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推理模型越来越强,大模型微调还有必要吗?

最近笔者在将大模型服务应用于实际业务系统时,首先一般习惯性用一些闭源api服务,花上几块钱快速测试下流程,然后在去分析下大模型效果。 如果通过几次调整Prompt或者超参数还是出现的bad cases比较多(比如输出结果的结构化有问题,输出结果不理想,在某些专业领域不同模型结果表现不一并且效果比较差),这个时候需要考虑下通过微调的方式来训练大模型。 现在的大模型推理能力越来越厉害,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还需要花时间和资源去微调大模型吗?
最近笔者在将大模型服务应用于实际业务系统时,首先一般习惯性用一些闭源api服务,花上几块钱快速测试下流程,然后在去分析下大模型效果。如果通过几次调整Prompt或者超参数还是出现的bad cases比较多(比如输出结果的结构化有问题,输出结果不理想,在某些专业领域不同模型结果表现不一并且效果比较差),这个时候需要考虑下通过微调的方式来训练大模型。

现在的大模型推理能力越来越厉害,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还需要花时间和资源去微调大模型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你的具体需求。下面我们来聊聊什么情况下值得微调,什么情况下可以省这份力气。

下面我们聊一下微调的选择因素有哪些?

微调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微调就像给AI"专业培训"——用特定领域的数据重新训练模型,让它从"全科医生"变成"专科专家"。比如你用大量医疗病例训练GPT-4,它就能更专业地分析症状和疾病。

什么时候该微调?

1. 需要"专家级"准确度时

如果你在处理医疗、法律或金融这类专业领域,需要模型精通行业术语和知识,微调可能是必须的。有案例显示,Qwen系列模型在微调后,金融数据分析准确率从34%飙升到85%!

2. 想要专属"个性"时

想让AI说话有特定风格或格式吗?比如模仿你公司的语气,或者总是以特定结构回答?微调可以定制这些行为特征。一家电商公司微调客服模型后,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0%。

3. 处理特殊案例时

有些罕见或边缘情况,普通模型表现不佳。微调可以专门针对这些"疑难杂症"进行训练,大幅提高处理能力。

4. 需要降低成本时

微调可以把大模型(如Qwen系列72B/Llama 3 70B/GPT-4)的能力"浓缩"到小模型中(如Llama 2 7B),在不牺牲太多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运行成本和延迟。

微调的缺点是什么?

别以为微调全是好处,它也有明显的坑:

  1. 数据成本高得吓人 - 要收集和标注大量高质量数据,有医疗公司光整理病例就花了200万。
  2. 更新慢如蜗牛 - 如果行业规则变化(比如税法调整),可能需要3周以上重新训练模型。
  3. 可能"学傻了" - 过度微调会让模型丧失常识,变得死板。比如客服模型可能只会复读公司话术,失去灵活应对能力。

RAG vs 微调:怎么选?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微调的替代方案,它通过连接外部知识库来增强模型能力。

1. 看数据特点

  • 数据量大且变化快(如新闻、股市),选RAG。财经媒体用RAG接入实时新闻,AI写的分析比人快3倍。
  • 数据量小但需深度理解(如法律判例),适合微调。有律所用2000份判决书微调后,合同审查准确率达到98%。

2. 看预算

  • 钱少就选RAG,成本可能只有微调的1/5。
  • 钱多可以混合使用,先RAG处理日常问题,再用微调优化复杂任务。

3. 看应用场景

  • 需要实时响应(如客服),用RAG更合适。有平台接入商品知识库后,响应时间从30秒缩到1秒。
  • 需要权威回答(如学术研究),微调更靠谱。医学院用论文微调的模型,能生成"接近研究生水平"的综述。

实用建议

现实中,选择往往是这样的:

  • 短期验证概念,选RAG
  • 长期深度定制,选微调
  • 复杂业务场景,混合使用两种方法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技术选型没有绝对对错,关键是要匹配业务需求、团队能力和手头预算。就像买手机,有人喜欢功能全的"旗舰机"(RAG),有人偏爱性能强的"游戏手机"(微调),但聪明人会选最适合自己的那款。

随着推理模型越来越强大,微调的必要性确实在某些场景下降低了,但它仍然是AI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一把"瑞士军刀",在特定情况下能解决其他方法难以应对的问题。

相关资讯

谷歌内部文件泄漏:谷歌、OpenAI都没有护城河,大模型门槛正被开源踏破

「我们没有护城河,OpenAI 也没有。」在最近泄露的一份文件中,一位谷歌内部的研究人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5/5/2023 2:47:00 PM
机器之心

坚持做行业大模型,竹间智能给大模型造了一座「模型工厂」

企业被放在了开往大模型时代列车的驾驶座上。
7/3/2023 2:27:00 PM
机器之心

如何从头开始编写LoRA代码,这有一份教程

作者表示:在各种有效的 LLM 微调方法中,LoRA 仍然是他的首选。LoRA(Low-Rank Adaptation)作为一种用于微调 LLM(大语言模型)的流行技术,最初由来自微软的研究人员在论文《 LORA: LOW-RANK ADAPT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中提出。不同于其他技术,LoRA 不是调整神经网络的所有参数,而是专注于更新一小部分低秩矩阵,从而大大减少了训练模型所需的计算量。由于 LoRA 的微调质量与全模型微调相当,很多人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微调神器。自发布
3/20/2024 2:43:00 PM
机器之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