近几年,大模型在技术领域的火热程度属于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不论是各种技术论坛还是开源项目,大多都围绕着大模型展开。 大模型的长期目标是实现AGI,这可能还有挺长的路要走,但是眼下它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编程”领域。 各种copilot显著地提升了开发者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开发者也变得非常地焦虑。
3/13/2025 8:00:00 AM
腾讯技术工程

Anthropic CEO:半年内 AI 将编写 90% 的代码,一年内几乎包揽全部

Anthropic 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伊(Dario Amodei)强调软件工程领域极易被 AI 自动化。阿莫代伊表示:“如果看编程这一领域,这是 AI 进展最快的地方。我们发现,距离 AI 编写 90% 代码的世界可能只有 3 到 6 个月的时间,而在 12 个月后,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 AI 几乎编写所有代码的世界。”
3/12/2025 9:00:52 PM
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