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LLM 推理引擎综述:优化与效率的多维探索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玩开源模型蛮久了,做开源模型项目的各位,应该都了解推理引擎在工程落地上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推理引擎,不仅要具备算力的精准调度能力,还需要符合工程基线的稳定性指标,更重要的,还要保障模型的推理精度符合业务标准。 然而,随着模型规模的指数级膨胀,如何高效地部署和运行这些模型,成为了技术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挑战。

LLM 推理引擎综述:优化与效率的多维探索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玩开源模型蛮久了,做开源模型项目的各位,应该都了解推理引擎在工程落地上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推理引擎,不仅要具备算力的精准调度能力,还需要符合工程基线的稳定性指标,更重要的,还要保障模型的推理精度符合业务标准。然而,随着模型规模的指数级膨胀,如何高效地部署和运行这些模型,成为了技术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挑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 LLM 推理引擎,看看那些隐藏在智能应用背后的 “效率加速器” 是如何工作的。

LLM 架构:解码器与注意力机制的精妙配合

(一)解码器架构:自回归训练的零样本 powerhouse

当下盛行的 LLM 主要都是基于解码器架构的,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自回归训练能力。自回归训练让模型在面对新任务时展现出惊人的零样本(Zero-shot)性能。解码器架构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对输入序列进行建模,每一步都基于前面生成的 token 预测下一个 token,这种机制使得模型能够捕捉语言的时序依赖关系,生成高质量的文本输出。

解码器架构在生成文本时,会先对输入的提示(Prompt)进行编码,然后通过逐个生成 token 来构建输出序列。在每一步生成过程中,模型都会参考之前生成的所有 token,从而确保输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种自回归特性使得解码器架构在处理需要强逻辑连贯性的任务时表现尤为出色,例如问答系统和文本摘要等。

例如,在 OpenAI 的 ChatGPT 和 Google 的 Gemini 等模型中,解码器架构使得模型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生成连贯且逻辑性强的回答。当用户提问 “What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时,模型会先对问题进行编码,然后逐步生成回答 “The capital of France is Paris.” 每一步生成的 token 都依赖于之前的上下文,从而确保回答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图片

Decoder-only Transformer 架构概述

(二)注意力机制:从 MQA 到 GQA 的效率革命

注意力机制是 LLM 的核心组件之一,它允许模型在生成每个 token 时关注输入序列中的相关部分。传统的多头注意力(MHA)机制虽然强大,但其内存占用和计算复杂度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呈二次增长,这对长文本处理构成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优化方案,如多查询注意力(MQA)和分组查询注意力(GQA)。

MQA 通过共享多个查询头之间的 K 和 V 矩阵,将 KV 缓存的内存占用从与注意力头数成正比降低到与查询头数成正比。GQA 则在 MQA 的基础上进一步平衡内存效率和模型性能,通过将注意力头分组并共享 K 和 V,使得开发者能够在内存使用和模型精度之间灵活权衡。

以 DeepSeek-v2 模型为例,该模型引入的多头潜在注意力(MLA)通过将多个头的 K 和 V 压缩到一个共享的潜在向量中,进一步减少了缓存大小,同时保留了模型的准确性。这种创新的注意力机制显著提升了 LLM 的推理效率,尤其是在长文本生成和处理场景中。

图片

注意力机制

(三)架构变体:位置嵌入与Tokenizer的细节抉择

除了核心架构和注意力机制外,LLM 的性能还受到多种架构变体的影响。位置嵌入类型、Tokenizer 选择以及归一化层的位置等细节因素,都会对模型的推理效率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BLOOM 模型采用注意力偏差(ALiBi)来替代传统的位置编码,而 Llama 和 Mistral 模型则使用旋转位置编码(RoPE)。不同的位置编码方式会影响模型对序列位置信息的捕捉能力,进而影响长序列处理的性能。此外,GPT 变体通常使用字节对编码(BPE)Tokenizer,而 Llama 和 T5 则依赖 SentencePiece 基于单语的Tokenizer。这些Tokenizer的选择不仅影响模型的词汇表大小和 token 化效率,还会影响模型在不同语言和文本风格上的适应性。

例如,在处理医学文献时,RoPE 的位置编码方式能够更好地捕捉长序列中的位置信息,从而提高模型对医学术语和长句的处理能力。而 BPE Tokenizer在处理代码生成任务时,能够更高效地 token 化代码片段,提升模型的生成效率。

推理过程与优化:KV 缓存与量化压缩的协同作战

(一)推理过程:预填充与解码的双阶段交响曲

LLM 推理过程主要分为预填充(Prefill)和解码(Decode)两个阶段。在预填充阶段,模型对输入文本进行处理,计算出最后一个 token 的隐藏状态,这一阶段涉及 token 化、嵌入和多个变换器块的运算。而在解码阶段,模型则基于预填充阶段的结果,迭代生成后续的 token,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图片

 LLM 推理过程

以用户向聊天机器人提问 “Is Seoul in Korea?” 为例,模型首先对输入进行预填充处理,生成初始的隐藏状态。然后在解码阶段,逐步生成回答的每个 token,如 “Yes it is” 等。整个过程需要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和内存,以确保快速且准确的响应。

在预填充阶段,模型会将输入文本转换为高维向量表示,通过多层变换器块进行特征提取。每一步都涉及到大量的矩阵运算和非线性变换,这些计算密集型操作决定了预填充阶段的性能瓶颈。而在解码阶段,模型需要在每一步生成新的 token 时,参考之前生成的所有 token 的上下文信息,这导致了解码阶段的计算复杂度随着生成序列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长。

图片

大型语言模型的推理与服务过程

(二)优化技术:KV 缓存、内核融合与量化的效率密码

为了提升推理效率,多种优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KV 缓存通过存储每个 token 步骤中生成的 K 和 V 矩阵,避免在解码阶段重复计算,从而显著降低推理延迟并提高吞吐量。内核融合则将多个操作(如层归一化、矩阵乘法和激活函数)整合到一个 GPU 内核中,减少内存访问和内核启动开销。

量化技术将模型参数表示为低精度整数(如 8 位或 4 位),从而减少内存占用和带宽需求。例如,SmoothQuant 通过对激活和权重分布进行归一化处理,减少量化过程中的剪辑现象,实现稳定的基于 PTQ 的激活量化,同时降低延迟和内存使用。这些优化技术的协同作用,使得 LLM 推理能够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上实现高效运行。

例如,在处理长文本生成任务时,KV 缓存能够显著减少解码阶段的计算量。假设生成一个包含 1000 个 token 的序列,每个 token 的 K 和 V 矩阵大小为 1024 维,通过 KV 缓存可以节省约 99% 的计算量,从而将推理延迟从数秒降低到数百毫秒。

图片

KV Caching

推理引擎分类与特性剖析:从单节点到多节点的性能版图

(一)推理引擎分类标准:部署规模与硬件兼容性的双重维度

根据部署规模和硬件兼容性,LLM 推理引擎可以分为单节点异构设备、单节点同构设备、多节点异构设备和多节点同构设备四类。

单节点异构设备推理引擎适合在本地环境(如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等)上运行,能够利用多种硬件资源(如 CPU 和 GPU)进行推理。单节点同构设备推理引擎则专注于在单一类型的硬件上优化推理性能,如仅在 CPU 或 GPU 上运行。多节点异构设备推理引擎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部署场景,能够在多种硬件设备(如多个 GPU、TPU 或其他 AI 加速器)上协同工作,处理高并发请求。而多节点同构设备推理引擎则在多个相同类型的硬件设备上进行推理,通常用于高性能计算集群。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推理引擎。

(二)代表性推理引擎概述

单节点异构设备推理引擎
  • Ollama :Ollama 是一个基于 Go 语言的推理引擎,专为本地部署而设计,利用 llama.cpp 作为核心后端。它支持多种模型格式,如 GGUF 和 Safetensors,便于模型定制。通过 REST API,用户可以轻松管理和执行模型。Ollama 适合对技术背景要求较低的用户进行模型测试和部署。在单 GPU 环境下,模型加载速度相对传统方式可提升 30%,推理延迟降低 20%。
  • llama.cpp :llama.cpp 是一个用 C++ 编写的 LLM 推理库,支持在 CPU 上运行。它支持多种数据类型量化(如 1.5 位、4 位和 8 位),提高量化效率。此外,llama.cpp 引入了 GGUF 格式,简化了 LLM 的存储和部署。该引擎适合在资源有限的硬件上运行模型,且对硬件外部依赖性低。在 CPU 上运行时,推理速度提升 25%。
  • MAX :MAX 是一个基于 Mojo 语言的推理引擎,支持 CPU 和 GPU。它采用图编译器和运行时,能够加速生成式 AI 模型的推理。MAX 支持硬件无关的库,提升了执行效率,适用于需要在不同硬件平台上高效部署 LLM 的场景。曾有团队利用 MAX 在多个硬件平台上统一部署模型,开发周期缩短 40%。在多硬件平台上,推理效率提升 35%,模型加载时间减少 50%。
  • MLC LLM :MLC LLM 是一个基于 Apache TVM 的推理引擎,支持多平台部署。它提供持续批处理和投机解码优化,并采用 FlashInfer 加速 GPU 推理。MLC LLM 适合在服务器和边缘环境中统一部署 LLM 的场景。设备端推理相对比传统方式,延迟降低 60%。在边缘设备上,推理速度比传统方法快 2 倍,模型加载时间减少 70%。
  • PowerInfer :PowerInfer 是基于 llama.cpp 扩展的推理引擎,支持在单消费级 GPU 上运行 LLM。它利用神经元激活的幂律分布特性,将热神经元加载到 GPU,冷神经元处理于 CPU。这种设计适用于本地单 GPU 环境,尤其是内存受限的本地部署场景。相对同类引擎在同尺寸模型基础上,系统资源占用降低 40%。GPU 内存使用减少 35%,整体推理延迟降低 25%。
  • TGI :TGI 是一个支持多硬件平台的推理引擎,包括 NVIDIA GPUs、AWS Inferentia 和 Intel Gaudi。它采用量化、RoPE 缩放、Safetensors 和 Zero Config 自动配置等技术。TGI 适用于需要在多种硬件平台上灵活部署 LLM 的场景。
单节点同构设备推理引擎
  • Unsloth :Unsloth 是一个支持 LLM 的高效微调和推理的推理引擎,采用 LoRA 和 QLoRA 技术。所有内核用 OpenAI Triton 实现,提升执行速度。Unsloth 适合需要快速微调和高效推理的场景,尤其是对模型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利用 Unsloth 快速微调模型,用于特定领域的文本生成任务,微调时间相较传统方式,可缩短 50%。微调速度比传统方法快 2.5 倍,推理延迟降低 35%。
  • llama2.c :llama2.c 是一个纯 C 语言编写的推理引擎,支持小型 Llama2 模型推理。代码简洁(约 700 行),支持 OpenMP 多线程。它适合教育目的和小型推理任务,易用上手。在小型任务中,推理速度比复杂引擎快 1.8 倍,但扩展性有限。
  • bitnet.cpp :bitnet.cpp 是一个支持一比特 LLM 推理的推理引擎,基于 llama.cpp 开发。它采用多种内核类型(如 I2_S、TL1 和 TL2),优化 x86 和 ARM 处理器。bitnet.cpp 适用于对内存和带宽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嵌入式设备上的 LLM 部署。
  • OpenLLM :OpenLLM 是一个基于 BentoML 的推理引擎,提供简单命令执行和部署开源 LLM 和自定义模型。它支持 vLLM 和 BentoML 后端,维持高吞吐量。OpenLLM 适合需要在云或本地服务器上快速部署 LLM 的场景,但多节点扩展能力有限。
  • LightLLM :LightLLM 是一个基于 Python 的轻量级且高度可扩展的推理引擎。它采用三进程异步协作方法,引入 TokenAttention 和高效路由器调度。LightLLM 适合在多用户环境中高效部署 LLM 的场景。
  • NanoFlow :NanoFlow 是一个引入 Nano-batching 技术的推理引擎,支持设备内并行操作。它将批处理任务细分为更小的Nano批次,提升资源利用率。NanoFlow 适用于对吞吐量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实时数据处理,但对小规模任务的优化效果有限。
  • vAttention :vAttention 是一个基于 Sarathi-Serve 的推理引擎,支持动态管理 KV 缓存内存。它采用虚拟张量和自定义 UVM 驱动,提升内存管理效率。vAttention 适合需要高效内存管理的场景,尤其是长序列推理任务。
  • Sarathi-Serve :Sarathi-Serve 是一个基于 vLLM 构建的推理引擎,解决推理中的吞吐量和时延权衡问题。它采用块状预填充和无停顿调度,降低 TBT。Sarathi-Serve 适合对时延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实时对话系统。
多节点异构设备推理引擎
  • vLLM :vLLM 是一个采用 PagedAttention 优化内存效率的推理引擎,支持 FlashAttention-3 技术降低推理时延。它支持 GPU 和 CPU 的分布式工作负载。vLLM 适用于追求快速 token 生成和低时延的高性能 LLM 服务场景。
  • SGLang :SGLang 是一个支持多模型类型和多节点操作的推理引擎,采用 RadixAttention 基于 KV 缓存管理。它提供 OpenAI 兼容 API。SGLang 适用于需要高效多模型推理的场景,如多模态应用。
  • LMDeploy :LMDeploy 是一个支持推理和部署的优化技术的推理引擎,如持续批处理、动态拆分融合和高性能 CUDA 内核。它提供 TurboMind 引擎,支持高效 LLM 推理。LMDeploy 适用于需要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的 LLM 部署场景。
  • DeepSpeed-FastGen :DeepSpeed-FastGen 是一个集成 Microsoft DeepSpeed 技术的推理引擎,优化内存使用。它支持动态 SplitFuse 技术,提升吞吐量并降低时延。DeepSpeed-FastGen 适合大规模 LLM 部署,特别是对吞吐量要求极高的场景。
  • LitGPT :LitGPT 是一个基于 nanoGPT、Lit-LLaMA 和 Lightning Fabric 构建的推理引擎,支持快速原型开发。它采用 FlashAttention-2 和 KV 缓存优化,提升推理速度。LitGPT 适合需要快速开发和部署 LLM 的研究和开发场景。
  • Fireworks AI :Fireworks AI 是一个支持 LLM 和图像模型的快速高效推理的推理引擎,采用多/组查询注意力优化、分片、量化和持续批处理技术。Fireworks AI 适合需要处理混合工作负载的场景,如同时处理文本和图像任务。
  • Together Inference :Together Inference 是一个支持多 GPU 和多节点部署的推理引擎,优化硬件资源利用。它提供多种模型配置,支持不同服务需求。Together Inference 适合对成本敏感且需要高吞吐量的商业应用场景。
多节点同构设备推理引擎
  • TensorRT-LLM :TensorRT-LLM 是 NVIDIA 提供的推理引擎,支持 NVIDIA GPUs。它采用 TensorRT 编译和优化库,支持低精度操作。TensorRT-LLM 适用于需要在 NVIDIA GPU 上高效部署 LLM 的场景。
  • DistServe :DistServe 是一个支持在多 GPU 集群中高效运行 LLM 推理的推理引擎,采用粒度级分解推理请求策略,提升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DistServe 适合在大规模 GPU 集群上部署 LLM 的场景。
  • GroqCloud :GroqCloud 是基于 Groq LPU AI 加速器的推理引擎,提供低时延、高吞吐推理服务。它采用 TruePoint 技术,支持 FP16 或 INT8 计算。GroqCloud 适用于对时延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金融交易和自动驾驶。

(三)代表性推理引擎对比

图片

图 A. 跨六个维度的LLM推理引擎代表性特征比较:模型通用性、部署与使用的便捷性、延迟与吞吐量优化以及可扩展性

图片

表 A. 大型语言模型推理引擎的比较

图片

表 B. 上述LLM推理引擎的硬件特性

如上图表说明:表 A 提供了本文所考察的大型语言模型(LLM)推理引擎的总结,图 A 则提供了每个引擎特性的可视化展示。通用性是一个综合指标,是根据 表 A 中支持的模型数量以及表B中硬件平台的范围推导出来的。得分越高,表明与多样化模型和硬件的兼容性越广泛。

部署便捷性 衡量通过Python包安装器(pip)、Debian高级包工具(APT)、Homebrew 、源码构建定制、Docker 或Conda 环境或预构建二进制文件安装引擎的难易程度。评分越高,表示安装和部署越简单、越快速。

易用性 评估文档质量和用户社区活跃度(如表3所示)。

低延迟优化高吞吐量优化分别衡量每个引擎对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特定优化技术的支持程度。更高的数值意味着在这些领域具有更强的优化能力。

最后,可扩展性 衡量引擎在边缘、服务器和多节点环境中适应的有效性。更高的分数表明更适合大规模LLM工作负载。

对于商业推理引擎,某些指标得分可能较低,因为它们依赖于公开可用的信息。

通过参考图A ,用户可以确定哪种LLM推理引擎最适合他们的服务需求和部署环境。

下图是 商用LLM推理引擎的推理性能比较

图片

商用LLM推理引擎的推理性能比较

以下两张表是商用 LLM 在成本方面的比较信息:

图片

按模型定价的商用LLM引擎(每100万Token的美元价格)

图片

按硬件类型在商用LLm引擎中的定价(每台设备每小时的价格)

推理引擎优化技术全景图:从批处理到注意力优化的全方位加速

下面这张表对比了 LLM 推理引擎的各类优化项:

图片

LLM 推理引擎的优化

(一)批处理优化:灵活调度与资源利用的极致追求

  • 动态批处理 :动态批处理能够实时重组批处理,根据当前的请求负载和硬件资源动态调整批大小。这种灵活性使得推理引擎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整体吞吐量。例如,当系统检测到多个短请求时,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较大的批次进行处理,从而减少 GPU 的空闲时间。

图片

图片

批次策略比较

  • 连续批处理 :连续批处理允许新请求在不中断当前处理的情况下加入正在进行的批次。这种机制进一步优化了 GPU 和内存的利用率。通过在每个处理阶段动态插入新请求,推理引擎可以保持持续的计算负载,减少资源浪费。例如,Orca 推理引擎通过迭代级调度和选择性批处理,实现了高效的连续批处理,显著降低了平均响应时间和等待时间。

图片批次策略比较

  • Nano批处理 :Nano批处理将批处理任务细分为更小的Nano批次,每个Nano批次包含更少的请求。这种细粒度的批处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计算操作(如计算密集型、内存密集型和网络密集型),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NanoFlow 推理引擎通过Nano批处理技术,实现了在单设备上的高效并行操作,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请求时表现出色。

图片

Nano-batching

  • 分块预填充 :分块预填充将长提示分割为多个分块,并逐步处理这些分块。这种方法可以优化预填充和解码阶段的资源利用,避免在处理长文本时出现资源瓶颈。例如,DeepSpeed-FastGen 的动态 SplitFuse 技术通过分割提示来提前生成 token,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图片

Chunked-prefills

(二)并行计算:多硬件协同的推理加速

  • 据并行 :数据并行通过在多个硬件设备上分配模型副本,将输入数据分割后分配给每个设备进行独立推理。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并行计算能力,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然而,数据并行在处理超大模型时可能会面临内存限制,因为每个设备都需要存储完整的模型副本。
  • 完全共享数据并行 :完全共享数据并行在多 GPU 设备间共享模型参数、梯度和优化器状态。这种方法减少了内存占用,使得更大规模的模型能够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上运行。例如,FSDP 技术通过在每个 GPU 上仅存储模型参数的一部分,实现了高效的内存利用和计算加速。
  • 张量并行 :张量并行将特定的 LLM 操作(如矩阵乘法、注意力机制和全连接层)分布在多个硬件设备上并行执行。每个设备处理操作的一部分,然后通过集体通信(如 All-Reduce 或 All-Gather)合并中间结果。这种方法能够加速推理过程,同时减少每个设备的内存占用。例如,vLLM 和 TensorRT-LLM 等推理引擎通过张量并行技术,实现了高效的分布式推理。
  • 流水线并行 :流水线并行将模型的不同层(或层组)分配给不同的 GPU,形成流水线式操作。输入数据被分割成微批次,依次通过流水线中的各个层。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内存占用,并通过重叠操作提高推理效率。然而,流水线并行在处理短序列时可能会出现效率较低的情况,因为流水线的初始化阶段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例如,PP 技术通过优化流水线并行,减少了初始化阶段的延迟,提高了整体推理效率。

图片

并行策略比较

(三)模型压缩:量化、剪枝与稀疏优化的内存与效率平衡

  • 量化 :量化技术通过将模型参数表示为低精度整数(如 FP4 和 FP8),显著减少内存占用和带宽需求。例如,SmoothQuant 技术通过对激活和权重分布进行归一化处理,减少了量化过程中的剪辑现象,实现了稳定的量化效果,同时降低了延迟和内存使用。此外,KV 缓存量化技术通过压缩 KV 缓存,进一步减少了长上下文场景下的内存占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量化方法

  • 剪枝 :剪枝技术通过移除模型中不重要的参数,减小模型尺寸,提升推理效率。例如,cuSPARSE 和 Wanda 等工具提供了高效的剪枝方法,能够在不显著影响模型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内存占用。图片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剪枝

图片

 三种剪枝方式:结构化剪枝、非结构化剪枝和上下文相关剪枝

  • 稀疏优化 :稀疏优化通过设计稀疏模型结构或应用预定义稀疏模式,提升计算效率。例如,结构化稀疏(如 N:M 稀疏)和动态稀疏(如动态 token 稀疏)等技术,能够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减少计算量和内存占用。此外,MoE(Mixture-of-Experts)和稀疏 MoE 等技术通过动态激活部分专家网络,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图片稀疏优化

图片

图片

 稀疏解码

(四)精调与缓存优化:LoRA、QLoRA 与高效缓存策略的协同作用

  • 精调 :LoRA(Low-Rank Adaptation)和 QLoRA(Quantized LoRA)等方法通过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低秩矩阵进行微调,能够在不重新训练整个模型的情况下,快速适应特定任务或领域。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模型的适应性,还显著减少了微调时间和资源消耗。例如,Unsloth 推理引擎通过 LoRA 和 QLoRA 技术,实现了快速高效的模型微调,微调速度比传统方法快 2.5 倍,推理延迟降低 35%。图片

LoRA

  • 缓存 :缓存策略在提升推理效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缓存(Prompt Caching)通过存储常用提示的注意力状态,避免重复计算,显著提高了推理速度。前缀缓存(Prefix Caching)则专注于缓存共享前缀部分的计算结果,优化了批量推理的效率。KV 缓存(Key-Value Caching)通过存储每个 token 步骤中生成的 K 和 V 矩阵,减少了解码阶段的重复计算,进一步降低了推理延迟。例如,vLLM 推理引擎通过 KV 缓存优化,实现了高效的解码过程,吞吐量提升 3.8 倍,推理延迟降低 55%。

图片

Prompt Caching

图片

Prefix Caching

图片

KV Caching

(五)注意力优化与采样优化:FlashAttention 与 Speculative Decoding 的高效实现

  • 注意力优化 :PagedAttention、RadixAttention 等技术通过优化 KV 缓存的管理,显著提升了内存效率和推理速度。例如,PagedAttention 通过将 KV 缓存分割为多个页面,并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内存,减少了内存碎片化和浪费。RadixAttention 则通过高效的 KV 缓存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多模型推理的性能。此外,FlexAttention 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注意力编程模型,允许开发者通过简单的 PyTorch 代码实现多种注意力优化,无需手动编写硬件特定的内核。图片

PagedAttention

图片

TokenAttention

  • 采样优化 :FlashAttention 及其变体通过优化 GPU 推理速度和处理长序列的能力,显著提升了推理效率。例如,FlashAttention-3 通过异步计算和低精度算术,进一步降低了推理延迟。此外,Speculative Decoding 技术通过预测多个候选 token 并提前验证,显著加快了文本生成速度。例如,EAGLE、Medusa 和 ReDrafter 等方法通过不同的策略实现了高效的 Speculative Decoding,提高了推理速度和吞吐量。

图片

 FlashAttention

(六)输出结构化与约束解码:提升生成质量的关键策略

在 LLM 的推理过程中,输出的结构化和约束解码技术对于提升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传统的无结构输出(Unstructured Outputs)往往缺乏明确的格式和逻辑,难以直接应用于特定任务。而结构化输出(Structured Outputs)则通过引入预定义的格式或模式,使得生成结果更具可读性和可用性。例如,在问答系统中,结构化输出可以确保答案以清晰的逻辑和格式呈现,提高用户体验。

图片

非结构化输出和结构化输出

此外,约束解码(Constrained Decoding)技术在解码阶段对生成过程进行约束,确保输出内容符合特定的要求或规则。这种技术通过限制生成的 token 范围或引入特定的约束条件,使得模型能够生成更准确和符合预期的结果。例如,在机器翻译任务中,约束解码可以确保生成的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义规则,提高翻译质量。

图片

在解码阶段应用约束解码

通过结合输出结构化和约束解码技术,推理引擎能够在生成任务中实现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还拓宽了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潜力,如智能客服、内容生成和代码辅助等。

推理引擎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多模态、新型架构与硬件适配的前沿探索

(一)多模态 LLM 推理引擎:跨模态融合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技术挑战 :多模态 LLM 推理引擎需要处理多种数据类型(如图像、文本、语音等),面临着跨模态语义鸿沟、数据格式统一等技术难点。例如,如何将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有效地融合,以实现对复杂场景的理解和生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解决方案 :当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和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多模态预训练模型通过在大规模多模态数据上进行联合训练,学习不同模态之间的语义关联。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则允许模型在生成过程中动态关注不同模态的信息,从而实现更准确的推理和生成。例如,Qwen2-VL 和 LLaVA-1.5 等多模态模型通过引入多模态旋转位置嵌入(M-RoPE),显著提高了对多模态输入的处理能力。

(二)新型架构支持:RetNet、Mamba 与架构创新的性能突破

  • RetNet 架构 :RetNet 是一种新型的长序列处理架构,通过线性时间复杂度的 Selective State Space Model(SSM),显著提高了处理长序列的效率。RetNet 通过选择性地更新状态空间,避免了传统 Transformer 架构中计算复杂度随序列长度二次增长的问题。
  • Mamba 架构 :Mamba 是一种结合了 Transformer 和 SSM 的混合架构,旨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Mamba 通过引入 MoE 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容量和推理效率。例如,Jamba 架构通过结合 Mamba 和 Transformer,实现了在长序列处理中的高效推理。

(三)硬件感知融合与混合精度优化:GPU、TPU 与新兴硬件的适配策略

  • GPU 优化策略 :FlashAttention-3 在 NVIDIA H100 GPU 上的实现细节包括异步计算和低精度算术的应用。通过将数据传输和计算操作分离到不同的 GPU warp 中,并采用生产者-消费者模型,FlashAttention-3 有效地重叠了 softmax 操作与 WGMMA,显著降低了推理延迟。
  • 新兴硬件架构 :Cerebras WSE-2 等新兴硬件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为 LLM 推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硬件架构通过优化内存访问和计算效率,显著提高了推理速度和吞吐量。
  • 性能对比 :在不同硬件平台上,推理引擎的性能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 NVIDIA GPU 上,FlashAttention-3 的推理速度比传统方法快 3.7 倍;而在 Cerebras WSE-2 上,推理速度进一步提升,吞吐量增加了 5.1 倍。因此,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对于推理引擎的性能至关重要。

(四)长上下文窗口与内存管理:新型缓存技术的前沿探索

  • 现有技术局限性 :现有的内存管理技术(如分层缓存管理)在处理超长上下文窗口时面临着内存占用大、缓存命中率低等问题。例如,当处理包含数十万甚至数百万 token 的长文本时,KV 缓存的大小可能会超过 GPU 内存的容量,导致频繁的内存交换和性能下降。
  • 前沿研究 :新型内存管理策略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缓存预测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预测未来的缓存需求,提前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从而减少缓存缺失的次数。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基于压缩和编码的缓存管理方法,以进一步减少内存占用。

(五)复杂逻辑推理:多步推理与会话连续性的技术发展

  • 技术发展趋势 :LLM 在复杂逻辑推理任务中的发展趋势包括多步推理、自我验证和多轮对话等。这些技术使得模型能够逐步解决问题,并在每一步中验证推理的正确性,从而提高推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某些推理引擎通过引入多步推理机制,能够处理复杂的逻辑问题,如数学题解、逻辑谜题等,显著提升了模型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
  • 会话连续性管理 :在多轮对话场景中,推理引擎需要有效地管理会话连续性和上下文保持。这不仅要求模型能够记住之前的对话内容,还要能够动态调整推理策略以适应新的输入。有的推理引擎通过引入上下文窗口和动态缓存机制,能够更好地处理多轮对话中的上下文信息,从而提高对话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六)推理引擎选择策略:基于服务需求的选型指南

  • 实时互动服务 :对于需要实时互动的服务,如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等,低时延优化是关键。推理引擎需要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输入,提供即时的反馈。例如,Sarathi-Serve 推理引擎通过块状预填充和无停顿调度,显著降低了时延,适合实时对话系统。
  • 高流量服务 :对于处理高流量请求的服务,如搜索引擎、内容推荐系统等,高吞吐量设计至关重要。推理引擎需要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并发请求,同时保持稳定的性能。例如,DistServe 推理引擎通过粒度级分解推理请求策略,显著提升了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适合大规模 GPU 集群部署。
  • 选型指南 :选择推理引擎时,需要综合考虑服务类型、硬件配置和性能指标。对于实时互动服务,优先选择低时延优化的推理引擎;对于高流量服务,优先选择高吞吐量设计的推理引擎。此外,还需要考虑硬件兼容性、模型支持范围、易用性和成本等因素。

(七)安全性支持:对抗性训练与数据过滤的防护策略

  • 安全风险分析 :LLM 推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风险,如提示注入攻击、越狱攻击和数据泄露等。这些攻击可能导致模型生成有害内容或泄露用户隐私。例如,提示注入攻击通过操纵输入提示,使模型生成与原始目标不符的内容。
  • 防护措施 :为了应对这些安全风险,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防护措施,如对抗性训练、数据过滤和输入检查等。对抗性训练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引入对抗性样本,提高模型的鲁棒性。数据过滤和输入检查则通过检测和阻止有害输入,防止模型生成不当内容。例如,OpenAI Moderation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输入检查机制,能够检测并阻止有害输入,提高模型的安全性。

(八)端上推理:模型压缩与硬件特定优化的结合

  • 模型压缩技术 :端上推理需要对模型进行压缩,以适应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有限资源。量化、剪枝和知识蒸馏是常见的模型压缩技术。例如,SmoothQuant 通过对激活和权重分布进行归一化处理,实现了稳定的量化效果,显著降低了模型的内存占用和推理延迟。
  • 硬件特定优化 :针对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硬件特定优化策略包括优化内存管理、减少计算量和提高能效。例如,某些推理引擎通过引入高效的缓存管理和内存分配策略,显著提高了端上推理的效率。此外,针对特定硬件平台的优化,如 ARM 架构的优化,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推理性能。

感想

通过撰写本文,我又一次加深了对推理引擎的认知,并且对一些本模糊的概念,更是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本文,相信大家也能看到自己耳熟能详的推理引擎,比如 Ollama,llama.cpp,vLLM,SGL,LMDeploy,TensorRT 等等。通过了解 LLM 推理引擎的优化方法和硬件适应策略,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解码器架构到注意力机制,从批处理优化到并行计算,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创新,也凝结着人类的工程只会。LLM 推理引擎不仅改变了我们处理语言的方式,还为未来的智能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

想想我刚接触人工智能领域,初次接触开源模型,初次用开源推理引擎 Serve 一个模型,并向模型问候“你好,你是谁”,自己推理的模型第一次蹦出回复文本的一瞬,那种兴奋感,至今历历在目。而在这一波以transformer 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中,推理引擎的迭代、性能的优化,历经两年也已经有了质变,仅仅从推理的吞吐量级来看,就早已翻了两翻以上。这是最波澜壮阔的人类跃迁的时代,很庆幸我身处其中。LLM 推理引擎的优化是一个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相关资讯

GMI Cloud 于 WAIC 2025 展现全栈 AI 基建实力,破解出海成本与效率难题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 7 月 26 日至 29 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展,全球领先的 AI Native Cloud 服务商 GMI Cloud 在此次大会上精彩亮相。 作为全球六大 Reference Platform NVIDIA Cloud Partner 之一,GMI Cloud 携全栈产品矩阵、创新工具及前沿技术成果,在 H1 核心技术馆 A122 展位及 H4 FUTURE TECH 创新企业展区,通过产品展示、技术体验、专家分享、跨界互动等多元形式,与全球开发者、AI 企业及生态伙伴共探 AI 算力新未来,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在本次大会上,GMI Cloud 集中展示了三大核心产品,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 AI 基础设施交互体验。
7/29/2025 6:07:22 PM
云昭

从本地部署到企业级服务:十种主流LLM推理框架的技术介绍与对比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的部署是一项具有技术挑战性的工作。 随着模型架构日益复杂,以及硬件需求不断提升,部署过程变得愈发复杂。 业界已经发展出多种解决方案,使LLM的部署和扩展变得更加便捷。
12/2/2024 2:41:00 PM
Gautam Chutani

Pipeshift推出模块化推理引擎,实现AI推理GPU使用率降低75%

近日,初创公司 Pipeshift 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端到端平台,旨在帮助企业更高效地训练、部署和扩展开源生成式 AI 模型。 该平台不仅可以在任何云环境或本地 GPU 上运行,还能够显著提升推理速度和降低成本。 随着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面临着如何在多种模型之间高效切换的挑战。
1/24/2025 10:04:00 AM
AI在线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