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生成式AI崛起,它会给移动通信带来怎样的改变?

最近这些年,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在寻找新的爆款应用。 如今,随着AIGC浪潮的爆发,我们似乎看到了曙光。 以AIGC大模型等技术为基础的生成式AI(GenAI)应用,不仅能够提供更加实用的服务,还能够带来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最近这些年,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在寻找新的爆款应用。如今,随着AIGC浪潮的爆发,我们似乎看到了曙光。

以AIGC大模型等技术为基础的生成式AI(GenAI)应用,不仅能够提供更加实用的服务,还能够带来更加个性化的体验。这些应用正在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可能会掀起自视频之后的新一轮网络革命,并引领移动通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最新一期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生成式AI对移动通信网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不妨结合《报告》的内容,深入了解一下生成式AI将如何影响移动通信行业的未来。

生成式AI,移动通信的新机遇

生成式AI,是AI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本次AI浪潮的核心。

如今,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或多个生成式AI应用,例如DeepSeek、豆包、kimi等。许多传统应用,也开始引入生成式AI的功能和元素。

这些应用提供了知识问答、文章撰写、语音助手、智能翻译等强大功能,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趣味性,带来高度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传统应用往往以被动的方式吸引用户,用户需要主动搜索或点击才能访问。而生成式AI应用则更加主动,它们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智能地推荐和提供内容和服务,从而吸引和留住用户。

此外,生成式AI应用还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用户可以与应用进行实时互动,获取即时反馈和结果。这极大地增加了用户对应用的粘性。

根据《报告》的调研分析,目前,生成式AI应用的主要内容形式还主要集中在交互式语音和文本聊天上,对网络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尚未对现有网络架构造成显著压力。

然而,随着高性能AI终端设备的普及、多模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以及带宽密集型新媒体格式的不断涌现,生成式AI应用的视频流量消费将会迎来迅猛增长。

来源:爱立信官微来源:爱立信官微

需求是推动技术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整个人类社会的移动通信网络,从80-90年代以语音通话和短信为主的移动通讯网,到进入21世纪后以网站、电商、社交、游戏、音视频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如今,又将开启全新的以生成式AI内容为主的移动智联网时代。

通信行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这场生成式AI浪潮带来的网络演进机遇,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开启移动通信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生成式AI的流量特点

生成式AI为移动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智能、便捷的服务体验。而生成式AI的流量特征,与传统应用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生成式AI应用会带来更多的个性化内容分发。

生成式AI是互动性更强的应用。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的迅猛发展,能够同时处理和理解多种数据模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实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智能交互。

用户与生成式AI应用进行互动。为了生成内容,用户往往也需要上传图片和音视频文件素材。生成内容之后,用户也会喜欢将这些内容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分享。这对网络连接速率有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上行带宽和流量需求,明显增加。

其次,智能眼镜和AR眼镜等设备的普及,也会带来流量特征变化。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交互式的体验,吸引用户进行更长时间和内容更丰富的交互,从而显著增加网络流量的消耗。

在运行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大语言模型(LLM)和高斯泼溅(Gaussian splatting)等计算密集型任务。端侧算力很难满足这些任务的计算需求,所以,会将这些任务卸载到云端处理。这也会显著刺激上行流量的增长。

来源:爱立信官微来源:爱立信官微

最后,是AI智能体带来的流量特征变化。

高度个性化的虚拟和物理AI智能体正在迅速发展。这些AI智能体通过智能手机、AR眼镜和其他可穿戴设备使用,或作为伴侣机器人使用,代表了人机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在消费场景,AI智能体可作为消费者的高度个性化助手,提供主动日程安排、沉浸式导航、适应性学习以及跨设备的内容策划等服务。在企业环境,AI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工作流程、管理常规沟通、协助知识检索,为一线员工提供有力支撑。

这几年特别火爆的具身智能(例如服务机器人或自主机器人等),也就是物理AI智能体,能够将AI能力映射到物理世界,承担物流、分拣、加工、客服等角色,处理重复、危险或对时间敏感的任务。

AI智能体的特点是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交互,需要持续上行链路来传输视频流、传感器数据及对话指令,进而实现上下文推理与实时自适应。从计算需求、时延敏感性和网络资源消耗方面来看,AI智能体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根据《报告》的调研和分析结果,生成式AI带来的双向流量类型包括实时查询、流式上下文(streamed context)、推理输入和输出以及编排指令。这导致了一种与传统流量模式截然不同的新流量特征,体现在流量大小、峰值与均值特征对比、时延要求,以及数据包大小和频率等方面。

例如,在传统业务为主的移动网络中,下行与上行流量的比例通常为9:1。而AI流量的分布则相对均衡,下行占比为74%,上行占比为26%,大约是3:1。

换言之,随着GenAI技术深度融入个性化与沉浸式体验,网络流量的本质特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AI原生工作负载带来了更具双向性、情境敏感性的新型流量特征,从而导致上行链路需求显著增长。

《报告》还进一步指出,基于视频的AI助手和由生成式AI驱动的沉浸式游戏,将成为数据需求量大且高度普及的应用,它们将真正对网络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图片来自: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图片来自: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

移动通信网络,如何应对?

面对生成式AI带来的流量趋势变化,移动通信网络将如何进行有效应对呢?

《报告》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应对举措:

首先,是实施精细化的网络规划。

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不断涌现,网络流量的分布和特征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粗放式的规划和管理,缺乏网络资源动态调整和分配能力,无法满足业务支撑的需求。

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进一步转变,通过深入分析生成式AI应用的流量特征,对网络进行针对性的规划。通过引入智能化的网络管理手段,使网络能够实时感知和预测流量的变化,将有利于满足生成式AI应用的需求。

来源:爱立信官微来源:爱立信官微

其次,是新增中频段与厘米波频段频谱资源。

增加频段资源是提升网络带宽和容量的最直接手段。通过扩展中频段与厘米波频段的频谱资源,能够更好地支撑生成式AI应用的高流量需求,尤其是显著增长的上行流量需求。

来源:爱立信官微来源:爱立信官微

第三,引入差异化连接的理念。

差异化连接是目前网络经营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为生成式AI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通道和资源,确保其能够获得所需的带宽、时延和可靠性,不仅可以显著改善用户体验,还能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片

来源:爱立信官微

最后的话

汹涌澎湃的AI浪潮,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连接底座,移动通信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强大力量的冲击和影响。

《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对这个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成式AI的崛起,正在彻底改变移动通信行业的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它不仅带来了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也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性能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推动网络向更加智能化、灵活化和可扩展的方向发展。

未来已来,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场变革,共同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智能时代!

相关资讯

2025 生成式 AI 大棋局:全球数据报告里的趋势解读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 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生成式 AI 如何重塑各行业版图。 这两天看到《AI Global Report: Global Sector Trends on Generative AI》,这份具有价值的报告,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以数据为基础的指导。
6/9/2025 2:00:00 AM
肆零柒

Google Gen AI Python SDK:完全使用指南

译者 | 火凤凰生成式 AI 模型正在改变我们创作内容的方式,无论是文本、图像、视频还是代码。 通过 Google 的 Gen AI Python SDK,你现在可以更轻松地在 Python 应用程序中访问和交互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此外还可以使用 Gemini Developer API 和 Vertex AI API。 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更便捷地创建应用程序,包括聊天机器人、内容生成器或创意工具。
8/19/2025 12:08:00 AM
火凤凰

Vibe Coding 来了——但你准备好应对 Vibe 故障处理了吗?

译者 | 刘汪洋审校 | 重楼想象一下,完全沉浸在编程氛围中,甚至忘记了代码的存在。 不用敲键盘,只需让 Cursor 和 Sonnet 帮你搞定一切。 遇到 bug 时,你不去排查问题,而是把错误信息丢给大语言模型(LLM )然后复制粘贴修复方案。
3/25/2025 12:08:00 AM
刘汪洋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