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仅靠5000+样本,全新强化学习范式让30B轻松击败671B的DeepSeek V3

传统强化学习(RL)在有标准答案的指令遵循任务(如数学、代码)上已趋成熟,但在开放式的创意写作领域却因缺乏客观对错而举步维艰。 如何让 RL 突破「可验证奖励」的边界? 蚂蚁技术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开源全新强化学习范式 Rubicon,通过构建业界最大规模的 10,000 条「评分标尺」,成功将强化学习的应用范围拓展至更广阔的主观任务领域。
图片

传统强化学习(RL)在有标准答案的指令遵循任务(如数学、代码)上已趋成熟,但在开放式的创意写作领域却因缺乏客观对错而举步维艰。如何让 RL 突破「可验证奖励」的边界?蚂蚁技术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开源全新强化学习范式 Rubicon,通过构建业界最大规模的 10,000+ 条「评分标尺」,成功将强化学习的应用范围拓展至更广阔的主观任务领域。用 5000 样本即超越 671B 模型,让 AI 告别「机械味」。

自 OpenAI o1 系列模型问世以来,基于「可验证奖励」的强化学习(RLVR)已成为提升大模型推理能力的主流。通过海量的数学题、代码题进行训练,AI 在客观对错分明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这也暴露了当前技术路线的瓶颈:当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主观性任务时,AI 怎么办?

如何让 AI 写出情感充沛的文字,而不是「AI 味」十足的模板?如何让它进行有深度的创意构思,而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这正是当前 AI 迈向更高层次智能需要破解的「灵魂难题」。

基于此,蚂蚁技术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正式开源其最新研究成果 ——Rubicon-preview 模型,并推出一套名为「基于评分标尺的强化学习(Rubric-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全新范式,为 AI 的主观创造力提升开辟了一条新路。

图片
  • 论文标题: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Rubric Anchors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8.12790

  • 项目地址: https://huggingface.co/inclusionAI/Rubicon-Preview

Rubicon:为 AI 装上「万能标尺」,量化主观世界

传统强化学习依赖非黑即白的奖励信号,而团队方法 Rubicon 的核心思想是:放弃寻找客观的「标准答案」,转而教会 AI 理解主观的「评分标准(Rubric)。「Rubicon」一名源自 RUBrIC aNchOrs (评分标尺构成的锚点),意在为模型在主观世界中提供稳定、可靠的航向。 

为了将这一理念落地,尤其是在人文、社科等实用领域的复杂主观任务上,团队构建了业界已知最大规模的 Rubric 知识库,包含了超过 10,000 条精细化评分标准,首次大规模地将人类在创意写作、情感对话中的微妙偏好,转化为 AI 可学习的指导信号。

这不仅是数据量的提升,更是为强化学习范式开辟了全新的奖励(Reward)来源,从根本上拓展了其应用边界。

图片

Rubicon-preview 模型亮点

1. 四两拨千斤:5000 样本超越 671B 模型,训练效率惊人

实验证明,仅用 5000+ 训练样本,团队训练的 30B 模型 Rubicon-preview 在多项开放性、人文类任务上实现了 +5.2% 的绝对性能提升,甚至超越了 671B 参数的 DeepSeek-V3 模型。

这一成果揭示了「规模化评分标准 (Scaling Rubrics)」的巨大潜力,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AI 对海量训练数据的依赖。

图片

2. 告别「AI 味」:精准的风格控制,更具人性的表达

Rubric 的深度指导赋予了模型前所未有的风格掌控力。

面对同一个情感类问题,传统模型往往会给出「作为 AI,我没有感情」的机械式回答,而基于 rubrics RL 训练的模型则能生成充满共情和故事性的内容。

3. 破解「跷跷板效应」:创意与推理能力兼得

在 AI 训练中,提升创意能力往往会牺牲逻辑推理能力,形成「跷跷板效应」。Rubicon 框架通过巧妙的多阶段训练策略,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模型在主观任务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在 AIME 等数学推理基准上仍有稳定提升,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协同进化。

图片

写在最后

蚂蚁技术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团队表示,此次开源不仅是分享一个模型,更是希望将这套全新的、行之有效的强化学习范式与核心基础设施贡献给全球开发者。团队相信,一个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与创造力的 AI 时代正加速到来,并期待与社区共同探索其无限可能。

相关资讯

黄学东等多名华人当选,2023美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出炉

今日,美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包括 106 名院士和 18 名外籍院士。
2/8/2023 10:29:00 AM
机器之心

一篇推文看一年!Jim Fan力荐2025必读清单:50篇论文,扫盲「全领域AI实战」

别再反复看Transformer之类的古董级论文了,该更新论文清单了! 现行的AI从工程技术角度可以分为十个领域:前沿大模型、基准评估、提示思维链、检索增强生成、智能体、代码生成、视觉、声音、图像/视频扩散、微调,每个领域选出5篇代表作和相关工作,看完 实践=AI全栈大神! 前沿大模型OpenAI发布的ChatGPT把大模型带入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旗下的GPT系列模型也一直是行业标杆,其中GPT1/2/3, Codex, InstructGPT, GPT4都有论文,GPT3.5, 4o, o1和o3只有相关的宣发活动。
1/10/2025 9:20:00 AM
新智元

细粒度对齐无需仔细标注了!淘天提出视觉锚定奖励,自我校准实现多模态对齐

AIxiv专栏是AI在线发布学术、技术内容的栏目。 过去数年,AI在线AIxiv专栏接收报道了2000多篇内容,覆盖全球各大高校与企业的顶级实验室,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传播。 如果您有优秀的工作想要分享,欢迎投稿或者联系报道。
1/19/2025 12:07:00 PM
机器之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