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AI科研走进课堂,海光信息×紫东太初共建「人工智能实训基地」

编辑 | ScienceAI近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人工智能订单班正式开班,海光信息联合紫东太初为该校打造出首个人工智能实训基地,以「国产芯片 国产大模型」的强强组合,赋能 AI 科研走进高校课堂。 作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紫东太初与海光信息「师出同门」,既是国内唯一的多模态大模型国家队,也是全球第一个中文多模态大模型。 目前,紫东太初大模型已与海光芯片完成深度适配,具备强大的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支撑。
图片

编辑 | ScienceAI

近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人工智能订单班正式开班,海光信息联合紫东太初为该校打造出首个人工智能实训基地,以「国产芯片 + 国产大模型」的强强组合,赋能 AI 科研走进高校课堂。

图片

作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紫东太初与海光信息「师出同门」,既是国内唯一的多模态大模型国家队,也是全球第一个中文多模态大模型。目前,紫东太初大模型已与海光芯片完成深度适配,具备强大的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支撑。

基于海光芯片硬件基础和紫东太初大模型技术底座,双方为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建成完善的实训一体化平台架构。包括 3D 模型生成、AI 数字人、大模型训推、AI 虚拟仿真等实验室在内,平台可面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能源动力与材料等领域进行专业化科教工作,意在整合产学研用多方资源,从人才培育、技术驱动等关键维度,全面壮大国产 AI 科研力量。

其中,海光在「人力」和「算力」方面带来双重支持。针对该校的 AI 通识教育需求,搭载海光芯片的 AI 教育一体机集成了 AI 算力、私有化大模型、在线教学平台、AI 通识课程资源库等,可提供开箱即部署、上架即可用的一体化方案,精准赋能 AI 技术人才培养工作。

在算力支持上,海光以 C86 CPU 为计算核心输出多核高频算力,搭配自主研发的全精度 DCU 卡(采用 GPGPU 架构,具备强大并行计算能力,广泛应用于 AI 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高端计算、科学计算等领域),可实现从前处理到计算、后处理和远程可视化的全流程覆盖,构建面向科学智能新范式的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海光推出的「CPU+DCU」异构计算平台及其自研软件栈,已经在 VASP 等主流第一性原理模拟软件中实现性能反超,并深度适配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应用于众多科学计算前沿领域,为我国新材料研发、能源催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计算底座。

接下来,海光将继续携手 AI 产业上下游伙伴,积极联动高校、科研机构等学界力量,在科研算力支持、科教赋能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加速 AI 科研精准化、效率化、智能化升级。

相关资讯

Nature报导:研究人员如何使用 AI?科学领域利弊调查分析

编辑 | matrix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研领域。 根据出版公司 Wiley 最新发布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未来两年内,AI 工具将在学术研究和出版领域获得广泛接受。 这项调查涵盖了来自 70 多个国家的近 5000 名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他们对生成式 AI 工具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展望。
2/6/2025 2:04:00 PM
ScienceAI

AI伪造论文渗透学术圈:Google Scholar成虚假科学温床,如何应对?

编辑 | 1984随着生成式 AI 技术的普及,学术界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疑似由 AI 生成的研究论文正在渗透到学术期刊、档案库和知识库中。 这些论文通常借助 ChatGPT 等普及型 AI 应用来模仿学术写作风格,其危害不容忽视。 作为广受欢迎的学术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 在展示搜索结果时,并未区分这些可疑论文与经过严格质量把关的研究成果。
1/22/2025 6:27:00 PM
ScienceAI

AI赋能蛋白质研究:SaprotHub让蛋白质AI模型训练和调用不再有门槛!

编辑 | ScienceAI近年来,AI 技术在蛋白质研究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 AlphaFold2 在结构预测任务上的脱颖而出,到各类蛋白质语言模型(PLMs)在功能预测方面的重大进展,生物研究者们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 AI 模型来辅助他们的研究。 然而,随着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训练和调用这些 AI 模型对于缺乏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任务,也因此限制了 AI 技术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1/23/2025 5:44:00 PM
ScienceAI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