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MBZUAI校长邢波亲笔撰文:人工智能的「文艺复兴」已经到来
机器之能报道作者:邢波关于 AI 风险的问题,各路大佬也是意见不统一,前阵子大家还在社交媒体上爆发了一场大规模论战。 有的人带头签署联名信,呼吁 AI 实验室应立即暂停研究并呼吁政府加强监管。也有不少人对 AI 发展非常积极乐观,认为 AI 的发展远未构成对人类的威胁,监管只会蜕变为少数巨头利益的保护伞。 英国政府针对 AI 技术前后态度的变化,正是「威胁论」尘嚣甚上的例证。三月份,英国政府曾发布白皮书,承诺不会扼杀 AI 创新。仅仅两个月后,「AI 末日论」 弥漫,政府也开始讨论为 AI 设置护栏,并敦促美国政府
11/20/2023 6:17:00 PM
机器之能
不回OpenAI了!Sam Altman和Greg全部加入微软,微软成最大赢家?
网友:萨蒂亚·纳德拉无疑是最好的CEO,他在周一早间开盘前搞定了一切。现实远比各大平台上追剧还要精彩。自上周六早晨被 OpenAI 开除后,Sam Altman 以访客的身份回到了 OpenAI 旧金山总部进行谈判。据媒体称此次谈判志在夺回CEO之位。如今数小时过去,终于有了新的结果:Sam Altman、Greg Brockman和一些支持Sam的OpenAI员工加入微软,OpenAI选出新的CEO。这是几分钟前微软CEO Satya Nadella在x上发布的新消息,公布了谈判的最终结果:我们仍然致力于与 Op
11/20/2023 5:23:00 PM
机器之心
可信联邦学习冬令营·成都开营,产学研共促AI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对于人工智能和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的要求。联邦学习是人工智能和隐私计算核心技术之一,以“数据不动模型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核心特征,在保护数据隐私,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流通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11/20/2023 5:19:00 PM
新闻助手
开源多模态医疗基础模型RadFM,首次支持2D/3D放射影像输入
上海交大&上海AI Lab发布开源多模态医疗大模型RadFM
11/20/2023 5:15:00 PM
FM4Medicine
被开48小时后,「访客」Sam Altman重返OpenAI总部,马斯克呼吁披露真相
在这场 OpenAI 的「宫斗剧」中,谁会是最大的赢家和输家,一切只有等尘埃落定才能知晓。自上周六早晨被 OpenAI 开除过去了 48 个小时,Sam Altman 回到了 OpenAI 旧金山总部。不过这次他是以「访客」的身份回公司的。他在 X 上表示,「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佩戴访客牌。」据悉,Sam Altman 是受临时 CEO Mira Murati 的邀请,来与高管们会面。陪同他一起的还有此前宣布辞职的前董事会主席 Greg Brockman。对此,有人调侃道,史蒂夫・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用了整整 1
11/20/2023 4:08:00 PM
机器之心
GPT-4V在自动驾驶上应用前景如何?面向真实场景的全面测评来了
GPT-4V 的发布让许多计算机视觉(CV)应用看到了新的可能。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探索 GPT-4V 的实际应用潜力。最近,一篇题为《On the Road with GPT-4V (ision): Early Explorations of Visual-Language Model on Autonomous Driving》的论文针对自动驾驶场景对 GPT-4V 的能力进行了难度递增的测试,从情景理解到推理,再到作为真实场景驾驶员的连续判断和决策。论文地址:,论文对 GPT-4V 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
11/20/2023 3:42:00 PM
机器之心
谷歌Bard「破防」,用自然语言破解,提示注入引起数据泄漏风险
操控 Bard 的秘密:运用一种叫提示注入(Prompt Injection)的技术,黑客可以只使用自然语言破解人工智能系统。大型语言模型在生成文本时非常依赖提示词。这种攻击技术对于通过提示词学习模型而言可谓是「以彼之矛,攻己之盾」,是最强长项,同时也是难以防范的软肋。提示词分为系统指令和用户给出的指令,在自然语言中,这两者难以区分。如果用户有意在输入提示词时,模仿系统指令,那么模型可能在对话里透露一些只有它才知道的「秘密」。提示注入攻击有多种形式,主要为直接提示注入和间接提示注入。直接提示注入指用户直接向模型输入
11/20/2023 3:33:00 PM
机器之心
真正实现一步文生图,谷歌UFOGen极速采样,生成高质量图像
最近一年来,以 Stable Diffusion 为代表的一系列文生图扩散模型彻底改变了视觉创作领域。数不清的用户通过扩散模型产生的图片提升生产力。但是,扩散模型的生成速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降噪模型依赖于多步降噪来逐渐将初始的高斯噪音变为图片,因此需要对网络多次计算,导致生成速度很慢。这导致大规模的文生图扩散模型对一些注重实时性,互动性的应用非常不友好。随着一系列技术的提出,从扩散模型中采样所需的步数已经从最初的几百步,到几十步,甚至只需要 4-8 步。最近,来自谷歌的研究团队提出了 UFOGen 模型,一
11/20/2023 3:24:00 PM
机器之心
再次失败,马斯克的星舰发射后失联自毁
一级爆炸,二级失联,但向前迈进了一步。北京时间 11 月 18 日 21 时 3 分,在万众瞩目下,马斯克 SpaceX 的星舰 —— 有史以来人类最强大的火箭,刚刚经历了第二次发射。这次发射尝试中,星舰经历了成功的一二级分离,但二级因速度不够导致切入轨道失败。在发射半小时后,SpaceX 宣布二级自毁,火箭发射失败。但这次发射相比上次,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美国东部时间早上 8 点 3 分,随着人们整齐一致的倒数声,星舰在德克萨斯州的 Starbase 基地顺利升空。和第一次发射时不同的是,这次发射的前几分钟,所有
11/20/2023 3:14:00 PM
机器之心
OpenAI开发者大会后的向量数据库和RAG,一起来这场论坛聊聊
十几天前的 OpenAI 开发者大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场地震。最新推出的 Assistants API 提供了代码解释器、检索以及函数调用等新功能,帮助开发者构建高质量的 AI 应用。于是,“OpenAI 力挺 RAG,向量数据库失宠了?”等话题一度成为了讨论的热点。很多从业者纷纷表示尽管 RAG 看似很完美,但是目前来看,向量数据库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而它本身也是 RAG 的基本组件。尽管向量数据库和 RAG 的技术门槛并不算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发挥外挂知识库和向量数据库的最大价
11/20/2023 2:58:00 PM
机器之心
Sam Altman被罢免背后:首席科学家Ilya推动,高级员工离职,竞对开始抢人
今天早上,OpenAI 官方罢免 Sam Altman 首席执行官职位的消息震惊全球科技领域。而且公告中,OpenAI 严厉的措辞让人浮想联翩:「Altman 先生的离职是董事会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董事会认为 Altman 先生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不够坦诚,妨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相信他有能力继续领导 OpenAI。」这让很多人感慨,Sam Altman 拿到了乔布斯一样的剧本。那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什么原因 OpenAI 董事会突然罢免 Altman?我们一一来梳理下目前我们所知的一切。推动者:
11/20/2023 2:51:00 PM
机器之心
用AI大模型「改造」QQ浏览器搜索,腾讯独家揭秘
1:引言自从搜索引擎问世以来,信息检索算法历经多次技术更迭,其演进的历程可大致归纳为四个技术代际:1.0 文本索引 -2.0 超链分析 -3.0 机器学习 -4.0 深度学习。2022 年底,ChatGPT 成为全球技术焦点,其具备的多轮对话、推理和对长文本的理解能力,解决了以往搜索引擎所无法有效解决的难题。然而,由于 GPT 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大模型幻觉问题、高额的千次搜索成本、变现模式的颠覆以及法律的强监管等问题,各搜索引擎暂时都没有实现用 GPT 替换现有引擎。即使是 NewBing 也只是将传统的搜
11/20/2023 2:32:00 PM
机器之心
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AI大模型训练技术解决同步辐射海量数据处理
编辑 | XX 射线叠层相干衍射成像(X-ray ptychography)是一种理论上能够实现衍射极限分辨率的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生命、半导体、能源等多种科学领域研究。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可提供高相干度和高亮度的X射线,推动相干成像技术向高通量多维度方向发展,使得 ptychography 在大体积样本的精细结构研究和功能表征方面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然而,新的实验模式与应用场景带来了海量数据在线解析的技术挑战,单次实验的原始衍射图谱数据量可达 PB 量级,成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上科学实验的最大数据源
11/20/2023 12:18:00 PM
ScienceAI
港中大&之江实验室&华为&南医大提出逆向蛋白质折叠设计模型 ProRefiner
编辑 | 紫罗逆向蛋白质折叠(Inverse Protein Folding,IPF)是蛋白质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是设计与给定主链结构兼容的序列。尽管该任务的算法发展迅速,但现有方法在生成序列时往往依赖于位于局部邻域的噪声预测残基。为了解决这个限制,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之江实验室、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和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熵的残差选择方法来消除输入残差上下文中的噪声。此外,研究还引入了 ProRefiner——一种内存高效(memory-efficient)的全局图注意力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去噪上
11/20/2023 12:09:00 PM
ScienceAI
2023华为开发者大赛全球总决赛圆满收官,获奖名单揭晓
11月19日,以“创想无限”为主题的2023华为开发者大赛全球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华为松山湖基地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开设云底座和产业两大赛道,覆盖中国以及亚太、拉美、欧洲、土耳其等区域,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0多名开发者、3000多支团队报名参赛。在颁奖典礼上,华为颁发了3个金奖、6个银奖、9个铜奖、7个创新奖等超过25个奖项。2023华为开发者大赛全球总决赛大合照本届大赛自启动报名以来,备受全球各领域开发者关注,涌现了众多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秀作品,包括应用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和IoT等能力的智
11/20/2023 11:41:00 AM
新闻助手
UX 专家出品!写给新人的 AI 入门基础
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用户体验行业的权威机构 NNGroup,UX/UI 设计师要如何使用AI,怎样入门,他们撰写了这份入门指南,以下为正文。
Jakob Nielsen 最近写道, UX 领域迫切需要与 AI 合作。一部分原因是「当前人工智能工具迫切需要提高可用性」 ,但同样重要的原因是 「适当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改善用户体验」。
幸运的是,用户体验设计社区的许多成员都同意并询问我们如何在用户体验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Kate Moran 反过来问她的 LinkedIn 粉丝,他们会为那些 到现在都尚未在工作中使用
11/19/2023 9:07:47 AM
Kate Moran , Jakob Nielsen
突发!OpenAI CEO Sam Altman被开除、退出董事会
Sam Altman 是拿到了乔布斯的剧本?自 ChatGPT 爆火以来,Sam Altman 也成为了 OpenAI 的门面以及代表性人物。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活跃在宣传 OpenAI 与 ChatGPT 的舞台上,而 OpenAI 从估值到知名度也一直在蒸蒸日上。可以说 Sam Altman 与 OpenAI 这两个名字,有了极为深度的绑定。但令人惊讶与意外的是,今天 OpenAI 官方公告宣布:Sam Altman 将卸任首席执行官并退出董事会。临时接任他担任 CEO 的是 OpenAI CTO Mira M
11/18/2023 10:30:00 AM
李亚洲
13B模型全方位碾压GPT-4?这背后有什么猫腻
你的测试集信息在训练集中泄漏了吗?一个参数量为 13B 的模型竟然打败了顶流 GPT-4?就像下图所展示的,并且为了确保结果的有效性,这项测试还遵循了 OpenAI 的数据去污方法,更关键的是没有发现数据污染的证据。如果你细细查看图中的模型,发现只要带有「rephraser」这个单词,模型性能都比较高。这背后到底有何猫腻?原来是数据污染了,即测试集信息在训练集中遭到泄漏,而且这种污染还不易被检测到。尽管这一问题非常关键,但理解和检测污染仍然是一个开放且具有挑战性的难题。现阶段,去污最常用的方法是 n-gram 重叠
11/18/2023 10:24:00 AM
机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