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收购意向,震动了全球科技圈。
据多家权威媒体披露,AI搜索创业公司 Perplexity 向谷歌开出 345 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目标直指 Chrome 浏览器。
这家成立仅三年的旧金山公司,目前估值约 180 亿美元,而报价几乎翻倍。
如此激进的数字,让外界一时难以分清,这是真正的收购行动,还是一次精心策划的“信号战”。
美国地区法官 Amit Mehta 正在审理针对谷歌的反垄断案,核心问题是谷歌在通用搜索领域的垄断地位;去年他已裁定谷歌非法维持搜索垄断,本月(2025年8月)预计将就补救措施作出裁定。
需要注意的是,强制出售 Chrome 并非坊间猜测,而是司法部(DOJ)正式提出、法官正在权衡的救济选项之一。
Perplexity 此时抛出要约,恰好踩在关键节点。
有分析认为,这个动作是在向法官暗示:如果你决定让谷歌卖,这里已经有买家排好队。
在致 Alphabet CEO Sundar Pichai 的信中,Perplexity 表示,这笔交易旨在满足反垄断补救的公共利益,让 Chrome 交到一个有能力的独立运营者手中;其还承诺维持 Chromium 开源、两年内追加 30 亿美元投入,并不改变谷歌作为默认搜索引擎(用户可更改)。
此外,多家大型风投基金已承诺为交易提供全额资金支持。
市场对 Chrome 的估值差异巨大,区间在 200 亿—500 亿美元之间;而 345 亿美元,处在区间上限的中高位。
1.谷歌的立场与 Chrome 的价值
谷歌会卖 Chrome 吗?分析几乎一致:不会。
Chrome 拥有约 35 亿用户、全球60%+的浏览器份额,是互联网流量的关键入口之一。
在法庭作证中,Pichai 明确反对“强制出售 Chrome”或“强制数据共享”等方案,称这将削弱谷歌业务,阻碍技术投资,并带来安全/隐私风险;他还表示某些数据共享提议本质上相当于对搜索的“事实上的剥离”。
从公开文件与各方陈述看,Chrome 被视为搜索分发的关键入口,与搜索规模高度耦合。
事实上,谷歌从未流露过出售 Chrome 的意愿,并持续公开反对剥离型救济。
就搜索本身,谷歌在全球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约 90%(2025年7月:约 89%–90%),Chrome无疑是背后的关键支点之一。
尽管 Perplexity 在提案中做出继续维护 Chromium、保留谷歌为默认搜索等承诺,但这并不足以改变谷歌的立场。
更何况,Perplexity 的自家产品,Comet 浏览器刚刚上线,还处于早期试水阶段。
2.反垄断案的悬念与博弈
这场法律战始于 2020 年,美国司法部指控谷歌通过排他/默认协议维持搜索引擎市场的垄断。案卷不仅涉及 Chrome,也牵涉谷歌与 Apple、Mozilla 及 Android 等平台的默认分发合作。
法官正在权衡几种补救方案:其一,限制谷歌为默认搜索引擎支付费用;其二,要求谷歌与竞争对手共享数据;其三,可能强制出售 Chrome(甚至讨论过 Android)。
在庭审中,Mehta 曾表示,Chrome 剥离相比行为性措施“更干净、更优雅”。
谷歌对此并不认同,并提出更“温和”的替代方案:围绕搜索分发合同进行修改与限制,而非结构性拆分;同时明确表示将对不利判决提起上诉。
分析人士普遍判断,法官真的逼谷歌卖掉 Chrome 的可能性较低,更可能采取行为性救济。
在外部压力之外,谷歌与 Perplexity 之间还有另一场暗战:新闻集团(News Corp)两家子公司(道琼斯与《纽约邮报》)已就版权问题起诉了 Perplexity,使“潜在买家”与“被告”的身份在不同法庭交织。
最终,这场 AI 新贵与搜索巨头的较量,将由法官的判决定调,结果预计在本月公布救济裁定。是改写行业格局,还是一场高调烟花?很快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