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马斯克:未来五年太空 AI 算力将成新趋势,黄仁勋对此表示质疑

在近日的一次公开讲话中,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预测,未来 4 至 5 年内,太空中的 AI 算力将会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他认为,这得益于太空中 “免费的” 太阳能和便捷的辐射冷却方式。 马斯克提到,随着 AI 计算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地球的电力和散热需求将达到现有基础设施无法承受的水平。

在近日的一次公开讲话中,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预测,未来 4 至 5 年内,太空中的 AI 算力将会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他认为,这得益于太空中 “免费的” 太阳能和便捷的辐射冷却方式。马斯克提到,随着 AI 计算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地球的电力和散热需求将达到现有基础设施无法承受的水平。他估计,未来的 AI 算力可能需要 200 至 300 吉瓦,甚至接近 1 太瓦的持续功率输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数字,可以将其与现有的电力供应进行对比。一座典型的核电站能够提供约 1 吉瓦的电力,而整个美国的持续总发电量也仅为 490 吉瓦。由于在地球上建设如此规模的电厂几乎不可能,马斯克认为,唯一的出路在于向太空发展。

不过,英伟达 CEO 黄仁勋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马斯克的太空 AI 数据中心计划目前还仅仅是一个 “梦想”。黄仁勋指出,即便在看似理想的地球静止轨道,建设大型 AI 数据中心也面临许多技术挑战。例如,兆瓦级的 GPU 集群需要数万平方米的散热装置,这远远超过了当前任何航天器的部署能力。此外,要将如此庞大的设备送入轨道,需要进行数千次的高成本发射,这在马斯克设定的时间框架内几乎无法实现。

此外,太空的严苛环境也给技术带来了挑战。现有的高性能 AI 芯片在未经改造的情况下无法承受地球静止轨道的强辐射。为了使这些芯片正常工作,必须对其进行重度屏蔽或设计全新的抗辐射方案,而这些方案通常会影响芯片的性能。同时,与地球的高带宽连接、自主服务、碎片规避和机器人维护等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成熟。

划重点:

🌌 马斯克预测未来五年太空中的 AI 算力将比地球更具成本效益。  

🚀 黄仁勋对马斯克的太空计划表示怀疑,认为目前仍面临技术挑战。  

💡 大规模 AI 数据中心在太空的建设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

相关资讯

液冷黑科技+场景化算力,华弘数科定义AI前置智算中心新形态

3 月 27 日,华弘数科在北京召开战略发布会,展示了在 AI 全液冷前置智算中心领域的技术创新性和战略前瞻性。 开创智算新物种华弘数科创始人罗华深耕数据领域多年,认为 AI 场景逐渐由训练转向推理,企业对低延迟、高能效、快速部署、灵活移动的实时算力需求将激增。 通过对云智算中心、边侧和端侧的深度分析,首次定义了基于边侧和端侧的前置智算中心。
3/27/2025 6:53:00 PM
新闻助手

华为张修征:今年上半年 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将有数万规模上线,有望“彻底终结算力焦虑”

华为公司副总裁张修征今日表示,华为云 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今年上半年将有数万规模的上线,这或将彻底终结算力焦虑。未来,CloudMatrix 超节点可以构建超过万片的大集群来提供算力。(科创板日报)
4/11/2025 7:45:57 PM
汪淼

警惕 AI 扩张!十年内或吞噬巨量电力,成本飙升至数千亿美元

近日,一项由乔治城大学、Epoch AI 和兰德公司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警告称,如果当前趋势持续,用于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将在未来十年内面临爆炸式增长,其芯片数量可能达到数百万个,耗资数千亿美元,并需要相当于大型城市电网的电力供应。 该研究分析了2019年至今全球500多个 AI 数据中心项目的数据,揭示了惊人的增长轨迹。 尽管数据中心的计算性能每年增长超过一倍,但其电力需求和资本支出也在同步攀升。
4/25/2025 10:00:58 AM
AI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