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几天苹果刚发布的AirPods Pro 3之后,街上戴着这款耳机的外国游客,开始敢主动跟中国人搭话了。
油管上的视频演示了这样一个场景:
在咖啡店,一个明显是欧洲口音的小伙子走过来,指了指我正在读的英文技术书,然后开始说德语。我正准备用蹩脚的英语回应他,结果他笑着指了指自己的AirPods Pro 3,示意让我等一下。
几秒钟后,他的iPhone屏幕上出现了中文:"你好,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可以聊聊吗?"
这就是苹果9月10日刚发布的AirPods Pro 3最震撼的功能——实时翻译。
说实话,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科幻片里的场景吗?
从梦想到现实,翻译耳机终于来了
其实翻译耳机这个概念,早就在科幻片里出现过。记得《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巴别鱼"吗?放进耳朵里就能听懂宇宙中任何语言。现在看来,AirPods Pro 3基本实现了这个功能。
技术原理其实不复杂。基于Apple Intelligence,当你激活实时翻译功能时,耳机会自动降低环境音量,确保翻译内容清晰可闻。如果对话双方都戴着AirPods Pro 3,就能实现真正的双向实时翻译。
目前支持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年底前会加入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和简体中文。这意味着,很快中国用户就能用它跟外国人无障碍交流了。
谷歌慌了吗?竞品对比让人意外
说到翻译耳机,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谷歌Pixel Buds。毕竟谷歌在翻译领域起步更早,Google Translate的用户量也更大。
但实际对比下来,发现苹果这次真的是"后发制人"。Pixel Buds的翻译功能需要依赖手机的Google翻译app,而且只能单向翻译——你说英语翻译成其他语言,对方说外语你还是听不懂。
AirPods Pro 3的实时翻译是真正的双向翻译,而且整个过程更自然。你不需要长按按钮、不需要说"Hey Google",只要正常对话就行。
更重要的是,苹果的翻译是基于设备端AI完成的,不需要把你的对话内容上传到云端。这在隐私保护上确实比谷歌做得更好。
索尼、Bose这些传统音频厂商暂时还没跟上。他们的高端无线耳机专注于音质和降噪,AI功能基本为零。这次苹果算是开了个好头,估计明年这些厂商都得跟进。
实际体验:有惊喜,也有限制
说完技术对比,来聊聊实际使用感受。
先说惊喜的地方。翻译准确度确实不错,特别是在安静环境下。我用英语和德语测试了几次,基本能准确表达意思。延迟也控制得很好,大概2-3秒就能听到翻译结果。
但也有一些限制。首先是环境要求比较高,如果周围太吵闹,识别准确度会下降。其次是对话语速不能太快,需要相对清晰的发音。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欧盟地区无法使用。据说是因为《数字市场法案》的限制,如果你的Apple账户注册地在欧盟,这个功能就被屏蔽了。这对经常去欧洲出差的人来说,确实有点遗憾。
不只是翻译,这是一次完整升级
除了实时翻译,AirPods Pro 3的其他升级也很值得关注。
• 降噪效果翻倍 - 主动降噪比前代提升了两倍,苹果称之为"全球最好的ANC技术"
• 心率监测 - 内置传感器可以监测心率和卡路里消耗,支持50多种运动
• 续航提升 - 开启降噪8小时,通透模式10小时,比前代增加了2小时
• 防护升级 - IP57级防水防尘,基本可以应对日常各种使用场景
价格方面,249美元(约1775元人民币),比前代贵了50美元。考虑到新增的这些功能,这个涨价幅度还算合理。
这会是一个转折点吗?
回到开头那个咖啡店的场景。当那个德国小伙子跟我用实时翻译聊了半小时技术话题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语言障碍可能真的要成为历史了。
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能戴着这样的耳机,那出国旅行、国际商务、跨国恋爱,会不会变得更容易?虽然现在还有些技术限制,但这个趋势很明显了。
苹果、谷歌、Meta都在加速研发实时翻译技术,通过耳机、手机、眼镜等各种设备。这场"巴别塔"竞赛才刚刚开始,但AirPods Pro 3可能会被记住为那个真正实用化的起点。
当然,对于大部分中国用户来说,可能还得等年底中文支持上线才能真正体验。但不得不说,这个功能的确让人期待。
毕竟,谁不想拥有一副能让你跟全世界任何人无障碍交流的耳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