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强调,过去两年,中国的AI技术,特别是DeepSeek和Mini Max、Kimi等大模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的过程中,开源和技术合作将是推动AI健康发展的关键,但与此同时,技术滥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施密特对中美如何携手应对这一时代变革充满期待,认为只有通过开放对话,才能真正引领AI走向一个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未来。
以下为对话内容实录:
沈向洋:欢迎你来到上海,埃里克。
埃里克·施密特: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上海,一座美丽的城市,谢谢大家,也感谢WAIC大会主办方的邀请。
沈向洋:刚才辛顿先生的发言,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深度的想法,但是在这里面我也有很多的问题。
这次大会探讨的主题特别好,有关全球AI治理的原则和标准,您和这么多的行业好友一起来到上海,谈这些非常重要的话题,我对此也感到很兴奋。你这次来中国待了好几天了,去了不少的公司参观,你觉得到现在为止,中国的AI发展如何?
埃里克·施密特:中国人的工作态度非常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年多前,我与基辛格博士(前国务卿Henry Kissinger)一起来到中国——非常怀念他,我们的好朋友、好导师基辛格博士。
当时我记得刚到中国时,我感觉中国还没有完全认识到AI的潜力和力量。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AI模型的巨大进步,包括像DeepSeek、Mini Max、Kimi等大模型的发展,令人震撼。
他们在全球技术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同行及其公司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在中国,这些领先的AI模型并非所有主要模型都像美国那样采取封闭策略。美国的大多数领先模型,尤其是语言模型,并不是开源的,也不开放权重。而中国则采取了开放权重的方式,这已经成为当前AI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会在稍后的讨论中深入探讨这一点。
沈向洋:刚才你提到了基辛格博士,他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老朋友,也是WAIC大会的老朋友。
四年前,我特别荣幸采访过基辛格博士,也是在这次的WAIC系列会议。他提了一些非常深刻的想法,就是AI对人类的影响,尤其是他以一个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来看待AI的影响。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和前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围绕“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展望”的主题,展开了一场“炉边对话”,回顾了中国在AI领域的飞速发展,并探讨了AI安全、中美合作等核心议题。
施密特强调,过去两年,中国的AI技术,特别是DeepSeek和Mini Max、Kimi等大模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的过程中,开源和技术合作将是推动AI健康发展的关键,但与此同时,技术滥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施密特对中美如何携手应对这一时代变革充满期待,认为只有通过开放对话,才能真正引领AI走向一个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未来。
以下为对话内容实录:
沈向洋:欢迎你来到上海,埃里克。
埃里克·施密特: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上海,一座美丽的城市,谢谢大家,也感谢WAIC大会主办方的邀请。
沈向洋:刚才辛顿先生的发言,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深度的想法,但是在这里面我也有很多的问题。
这次大会探讨的主题特别好,有关全球AI治理的原则和标准,您和这么多的行业好友一起来到上海,谈这些非常重要的话题,我对此也感到很兴奋。你这次来中国待了好几天了,去了不少的公司参观,你觉得到现在为止,中国的AI发展如何?
埃里克·施密特:中国人的工作态度非常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年多前,我与基辛格博士(前国务卿Henry Kissinger)一起来到中国——非常怀念他,我们的好朋友、好导师基辛格博士。
当时我记得刚到中国时,我感觉中国还没有完全认识到AI的潜力和力量。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AI模型的巨大进步,包括像DeepSeek、Mini Max、Kimi等大模型的发展,令人震撼。
他们在全球技术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同行及其公司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在中国,这些领先的AI模型并非所有主要模型都像美国那样采取封闭策略。美国的大多数领先模型,尤其是语言模型,并不是开源的,也不开放权重。而中国则采取了开放权重的方式,这已经成为当前AI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会在稍后的讨论中深入探讨这一点。
沈向洋:刚才你提到了基辛格博士,他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老朋友,也是WAIC大会的老朋友。
四年前,我特别荣幸采访过基辛格博士,也是在这次的WAIC系列会议。他提了一些非常深刻的想法,就是AI对人类的影响,尤其是他以一个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来看待AI的影响。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2023年6月出版)
埃里克·施密特:基于克雷格·蒙迪(微软公司前首席研发策略长)和我的工作背景,可能我们更了解商业方面的情况。
在第二本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价值》)中,我们在前面的部分也讲到了,从古到今,世界上有很多多才多艺的人。那么现在我们相信通过人工智能,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够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工具来帮助自己。这对于企业、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说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但从总体来说,我们在治理、在相关讨论上面还没有做好准备。
我想说的是,作为最大的以及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应该在这些问题上一起合作。因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在于,要一起让世界稳定,让世界和平,要确保人类能够控制住这些工具。
沈向洋:在技术方面,你会不会不同意杰弗里·辛顿所说的——其实这些国家没有办法技术合作,或者说,他们只能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才进行合作?
埃里克·施密特:我是基辛格博士的学生,他的看法就是如果你坐下来,我们根据共同的目标进行谈判的话,就可以实现目标。他愿意和任何人坐下来谈。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建立了现代的生活,再到后来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和很多方面的巨大成功。我们也能看到,在中国的上海等城市能够生产一些先进的机器人等等,这些说明我们都有一个积极发展的价值观。
我是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中国和美国可以建立信任,一步一步的建立,以前中美之间就曾经这样合作过,我们也可以再次做到这一点,
沈向洋:谢谢Eric。看来我们两个人对于未来的合作都很乐观。关于AI和技术的未来,对于您来说,最感到振奋的是什么?
埃里克·施密特:简单来说,现在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在进行战略规划。比如,OpenAI的ChatGPT、Claude、Gemini等产品都取得了许多突破。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DeepSeek和其他大模型也做得非常出色。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发展现状。
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将会看到很多智能体的出现。智能体能够记忆语言,执行任务并采取行动,你可以驱动它们做事。这将是智能体革命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这些智能体可以应用到每个企业的工作流、每个政府的工作流中,我对此感到非常振奋。
如果这一点能够做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能看到更多深度推理的应用和更先进算法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红线”在哪里。我认为一个重要的点是,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需要达成一致。
也就是说,在某些关键问题上,我们必须进行对话。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AI开始自主决定获取武器,或者决定自我复制,或者它不经由我们同意开始学习所有事物,当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们的目标不是立即停止它的发展,而是要通过对话来探讨如何防止和控制这个过程,从而避免它失控。
对于未来的五年,我感到非常振奋。我们将看到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且大部分变化会让社会变得更好。如果能应对刚才讲到的关切,那么将会发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