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2025 上半年具身智能融资复盘:金额超 200 亿、头部收敛趋势明显、传统制造业巨头增多

时间进入7月,半个月来,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共发生16起融资事件,几乎平均每天一起。 仅7月8日一天内,就有6家公司官宣获得了新一轮投资。 相关数字已远远超过 2024 年全年的 90 起融资——89.33亿元融资金额。

时间进入7月,半个月来,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共发生16起融资事件,几乎平均每天一起。仅7月8日一天内,就有6家公司官宣获得了新一轮投资。

相关数字已远远超过 2024 年全年的 90 起融资——89.33亿元融资金额。

去年涌向大模型的科技投资,今年开始掉转方向拥抱具身智能,但钱具体流向了哪里?

AI科技评论梳理出的上半年融资金额与轮次最多、估值增长最突出的13家具身智能赛道头部公司,大多都选择了大脑与本体“两条腿走路”;在它们的资方构成中,大厂和传统制造巨头充当了重要角色。

资本日渐向头部企业聚拢,或将倒逼创新收敛,并把行业提前带到洗牌期。

2025 上半年具身智能融资复盘:金额超 200 亿、头部收敛趋势明显、传统制造业巨头增多

(AI 科技评论整理,数据来源于“IT桔子”)

资本兴趣转向具身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工智能领域,资本的兴趣正逐渐从大模型转向具身智能。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大语言模型领域融资事件仅 72 起,其中基座模型公司仅 3 家官宣了新融资——智谱、面壁与 MiniMax,增势趋缓。

2024年对大模型展现出积极兴趣的资方,现在都在把视线转向具身智能。

例如,互联网大厂中,去年投资了阶跃星辰、月之暗面的腾讯,今年则先后领投了智元机器人B轮系列融资和宇树的C+轮融资;专业投资机构中,赛富投资基金去年领投了面壁智能,今年7月也参与了它石智航的天使+轮融资;像商汤这样的早期AI四小龙也有参与进来,从去年开始就领投了众擎机器人的天使轮系列,今年还在继续参与后者的Pre-A轮融资……

事实上,相比于大模型,具身智能无论是技术路线抑或商业模式都未出现相对清晰的共识,而大模型的技术突破至少已有较高确定性。因此,有投资者对 AI 科技评论表示疑惑,评价:“具身智能赛道泡沫太明显;中国追捧的'硬科技’不是‘硬核科技’,而是‘有硬件实体的科技’。”

但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资本投资兴趣转向的原因也恰恰在于此:

与此同时,大模型的瓶颈也在慢慢浮现出来,Scaling Law 并未大力出奇迹、带来真正的AGI,积攒同物理世界交互的能力可能是进化算法、通往AGI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驱动物理世界”已经成为比纯粹的数字大脑更吸引人的故事。

邢大地进一步解释,大模型应用更偏服务业,但人工智能更大的蓝海应该是在工业,机器人是触达这个蓝海的入口,也是通往垂直应用场景过程中绕不开的一环。

赛道呈现收敛态势

2025 年上半年,具身智能的融资也体现了:资本日渐向头部企业聚拢,使后者融资频次持续加密,而新创业者要获得融资越来越难了。

随着“量产元年”的呼声日益高亢,上半年,绝大部分钱都被砸向了已有相对成熟产品和量产计划的明星公司,某种意义上,也将行业提前带到了洗牌期。企业和技术路线开始显现出收敛趋势。

比如,6月,银河通用完成了一笔1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这也是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融资。过去两年内,银河通用累计融资已超24亿元。

再比如,在7月7日,星动纪元新近融资5亿元人民币;紧随其后,8日,“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完成C+轮融资,金额同样是5亿元,它石智航完成天使+轮融资1.22亿美元;9日,“星海图”也宣布完成A4及A5轮融资超1亿美元……三天时间里,四家公司融了25亿元。

其中,星海图今年已经是第5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3亿元,估值较年初涨了3倍多,星海图将今年所有融资统一命名为“A轮系列”。节奏与之相似的还有自变量机器人,年初到现在接连完成了Pre-A++轮、Pre-A+++轮和A轮融资。

将一个融资轮拆分成多次,这也是具身智能领域公司的共性特征。

对此,投资方与项目方各有考量。站在投资角度,这符合风险控制逻辑。邢大地认为,即便有些投资机构愿意去赌一些核心团队或技术,也倾向于把一笔投资拆分成不同轮次,以此验证资金是否在持续产出预期的结果。

站在融资方角度,这一方面是种妥协,另一方面,长时间“憋大招”容易被市场遗忘,持续的融资新闻对于保持项目的热度和声量、维系投资界的关注也有利。

硬科技领域的具身智能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投融资模式。“此前,融资周期是相对明朗的,种子轮一般是概念期,天使轮要产出原型,等到了A轮,产品基本就要成型了。”邢大地表示,但具身智能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复,在A轮这个所谓的投资估值阶段没有完成原型研制,只能一轮接一轮地融下去,才有继续试错的资本。产品的开发、验证周期被大大拉长,投资周期自然也被拉长。

这也意味着,尽管资本火热,但行业仍处在早期阶段,靠“补血”活着仍“来日方长”。这一点在融资轮次构成上也有所表现。今年130起投资事件中,超过三分之二处在从天使轮到A轮之间的融资轮次;B轮及之后的则仅有13起,云深处、宇树、银河通用、智元是为数不多走到这一阶段的企业。

大厂与传统制造巨头热情下注

从资本背景来看,美元方面的投资事件有6起;其余均为人民币。

同时,政府与产业资本深度联动,特别是北京、深圳、苏州、上海等地的政府引导基金活跃;产业资本中,来自3C、汽车、自动驾驶、游戏领域的头部企业频频出手,美团、百度等大厂也出手阔绰。

在邢大地看来,不同资方在投资阶段与公司类型上各有偏好。VC等早期基金更偏好去赌细分环节的核心技术突破,因为这样的技术环节相对独立,容易做出技术壁垒;而产业资本或战投基金更偏向相对集成的公司,被投公司甚至已经能给出比较完整和成熟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同时,出于完成指标或避免错过优质项目,后者也倾向于将资源投向明星公司,导致“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这一特征在头部具身智能公司的融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AI科技评论梳理的13家公司大多都选择了大脑与本体“两条腿走路”。从它们的资方构成来看,以美团、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以及以TCL、联想、海尔、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巨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往往充当了领投方。

后者对具身智能的投资往往超出纯粹的资本加注,还包含更深维度的产业链合作。

以美团与银河通用的合作为例,早在天使轮阶段,美团即已领投银河通用,美团买药的分拣场景也随之被开放给后者。大厂借助投资扩张并寻找“第二曲线”,也向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了额外的供应链与应用场景助益。

另一值得关注的投资方是具身智能领域内的头部企业,以智元为典型代表,其积极通过战略投资、设立基金、与上市公司合资构建生态链,提前布局上市资源。

资本对技术的前置押注力度不断加大。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资本的焦虑也在“逼宫”具身智能公司走向IPO。这也同头部公式融资节奏加快的趋势相呼应。今年以来,宇树、智元争夺“具身智能第一股”,另有10家左右机器人相关领域公司披露上市计划。但其商业化与营收能力是否已能支撑其迈向这一步,仍值得思索。

尽管年初以朱啸虎为代表的投资人宣称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但钱仍在源源不断涌入这个行业,且投资节奏愈发加快。在具身智能这个极度“烧钱”的赛道,金钱是燃料也是催化剂,既加速创新收敛,也塑造行业竞争逻辑。

相关资讯

AI Pioneers|星海图高继扬:人形机器人不是具身智能的唯一答案

人类正在迎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爆炸式更新,技术向未知拓展的每一步,几乎都引起惊人的关注度。在人工智能边界扩张的过程中,重要赛道的技术路线创新与分歧并存。技术先锋者的判断和选择,影响着众多跟随者的脚步。过去一年,机器之心独家率先将月之暗面、生数科技、爱诗科技、无问芯穹等优秀公司介绍给大家,为他们在互联网世界留下了第一份 “万字访谈底稿”。在技术路线尚未收敛的阶段,我们看到了到真正拥有信念、勇气以及系统化认知的 AI 创业者的引领力量。因此,我们推出 “AI Pioneers” 的专栏,希望继续寻找和纪录 AGI 时代人工
4/22/2024 11:18:00 AM
机器之心

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海图再获超 1 亿美元融资,美团龙珠、今日资本领投

AI在线 7 月 9 日消息,星海图今日宣布,公司接连完成 A4 轮及 A5 轮战略融资,两轮合计融资金额超过 1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7.18 亿元人民币)。 其中 A4 轮融资由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联合领投,中金保时捷基金、襄禾资本,以及老股东米哈游、无锡创投集团跟投;A5 轮由美团龙珠、美团战投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基金超额加注,亦庄国投跟投,IDG 资本、BV 百度风投、凯辉基金、今日资本、襄禾资本等老股东持续追投。 截至目前,星海图 Pre-A 轮及 A 轮总融资规模近 15 亿元人民币,最新轮次估值较年初增长超 3 倍。
7/9/2025 9:30:55 AM
浩渺

阿美P7、招商局重磅入局!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

近日,具身智能领跑企业千寻智能 Spirit AI 宣布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阿美风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靖亚资本、东方富海、华控基金等多家资本深度参与,华发集团、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与上市公司浙江东方在杭州共同发起设立的善富科创子基金战略加持,为千寻智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布局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老股东达晨财智、柏睿资本、弘晖基金以及千乘资本在本轮持续加码,进一步凸显资本市场对千寻智能的高度认可。
3/31/2025 11:01:00 AM
新闻助手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