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数据智能体到底好不好用? 测评一下就知道了!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携手华为开源推出首个专门针对数据智能体(Data Agents)异构混合数据分析的综合性基准测试FDABench。

数据智能体到底好不好用?测评一下就知道了!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携手华为开源推出首个专门针对数据智能体(Data Agents)异构混合数据分析的综合性基准测试FDABench

该基准横跨50+数据领域、设置了多种难度等级和任务类型,还独创了Agent-Expert协作框架,确保测试用例质量和数据一致性,同时支持Data Agent、RAG、语义算子以及四种典型Data Agent工作流模式。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团队使用FDABench对各种数据智能体系统进行了评估,发现每个系统在响应质量、准确性、延迟和token成本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下面详细来看。

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面对数据驱动决策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催生了对能够整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的数据智能体的迫切需求。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Data Agent 样例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Data Agent System架构

尽管数据智能体Data Agents在让用户执行复杂分析任务方面展现出潜力,但该领域仍存在三个关键局限性:

  • 首先,由于难以设计出能评估智能体在多源分析任务中各项能力的测试用例,全面的数据智能体Benchmark仍然缺失;
  • 其次,构建结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可靠测试用例成本高昂且极其复杂;
  • 第三,现有基准的适应性和通用性有限,导致评估范围狭窄。

为应对这些挑战,团队提出了FDABench,这是首个专门为评估多源数据分析场景中的智能体而设计的数据智能体基准。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FDAbench概览

这个基准涵盖了2007个不同的测试任务,覆盖50多个领域,比如金融、电商,还有简单、中等、难三种难度。 推理所需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库、PDF文档、视频、音频等异构数据源。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任务类型也分三种:单选题(比如算具体数值)、多选题(比如选多个正确结论,包含具体数值和综合报告推理)、写报告(比如整合数据出分析报告),能全面测数据智能体的能力。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FDABench样例

团队还设计了统一Agent-Expert协作框架,同时支持Data Agent、RAG、语义算子以及四种典型Data Agent工作流模式(规划Planning、工具使用Tool-use、反思Reflection、多智能体Multi-Agent),可无缝集成不同Data Agent系统架构。

不管数据智能体是靠“提前规划步骤”、“调用工具”、“自我修正”还是“多智能体协作”工作,都能兼容测试,不用换个数据智能体就重新搭测试框架。

研究人员用FDABench测试了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数据智能体。

一类是通用的数据分析系统,比如能生成财务报告的DAgent、能处理多模态数据的Taiji;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一类是擅长语义理解的语义算子系统,比如能精准处理用户自然语言查询的LOTUS;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还有一类数据智能体Data Agent是带检索增强(RAG,能查外部数据辅助分析)的系统,比如Data Agent+GraphRAG。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研究人员也提供了对于不同基础模型和智能体架构的全面测试: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团队还尝试去对每种数据智能体进行计算资源拆解,统计了数据智能体每个阶段的耗时和总体系统延迟:

首个Data Agent基准测试来了!2007个测试任务将数据库、PDF、视频、音频异构数据源一网打尽

测试后发现:

  • 架构复杂度权衡复杂Data Agent架构(如Multi-Agent、Reflection)在异构数据分析准确性上显著优于简单架构,但代价是计算成本成倍增加(6-20倍资源消耗),简单架构如Planning则在效率上占优但面对复杂问题适应性有限;
  • 计算资源重分配效应观察到不同Data Agent架构本质是通过重新分配计算开销实现优化——Reflection架构将26-29%计算用于重试机制换取高质量输出,Planning架构将32-35%用于生成阶段保证效率,这种“认知负载重分配”为根据任务场景选择合适架构提供了量化指导
  • 模型-架构适配性大规模Agenic Data下预训练的模型即使是Non-Thinking Model(如Kimi-k2)在复杂Multi-Agent和Reflection架构下依旧表现突出,一些Thinking Model(如DeepSeek-R1)在复杂Data Agent架构中反而出现“双重推理惩罚”现象,这表明模型选择需要匹配架构复杂度。

总结一下就是,没有完美的Data智能体,有的快但复杂任务拉胯,有的准却费钱又慢,选的时候要看需求。

而FDABench的作用,就是帮你清楚测出哪个系统最适合你的需求。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9.02473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fdabench/FDAbench

相关资讯

掌控 AI 智能体自主性:五级框架下的人机协作之道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在AI飞速发展的时代,AI 智能体自主性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 一方面,它能够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应用,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另一方面,若不当使用,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风险。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等前沿 AI 技术的飞速进步,AI 智能体的自主性不再是停留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它已逐渐走进现实,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7/29/2025 9:24:21 AM
肆零柒

突破多智能体系统边界,开源方案OWL超越OpenAI Deep Research,获17k star

港大、camel-ai 等多家机构联合提出了一种名为新的名为 Workforce 的创新多智能体框架,以及配套的 OWL(Optimized Workforce Learning)训练方法,在通用 AI Assistant 的标杆基准测试 GAIA 上取得了 69.70% 的准确率,不仅刷新了开源系统的最佳纪录,更是超越了多家商业系统以及 OpenAI Deep Research 的开源方案。 该研究成果所有代码均已开源,目前已经在 github 上收获了 17k 的 star。 论文标题:OWL: Optimized Workforce Learning for General Multi-Agent Assistance in Real-World Task Automation论文地址:::多智能体系统的「领域壁垒」随着 LLM 的飞速发展,单一智能体在处理复杂现实任务时逐渐暴露出局限性。
6/17/2025 3:28:03 PM

更懂国内APP的开源智能体!感知/定位/推理/中文能力全面提升,还能自己学会操作

最新开源多模态智能体,能自动操作手机、电脑、浏览器的那种! 开源评测榜单和中文场景交互成绩全面提升。 比如让它播放一首歌,它就能自己找到对应软件、找到对应歌手、选择歌曲,像人类一样点击、滑动、输入。
9/1/2025 8:52:00 A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