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语言文学的诗意撞上鸿蒙开发的代码,会迸发出怎样的创新火花?
林子亿,这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作为十年"花粉"的他自2019年HarmonyOS发布后便埋下技术火种,2022年正式踏上鸿蒙开发之路。
仅用两年时间,他便以非科班之姿突破界限:从零基础到参与开发"灵动小组件""便单""溏心音乐"等爆款应用,从校园学子到斩获2024年HarmonyOS创新赛二等奖、2023年OpenHarmony创新赛冠军等多项荣誉,成为鸿蒙生态公认的"技术先锋"。
林子亿走的每一步,不仅印证了个人的技术突围,更揭开了鸿蒙正为技术探索者提供一片打破边界的沃土。
缘起鸿蒙:一位汉语言文学生的鸿蒙梦
为何加入鸿蒙开发?也许有人会说始于兴趣,寻找新机遇,源于热爱。但对于林子亿而言,与鸿蒙的结缘,既有对国产技术的支持,也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向往,这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走上了这条跨界之路。
"我是一个十年的花粉,第一台手机就是华为P9,正好是和莱卡联名的那款。"这也意味着林子亿本身对华为的技术探索就充满认同。他坦言,那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就在想: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2019年8月,与华为鸿蒙的第一次相遇,便让林子亿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时,刚刚结束中考的林子亿,全程观看了第一届华为鸿蒙开发者大会,HarmonyOS正式进入他的视野。“当时就觉得国产操作系统终于来了。” 他坦言,“支持国产系统的朴素初心,是驱动他后来投身鸿蒙开发的重要原因。”
此外,华为鸿蒙作为一项新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林子亿的兴趣和探索欲。“一开始被吸引是因为鸿蒙提出了微内核和分布式软总线的概念。” 林子亿如是说。“这是相较于发展已到成熟期的Android与iOS系统,最能打动我的点。”他补充道。而后林子亿便开始一路追随华为鸿蒙。2023年高考结束后,第一次参加华为鸿蒙开发者大会的他便收获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会上意外宣布了“鸿蒙不再兼容安卓”的特性,这让我意识到华为鸿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跑线,”听到这个消息后,林子亿显得异常兴奋。
于是带着对新技术的渴望和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的使命,林子亿正式开启了鸿蒙开发之路。
扎根鸿蒙:从“零基础”到“开发先锋”的进阶之路
从汉语言文学跨界到鸿蒙开发,并非易事,林子亿凭借着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步步从“零基础”成长为“开发先锋”。
“我不是科班出身,初中的时候玩过信息奥赛,学过C++,业余还会玩一下拍闪,虽说有一定的开发经验,但比起其他大佬来说还是浅很多。” 林子亿这样描述自己的开发基础。这也就意味着要想成为优秀的鸿蒙开发者,他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
入局之初,他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从官方渠道入手,通过开发者官网的智能客服打开自己的知识面。“遇到智能客服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会通过工单形式提交诉求,在上面提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官方工作人员持续跟进,帮助你解答。这些方法让我在新手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子亿对华为鸿蒙对新手的扶持充满了感激。
在华为鸿蒙的支持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林子亿掌握了全面的理论知识,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仅凭这些很难达到顶尖水平,于是他开始通过HarmonyOS第一课、HDC大会技术回放专区等途径强化开发技能,并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实战。
华为鸿蒙组织的创新赛自然成了他检验学习成果、提升自我的重要平台。而后在2023年OpenHarmony创新赛和2024年HarmonyOS创新赛中,林子亿团队分别获得了冠军和亚军的成绩。
谈到参赛初衷,林子亿表示,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源于弥补市场空缺的现实驱动。“2023年便单的诞生是想做一款市场上最好的待办清单工具,2024年开发灵动小组件也是发现其他友商还没有入局,就想自己做一个,来抢占市场。做完之后我们觉得不错,才会拿去参赛。” 他强调道,“做产品的重点在于是为了产品而做产品,而不是为了比赛带着功利心去做产品。”
虽然比赛结果是好的,但参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技术难题始终相伴。比如,华为鸿蒙发展初期,官方文档和系统API功能均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这让林子亿团队在实战开发中频频受阻。2023年开发便单时,分布式KV问题成了最大卡点,找不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通过深入调研鸿蒙的官方能力,尝试了各种解决方案,最终用算法把关系型的数据库给换成了键值型数据库,解决了技术难题。
此外,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林子亿团队也遇到了作品提交,应用上线等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性难题。从技术答疑到流程指导,华为鸿蒙的全方位赋能成了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林子亿回忆道,“参赛过程中华为鸿蒙的工作人员全程陪伴,甚至和我们一起熬通宵,帮助我们提交作品,跟进开发的日期,在开发过程中帮我们拉群对接官方工程师,实时跟进访问我们的意见。
这种‘零距离’的支持,让林子亿这样零基础的团队迅速成为冠军团队。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收获了比冠军更有价值的东西。林子亿坦言,“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家并非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我们组建了‘星河联盟’,互相开放能力,形成一个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起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后来者开发图鉴,携手共建鸿蒙生态
两次创新赛的获奖,为林子亿团队带来了实质性的成长和改变。不仅让他们在技术上实现了飞跃,更让他们在鸿蒙生态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林子亿总结道,创新赛对于个人和团队的意义重大。首先,通过大赛的磨练让我们成为了更核心的鸿蒙开发者,可以提前接触到一些更核心的开发资源;其次,在生态话语权上,团队在各大开发者社区陆陆续续发布了十余篇技术文章,开源的3 个组件也被官方收录,真正从“生态参与者”变为“生态共建者”;再者,团队凝聚更强,赛事中的磨合让团队更明确“做有用产品”的理念,从学生团队迅速成长为可独立开发商业应用的成熟团队。
凭借在赛事中积累的经验和奖项的认可,林子亿团队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2025 HarmonyOS创新赛也将成为他们新的探索起点。
“今年,我们将带着‘想记’和‘来一杯吧’两个作品再度出发。‘想记’是利用鸿蒙 6 新增的AI防窥能力的日记应用。“来一杯吧” 是一款健康管理应用,它会科学地帮你用AI能力分析健康状态等。”谈到今年的参赛作品,林子亿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谈到今年的参赛目标,林子亿显得异常从容:“前两年,鸿蒙生态处于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完善的阶段,今年来到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利用鸿蒙最新的技术特性做一些更有趣,更有社会价值的作品。” 同时他也强调道,“依然会抱着真正做产品的初心参赛,不会带有任何功利心。
基于自身的成长和丰富的参赛经历,林子亿也想给新手参赛者一些建议。他表示,首先要选对领域,做生态缺的东西,比为比赛造产品更易突围;其次要善用官方指导和开发者社区的资源,不要怕提问,鸿蒙的包容度远超想象;最重要的是要看淡竞争,参赛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加入社区、共享经验,才能在生态中走得更远。”
正如林子亿所言,“想做就去做,不要想太多。先做出来,之后什么样是之后的事情。希望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共同推动鸿蒙系统的繁荣发展。”
结语:
从汉语言文学课堂到鸿蒙开发一线,林子亿的故事印证了鸿蒙生态的包容:它不苛求专业背景,只看重行动与热爱;它不仅提供技术工具,更给予开发者 “与生态共成长” 的机遇。
两次赛事获奖让团队成为核心开发者,得以提前接触鸿蒙新能力、参与内测,更坚定了他们深耕鸿蒙生态的决心。
正如林子亿所说:“鸿蒙的舞台早已搭好,这里没有‘科班门槛’,只有‘行动者的机会’。敢开始,就能和生态一起从0到1,从1 到N。” 而这份对技术的纯粹与对生态的热忱,正是鸿蒙生态不断壮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