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7月19日,相聚北京!一起聊聊ACL 2025爆点研究

2025 年,AI 领域依旧是让人兴奋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各大科技公司、机构发布了数不胜数的研究。 从年初的 DeepSeek,到最近的视频生成模型 Veo 3,我们见证了 AI 一轮又一轮的轰炸,AI 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图片

2025 年,AI 领域依旧是让人兴奋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各大科技公司、机构发布了数不胜数的研究。

从年初的 DeepSeek,到最近的视频生成模型 Veo 3,我们见证了 AI 一轮又一轮的轰炸,AI 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这样的惊喜几乎每隔几周、甚至几天就会出现一次。

模型刚刚上线还没用熟,下一个技术范式就已经在 arXiv 或 GitHub 上悄然登场。技术更新的节奏,快得让人几乎来不及适应。

在这样一个跟不上就会掉队的时代,越来越多开发者、研究员、AI 从业者开始主动蹲顶会、刷论文、看分享,只为第一时间捕捉前沿研究。

作为 NLP 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ACL 每年都吸引了广大学者参与。今年 ACL 总投稿数高达 8000 多篇,创历史之最。今年 ACL 2025 将于 7 月 27 日 - 8 月 1 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开幕。

作为一场为国内 AI 人才打造的盛会,本次论文分享会设置了 Keynote、论文分享、圆桌对话、Poster 交流及企业展位交流等丰富环节。今天,论文分享会的全日程、Keynote 分享嘉宾及演讲主题正式公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扫描文中二维码报名。

  • 活动时间:北京时间 7 月 19 日 09:00-17:30

  • 活动地址: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 3F

图片

Keynote 嘉宾及演讲主题

【上午 Keynote】车万翔  ACL 2025 趋势及展望

图片

分享人介绍:车万翔,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长聘教授 / 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现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亚太分会(AACL)执委兼秘书长;国际顶级会议 ACL 2025 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分享摘要:本报告聚焦 ACL(国际计算语言学大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以及 2025 年会议的基本情况。重点梳理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热潮,此外还将结合 2025 年 ACL 大会的议程,分析当前研究的重点与演化方向,全面呈现 ACL 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动向,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下午 Keynote】刘鹏飞  大模型强化学习与复杂推理

图片

分享人介绍:刘鹏飞是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创智学院导师、清源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家海外优青。专注于自然语言的预训、复杂推理等研究方向;谷歌学术引用 2 万余次。提示工程、 认知工程概念最早提出者。曾获得首届蚂蚁 InTech 科技奖等。代表作 o1 journey,LIMA, LIMO 等。

分享摘要:本报告探讨生成式 AI 从 "知识工程" 向 "认知工程" 的范式转变,聚焦大模型复杂推理能力的突破与应用。将系统阐述测试时扩展技术、 RL Scaling 以及长思维链训练对推理深度的影响,并展示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构建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智能体,解决从数学证明到多工具环境中的复杂任务。

Poster

在本次论文分享会中,将会有一批论文作者进行论文分享与 Poster 展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下图了解具体信息:

图片

此次论文分享会也将在机器之心视频号以及黄大年茶思屋科技网站两个平台进行直播,欢迎大家关注、预约。7月19日,相聚北京!一起聊聊ACL 2025爆点研究

图片

合作伙伴介绍

黄大年茶思屋科技网站

黄大年茶思屋科技网站是致力于推动科学与技术交流的开放平台。我们汇聚全球科学家、研究人员和技术专家,共同探讨最前沿的学术话题,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学术热点、精选论文、学术峰会、技术难题、专利、开源和科技赛事等内容。茶思屋科技网站,汇聚全球科研智慧,推动科技创新,让科技百花园更加繁荣。

网址:https://www.chaspark.com

联系我们

机器之心联合多个合作伙伴,成功举办云帆・ICLR 2025 AI Talent Meetup、CVPR 2025 论文分享会、NeurIPS 2024 论文分享会、ACL 2024 AI Talent 晚宴等多场活动,助力合作伙伴吸纳人才,提升品牌影响力。

如您 / 您所在的企业对参与「机器之心 2025 学术顶会活动」感兴趣,欢迎参与合作及共建,具体合作方式欢迎联系:

相关资讯

给你一群顶尖AI,如何组队才能发挥最大战力?UIUC用一个新的多智能体协作基准寻找答案

朱昆仑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生,现隶属于Ulab与Blender Lab,曾在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与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Mila)进行学术访问。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大语言模型(LLM)智能体、多智能体系统、AI科学家与工具学习等,在ICML、ICLR、ACL、TMLR等顶级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总引用超过1500次。 他积极参与多个广泛影响的开源项目,包括 OpenManus(RL)、ChatDev(MACNET)、ToolBench 等,累计在 GitHub 上获得超过 5万 stars。
7/9/2025 12:46:00 PM
机器之心

ACL 2025|自我怀疑还是自我纠正?清华团队揭示LLMs反思技术的暗面

本文第一作者是张清杰,清华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大语言模型异常行为和可解释性;本文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邱寒副教授;其他合作者来自南洋理工大学和蚂蚁集团。 反思技术因其简单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在大语言模型遇到障碍或困难时,提示其“再想一下”,可以显著提升性能 [1]。 然而,2024 年谷歌 DeepMind 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大模型其实分不清对与错,如果不是仅仅提示模型反思那些它回答错误的问题,这样的提示策略反而可能让模型更倾向于把回答正确的答案改错 [2]。
7/14/2025 1:19:00 PM
机器之心

Deadline提前,引入滚动审稿,想投ACL 2022的同学要抓紧了

新一年的 ACL 投稿新增了滚动审稿阶段,请留意截止日期。
8/4/2021 2:20:00 PM
机器之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