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OpenAI拿IMO金牌是火了,但惹怒大批人:抢发炒作,抢学生风头

就在上个周末,Sam Altman 大张旗鼓地宣布,OpenAI 的一款未公开实验性大语言模型在 2025 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达到了金牌水平,得分 35/42,成功跻身全球顶尖数学竞赛选手行列。 有意思的是,据报道不止 OpenAI,谷歌 DeepMind 在这次比赛中,也拿到了 IMO 金牌。 但相比 OpenAI 的高调官宣,这次谷歌显得有点低调。

就在上个周末,Sam Altman 大张旗鼓地宣布,OpenAI 的一款未公开实验性大语言模型在 2025 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达到了金牌水平,得分 35/42,成功跻身全球顶尖数学竞赛选手行列。

image.png

有意思的是,据报道不止 OpenAI,谷歌 DeepMind 在这次比赛中,也拿到了 IMO 金牌。但相比 OpenAI 的高调官宣,这次谷歌显得有点低调。

谷歌的低调是有原因的,根据 IMO 组委会一位成员、两届 IMO 金牌得主 Joseph Myers 的说法,IMO 曾要求 AI 公司(即参赛的大模型)不要抢走参赛学生的风头,建议在闭幕式后一周再公布相关结果,一方面是出于对人类参赛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留出时间对人工智能提交的答案和格式进行验证。

image.png

然而,OpenAI 却在闭幕式之前(但根据 OpenAI 研究科学家 Noam Brown 的说法是之后)就公布了结果。 

IMO 评审团和协调员的普遍看法是,OpenAI 的这种做法很无礼,也不合适。

遗憾的是,OpenAI 似乎更在乎炒作和声量,不惜抢占参赛学生的风头,于是他们在昨天就提前公布了结果

image.png

来自 OpenAI 的员工在庆祝自家模型获得了 IMO 金牌,时间和 IMO 闭幕式时间非常相近,闭幕时间在 7 月 19 日(当地时间)下午 4 点举行。

也不知是否是因为 OpenAI 抢发,机器之心也了解到,谷歌 DeepMind 与字节 Seed 团队 IMO 竞赛的结果,也将在今天或者近期公布,且分数是官方评的。

另外,Joseph Myers 还表示,OpenAI 没有与 IMO 合作测试他们的模型,91 名官方 IMO 协调员都没有对 OpenAI 的解决方案进行评级。

相比来看,DeepMind 似乎很遵守规则,并耐心等待官宣时间。

image.png

一家专注于数学 AI 的初创公司 Harmonic 公开证实了这一点:「为了维护学生竞赛的神圣性,IMO 董事会要求参赛的 AI 公司需要等到 7 月 28 日发布结果。」

看来,OpenAI 确实是没有遵守 IMO 要求,提前就把结果公布了。

image.png

谷歌 DeepMind 推理团队负责人 Thang Luong 对此事也进行了点评,表示道,IMO 组委会确实有一份官方评分标准,但这份评分指南并未对外公开。如果没有依据该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参赛组织就无法宣称获得奖牌。如果有一分被扣,那就是银牌,而不是金牌。 

image.png

IMO 金牌得主 Jasper 观点与 Thang Luong 的观点相似:IMO 的竞赛题目通常包括 6 道,每个问题 7 分。金牌的分数线是 35 分,银牌 28 分,铜牌 19 分。即使是扣除很少的分数,OpenAI 也可能跌落到银牌。Jasper 认为从 OpenAI 提交的内容来看,他们的答案很可能会被扣掉一些分数。

陶哲轩(Terence Tao)也指出,尽管题目保持不变,但测试形式至关重要。一名在标准条件下可能无法获得铜牌的学生,若在修改后的赛制下甚至可能摘金。所以说,OpenAI 是否获得金牌,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image.png

如果真像前文所说的,OpenAI 最终获得银牌,这种反转还是挺残酷的,毕竟他们大肆宣传自己的模型是金牌得主水平了。

image.png

OpenAI :没有人通知我们一周后才能公布

对于此事,OpenAI 也做出了回应,OpenAI 研究科学家 Noam Brown 表示,他们是在闭幕式之后发布的结果,他个人提前联系了一位 IMO 组织者,并根据其建议时间发布结果。同时,Noam Brown 表示,没有人告诉他们「一周之后」才能发布

image.png

另外,Noam Brown 还表示 IMO 官方几个月前曾联系他们,提出在比赛结束后提供 Lean 格式(允许用户将数学定理和证明以机器可验证的形式表达)的题目,但 OpenAI 拒绝了。

image.png

这算不算回应了前面的质疑:官方要求参赛 AI 公司闭幕式后一周再公布相关结果,但我们根本没参赛

这一回应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对此你怎么看呢?

image.png

相关资讯

夜场预告 | WAIC UP!之夜:不是大会延长时,而是另一种打开AI的方式

Hello: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推出首份刊物《WAIC UP!》,一部「AI时代进化指南」。 我们邀请全球AI及跨领域的先锋力量,共同释放思考的力量与智慧的主张,旨在唤醒更多人,探究关乎技术跃迁、自我边界和未来文明的无限可能。 准备好!
7/14/2025 2:23:00 PM
机器之心

ICML 2025杰出论文出炉:8篇获奖,南大研究者榜上有名

包括 6 篇杰出论文奖和 2 篇杰出立场论文奖。 本周一,ICML 2025 公布了最佳论文奖项。 今年获奖论文共计 8 篇,其中包括 6 篇杰出论文奖和 2 篇杰出立场论文奖。
7/15/2025 2:54:00 PM
机器之心

科学智能合辑|AI会成为科学发现的同道者,还是只是统计上更聪明的螺丝刀?

WAIC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2025年7月26日-28日 上海世博中心展览:2025年7月26日-29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在人工智能迅速跨越大模型与智能体阶段的浪潮中,科学研究正面临一次或许足以载入史册的范式转折。 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曾在谈及AI与数学的关系时说:“AI和菲尔兹奖的距离,只差一个研究生了。 ”这既像是一句轻巧的预言,也映照出科学家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他们满怀期待地看待AI可能成为破解自然奥秘的重要伙伴,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洞察与创造仍有赖于人类的直觉与独立思维。
7/15/2025 3:20:00 PM
新闻助手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