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AI“工作陷阱”:唯有培训能破解的新型生产力杀手

AI为工作者带来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希望,使他们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但是,随着企业向员工推出AI工具,许多人面临着不同的挑战:AI生成的工作成果适得其反。 AI生成内容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该工具协作人员的技能,而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这方面的正确技能,这导致斯坦福社交媒体实验室和Betterup实验室创造了“AI工作烂稿(AI workslop)”一词——他们将其定义为“伪装成优秀成果的AI生成的工作内容,但缺乏实质性内容来有意义地推进既定任务”。 Pegasystems公司的CTO Don Schuerman表示:“当企业在错误的时间使用错误的AI时,就会出现AI工作烂稿,即将为创造性和推理而设计的大型语言模型部署到需要精确性、治理性和可靠性的情境中。

AI“工作陷阱”:唯有培训能破解的新型生产力杀手

AI为工作者带来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希望,使他们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但是,随着企业向员工推出AI工具,许多人面临着不同的挑战:AI生成的工作成果适得其反。

AI生成内容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该工具协作人员的技能,而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这方面的正确技能,这导致斯坦福社交媒体实验室和Betterup实验室创造了“AI工作烂稿(AI workslop)”一词——他们将其定义为“伪装成优秀成果的AI生成的工作内容,但缺乏实质性内容来有意义地推进既定任务”。

Pegasystems公司的CTO Don Schuerman表示:“当企业在错误的时间使用错误的AI时,就会出现AI工作烂稿,即将为创造性和推理而设计的大型语言模型部署到需要精确性、治理性和可靠性的情境中。其结果是输出的内容表面上看似完美,但经不起推敲——推荐内容不一致或质量差、出现幻觉,或者采取的行动与组织的政策或法规遵从性不一致。”

什么是AI工作烂稿,它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斯坦福社交媒体实验室和Betterup实验室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份报告,在接受调查的1150名美国员工中,40%的人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内收到过同事提供的AI工作烂稿,他们估计这类内容约占工作中收到内容的16%。工作烂稿通常在同事之间发送(40%),然而,员工也报告了下属向经理发送工作烂稿的情况(18%),反之亦然(16%)。调查结果显示,虽然AI工作烂稿在每个行业都存在,但在专业服务和技术行业最为普遍。

麦肯锡的生成式AI平台Lilli的创始人Erik Roth表示,AI工作烂稿的一个例子是“员工几乎逐字采用大型语言模型的输出内容”,并将其作为最终内容。

这类AI内容的质量通常更差,因为采用这种方法的员工往往不擅长编写AI提示词,不知道如何发现AI的幻觉或虚假信息,也没有花时间确保AI生成的结果符合人类标准。

Roth表示,AI工作烂稿最终是“缺乏上下文、缺乏领域判断且几乎未经人工润色的内容。它是看似具有生产力,实则没有创造真正价值的假象”。

Dice公司的总裁Paul Farnsworth表示,他见过一些乍一看“很完美”的AI内容,但“再读一遍就露馅了”。无论是数学、数据、逻辑错误,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内容,他主要担心的是“过度依赖AI会产生一种虚假的效率感”。他表示,这让你产生工作更快的错觉,而“实际上你花了更多时间进行后续的回顾和澄清”。

AI生成的工作烂稿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让人感到沮丧

提供给同事的低质量AI内容往往会给接收方带来更多的工作。根据斯坦福社交媒体实验室和Betterup实验室的数据,AI工作烂稿平均给员工带来近两个小时的额外工作,因为他们不得不解析内容来纠正错误、识别虚假信息,有时还得从头开始重写内容或代码。

这些实验室估计,这种努力带来了每月高达186美元的“无形税”,且这笔费用会迅速累积。例如,实验室计算得出,一家拥有1万名员工且AI工作烂稿出现率为41%的企业,每年可能因生产力损失而损失近900万美元。

AI工作烂稿还会在同事之间造成紧张关系。当被问及收到这类内容时的感受时,员工的回答包括恼怒(53%)、困惑(38%)和受冒犯(22%)。报告还发现,同事们认为使用AI的同事“不如以前有创造力、能力和可靠性”,42%的人表示他们认为同事“不值得信任”,37%的人表示同事“不够聪明”。

这还导致员工向管理层举报彼此,34%的人表示他们已就AI工作烂稿问题通知了其他队友或经理,32%的人表示在收到工作烂稿后,他们不太愿意与对方合作。

Pegasystems公司的Schuerman表示:“管理不善的AI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破坏信任。当员工不断修复或核实AI生成的输出内容时,就会产生疲劳和怀疑。AI非但没有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伙伴,反而成了待办事项清单上的另一项任务,而且这项任务增加的工作量多于减少的工作量。”

管理和避免AI工作烂稿

Schuerman表示,对抗AI工作烂稿的第一道防线是教育和治理,他建议IT领导者通过培训和实验让员工具备AI素养,并鼓励他们对AI输出内容提出质疑,了解AI如何生成结果。

他补充道,IT领导者还应建立防护措施,确保员工能够获得适合执行正确任务的正确工具。“当AI系统被集成到结构化工作流程中,具有可见性、反馈循环和审计跟踪时,员工就不必猜测‘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他们在每一项任务中都能看到示范。”

Dice公司的Farnsworth也提倡指导和治理。“企业需要记住,AI的好坏取决于背后的人。如果你没有在指导和治理方面进行投入,AI工具很快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优势,”他表示,“关键是有意地使用AI——知道你要求它做什么,并准备好在需要时介入。”

并非所有人都会立即接受AI。尽管如此,IT领导者还是要积极带领员工踏上AI之旅,向他们展示优秀和劣质的AI内容示例,以便他们学习和理解,这一点仍然很重要。

Farnsworth表示:“培训员工有效使用生成式AI,首先要消除其神秘感。”

随着员工使用AI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精明,工作烂稿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Pegasystems公司的Schuerman表示:“归根结底,AI质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投资于可预测、受管理的AI的企业不仅能获得更好的结果,还能打造出一支能够负责任地信任和提升这些系统的工作团队。”

相关资讯

OpenAI开源客户服务代理框架 加速企业级AI应用落地

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于6月18日正式开源其客户服务代理框架,标志着该公司在企业级AI解决方案布局上迈出重要一步。 该框架通过提供透明工具链和清晰实施案例,旨在推动智能代理系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商业应用。 技术细节与核心优势.
6/19/2025 2:01:33 PM
AI在线

知乎直答:AI 搜索产品从 0 到 1 实践探索

一、知乎直答产品介绍知乎直答是具有强社区属性的通用 AI 搜索产品,但并非社区版 AI 搜索。 知乎直答具有以下几大优势:认真专业:与知乎专注专业内容生产的调性相符,严格把控参考来源与质量,确保回答认真且专业。 连接创作者:可在使用中关注、与创作者交流互动获取专业见解。
1/20/2025 10:40:08 AM
王界武

活性提高42倍,ML引导的无细胞表达加速酶工程,登Nature子刊

编辑 | 萝卜皮酶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催化剂,不仅助我们消化食物,还能增强香水香味、提高洗衣效率,甚至用于疾病治疗。 科学家们正使用酶工程创造新酶,用于吸收温室气体、降解环境毒素、研发高效药物。 但是,酶工程受限于快速生成和使用大量序列功能关系数据集进行预测设计的挑战。
1/24/2025 2:55:00 PM
ScienceAI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