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兼顾准确率与可解释性,DeepSEA实现抗生素耐药蛋白注释范式转变

编辑丨&传统监测抗菌耐药(AMR)常靠序列比对:有相似参考就能识别,没有就白瞎了。 这种「参考驱动」的策略一方面可靠,另一方面也很脆弱——数据库里没有代表性的参考序列,就很容易把真正的耐药蛋白漏掉(假阴性)——尤其是当耐药蛋白多样性超出已知的参考范畴。 为此,巴西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ão Paulo)等的研究者训练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区分抗微生物耐药性蛋白和非耐药性蛋白,将其命名为 DeepSEA。
图片

编辑丨&

传统监测抗菌耐药(AMR)常靠序列比对:有相似参考就能识别,没有就白瞎了。这种「参考驱动」的策略一方面可靠,另一方面也很脆弱——数据库里没有代表性的参考序列,就很容易把真正的耐药蛋白漏掉(假阴性)——尤其是当耐药蛋白多样性超出已知的参考范畴。

为此,巴西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ão Paulo)等的研究者训练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区分抗微生物耐药性蛋白和非耐药性蛋白,将其命名为 DeepSEA。它的出发点很简单:让模型学会直接从原始氨基酸序列里识别耐药「信号」,不要一直靠找近亲。

经过研究后的 CNN 能够对九种蛋白质类别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将它们与非耐药蛋白区分开来,召回率(真阳性/相关元素)超过 0.95。

相关研究内容以「DeepSEA: an alignment-free explainable approach to annotat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roteins」为题,于 2025 年 9 月 1 日发布在《BMC Bioinformatics

图片

论文链接:https://bmcbioinformatic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59-025-06256-4

把「训练样本」和「非耐药样本」都摆干净

研究以 NCRD95(从 CARD、SARG、ARDB 等整合并用同源搜索扩展的数据库)做为抗性蛋白的主训练源,并限制相似度为 95% 的版本来平衡代表性与重复性

非耐药类(NonR)则从 SwissProt 的经人工审校子集里筛出约 191,535 个细菌蛋白,并用 CD-HIT 限制相似度,最终从中随机抽取与训练集无明显比对的约 4600 条样例作为 NonR,以避免类内不均衡导致模型学偏。

整个数据预处理对比对阈值、类别累积曲线与子类剔除都做了细致控制,目的是把「训练集的偏见」降到最低。

图片

图 1:保留测试集上的分类报告。

DeepSEA 在多类耐药注释任务上表现非常亮眼,基于深度学习的方式在总体召回(recall)在文章中报告均显著高于传统基于比对的方法(recall > 0.95),也就是说它能把更多真实的耐药蛋白「拽出来」而不是漏过去。

RGI 与 AMRFinderPlus 在检测对糖肽类(glycopeptides)耐药蛋白时分别把 88% 和 79% 的这类蛋白误判为「非耐药」,而 DeepSEA 在同类任务中仅错判 8 个 β-内酰胺耐药蛋白为非耐药,这直接说明了 DeepSEA 在减少假阴性方面的优势。与复杂、预训练巨模型 ESM2 的比较显示,两者性能相当,但 DeepSEA 的架构更轻、可解释性更好。

图片

图 2:CNN 类集群。

在对外部数据库 NDARO 的拓展验证中,DeepSEA 也表现稳健:NDARO 中的 5959 条耐药蛋白中 98% 被 DeepSEA 正确分类;对于那些不对齐(no-hit)的 233 条蛋白,DeepSEA 只错判了 42 条。研究者据此判断:只要训练集中包含该耐药「类」的示例,模型就能较好地泛化到序列相似度低的样本上。

把 CNN 的「黑盒」掰开看内部火花

为了便于理解模型的内部表征,研究还把全局平均池化层的向量做 t-SNE 降维,并在 holdout 集中呈现出按功能类别聚簇的清晰图景,这既是模型「学到类间差异」的证据,也为生物学家提供了探索新子类的线索。

DeepSEA 的直接用法很明确:在元基因组或未注释基因组的注释流程中,遇到「无比对」的蛋白序列时,传统工具常判 「非耐药」,但 DeepSEA 可以补上一把火,把那些结构/功能上虽与参考不同但却能导致耐药性的蛋白识别出来。

figure 5

图 3:CNN 模型可解释性。

研究者建议将 DeepSEA 用作「再注释」(reannotation)工具,或者作为注释流水线里对比对方法的补充,从而降低漏报率。代码与工具已开源放在 GitHub,方便整合到现有管道。

当然,DeepSEA 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训练集中根本没有某个耐药子类的代表,模型仍难以识别;非耐药类(NonR)内部信息极其杂乱,会导致对该类的精确率下降;模型可解释性虽然做了较多工作,但并不能替代结构生物学或功能实验的最终判定。

结论

扼要地说,DeepSEA 提供了一个不依赖严格序列比对、既能高召回又便于解释的 AMR 蛋白注释方案。它在减少假阴性上尤其有效,对低相似度样本也能较好泛化;同时,它也将可解释性做成了工程化的输出,方便生物学家把「AI 的判断」映射回已知的功能域或活性位点。

它不是想取代比对工具,而是把注释生态从「只看相似度」扩展为「相似度+表征学习+可解释性」的混合范式。若把 DeepSEA 同现有注释链条并用,短期内能显著提高耐药蛋白的检出率;长期来看,把它和结构/功能实验联动,能把「预测的可信度」再往上推一档。

相关资讯

活性提高42倍,ML引导的无细胞表达加速酶工程,登Nature子刊

编辑 | 萝卜皮酶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催化剂,不仅助我们消化食物,还能增强香水香味、提高洗衣效率,甚至用于疾病治疗。 科学家们正使用酶工程创造新酶,用于吸收温室气体、降解环境毒素、研发高效药物。 但是,酶工程受限于快速生成和使用大量序列功能关系数据集进行预测设计的挑战。
1/24/2025 2:55:00 PM
ScienceAI

AI赋能蛋白质研究:SaprotHub让蛋白质AI模型训练和调用不再有门槛!

编辑 | ScienceAI近年来,AI 技术在蛋白质研究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 AlphaFold2 在结构预测任务上的脱颖而出,到各类蛋白质语言模型(PLMs)在功能预测方面的重大进展,生物研究者们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 AI 模型来辅助他们的研究。 然而,随着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训练和调用这些 AI 模型对于缺乏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任务,也因此限制了 AI 技术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1/23/2025 5:44:00 PM
ScienceAI

高灵敏探索质谱,滑铁卢、中原AI院团队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方法

编辑 | 萝卜皮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中肽段鉴定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和动力学至关重要。 传统的数据库搜索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依赖于启发式评分函数,必须引入统计估计才能获得更高的鉴定率。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和中原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原 AI 院)的研究团队提出了 DeepSearch,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串联质谱端到端数据库搜索方法。
1/24/2025 2:56:00 PM
ScienceAI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