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MIT研究发现:ChatGPT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大脑

前两天看到一个挺震惊的消息。 MIT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用ChatGPT写作业的学生,大脑活动居然变弱了。 这个研究是怎么做的呢?

前两天看到一个挺震惊的消息。MIT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用ChatGPT写作业的学生,大脑活动居然变弱了。

这个研究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找了54个18到39岁的人,分成三组:一组用ChatGPT写作文,一组用谷歌搜索,还有一组什么都不用,纯靠大脑。然后给每个人戴上脑电图设备,监测写作时的大脑活动。

结果挺意外的。

纯靠大脑写作的那组人,脑电图显示他们的大脑网络连接最强、最活跃。用谷歌搜索的那组处于中等水平。而用ChatGPT的那组,大脑连接最弱。

更有意思的是,到了第三次写作文时,ChatGPT组的人基本上就是复制粘贴了。有些人连自己刚写的文章都记不住,让他们引用自己文章里的句子都做不到。

两个英语老师评价这些AI写的作文时说:"这些文章语言和结构接近完美,但缺乏个人见解,让人感觉'没有灵魂'。"

我觉得这个形容特别准确——没有灵魂。

研究人员还做了个对比实验。让原来用ChatGPT的人改成纯大脑写作,让原来纯大脑写作的人改用ChatGPT。结果发现,从ChatGPT转到纯大脑的人,大脑连接变得更弱了,好像"用进废退"一样。而从纯大脑转到ChatGPT的人,反而表现出更高的记忆力,因为他们需要把AI的建议和自己的知识结合起来。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我们是在用AI,还是被AI用?

说实话,我自己也经常用ChatGPT。写不出来的时候就问它要个开头,卡住了就让它帮忙整理思路。确实很方便,效率也高。但看到这个研究,我开始有点担心了。

研究的主要作者Nataliya Kosmyna说,她之所以急着发布这个还没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就是担心会有政策制定者决定搞什么"GPT幼儿园"。她说:"发育中的大脑面临的风险最高。"

这话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

现在的学生对AI的依赖程度确实挺高的。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有四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用ChatGPT做作业,比2023年翻了一倍。

我不是说AI工具不好,它们确实能提高效率。但问题是,如果我们过度依赖,会不会像研究显示的那样,大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退化?

想想也是,以前写文章卡住了,我们会绞尽脑汁地想,会翻书查资料,会和朋友讨论。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大脑在高速运转。现在呢?直接问AI,秒出答案。大脑确实轻松了,但也"偷懒"了。

研究人员发现,用ChatGPT的人逐渐失去了批判性评估AI输出内容的能力。他们担心这会形成一个"回音室效应"——现有的观点不断被强化,而相反的证据被过滤掉。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经历。他是个程序员,最近几个月一直用AI写代码。刚开始觉得特别爽,效率提升了好几倍。但后来发现,遇到复杂问题时,自己的思考能力好像退步了。以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现在总想着问AI。

当然,这个研究也有局限性。样本量不大,时间也不够长。而且AI工具还在快速发展,使用方式也在变化。

但我觉得它提醒了我们一个重要问题:在享受AI便利的同时,怎么保持大脑的活跃度?

也许答案不是完全拒绝AI,而是学会更好地使用它。比如把AI当作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品。让它帮我们搜集信息、整理思路,但关键的思考和判断还是要靠自己。

就像健身一样,如果总是坐电梯,腿部肌肉就会退化。如果总是让AI代替思考,大脑的"肌肉"可能也会萎缩。

你们平时用AI工具多吗?有没有感觉到类似的变化?

相关资讯

知乎直答:AI 搜索产品从 0 到 1 实践探索

一、知乎直答产品介绍知乎直答是具有强社区属性的通用 AI 搜索产品,但并非社区版 AI 搜索。 知乎直答具有以下几大优势:认真专业:与知乎专注专业内容生产的调性相符,严格把控参考来源与质量,确保回答认真且专业。 连接创作者:可在使用中关注、与创作者交流互动获取专业见解。
1/20/2025 10:40:08 AM
王界武

o3被曝成绩「造假」,60多位数学泰斗集体被耍!OpenAI暗中操控,考卷提前看光

不久前,OpenAI在「圣诞12连更」中发布的最强推理模型「o3」,毫无疑问地惊艳了所有人。 尤其是对于新近发布的数学基准FrontierMath,其准确率相比o1直接翻了12倍。 图片要知道FrontierMath可是Epoch AI联合六十余位全世界的数学家,其中包括教授、IMO命题人、菲尔兹奖获得者,共同推出的。
1/20/2025 12:09:18 PM
新智元

活性提高42倍,ML引导的无细胞表达加速酶工程,登Nature子刊

编辑 | 萝卜皮酶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催化剂,不仅助我们消化食物,还能增强香水香味、提高洗衣效率,甚至用于疾病治疗。 科学家们正使用酶工程创造新酶,用于吸收温室气体、降解环境毒素、研发高效药物。 但是,酶工程受限于快速生成和使用大量序列功能关系数据集进行预测设计的挑战。
1/24/2025 2:55:00 PM
ScienceAI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