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伯克利&Meta面向具身智能的世界模型:让AI通过全身动作「看见」未来

本文基于 Yutong Bai、Danny Tran、Amir Bar、Yann LeCun、Trevor Darrell 和 Jitendra Malik 等人的研究工作。 论文标题:Whole-Body Conditioned Egocentric Video Prediction论文地址:::,人工智能领域一直在思考一个看似简单但非常根本的问题:如果一个智能体要在真实世界中行动、规划,并且和环境互动,它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模型」? 在很多早期研究中,世界模型就是一个预测引擎:只要给它一个抽象的控制指令,比如「向前走一米」或者「向左转 30 度」,它就能模拟出未来的图像。

本文基于 Yutong Bai、Danny Tran、Amir Bar、Yann LeCun、Trevor Darrell 和 Jitendra Malik 等人的研究工作。

图片

  • 论文标题:Whole-Body Conditioned Egocentric Video Prediction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6.21552
  • 项目地址:https://dannytran123.github.io/PEVA/
  • 参考阅读链接:https://x.com/YutongBAI1002/status/1938442251866411281

几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一直在思考一个看似简单但非常根本的问题:

如果一个智能体要在真实世界中行动、规划,并且和环境互动,它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模型」?

在很多早期研究中,世界模型就是一个预测引擎:只要给它一个抽象的控制指令,比如「向前走一米」或者「向左转 30 度」,它就能模拟出未来的图像。这类方式在实验室环境里已经发挥过很大作用,但一旦放到真正复杂的人类生活环境,就常常捉襟见肘。

毕竟,人并不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摄像头。人有四肢、有关节、有骨骼,也有着非常具体的物理限制:

  • 关节的活动范围
  • 躯干的稳定性和平衡
  • 肌肉力量的极限

这些物理约束决定了:并不是所有动作都能被执行,很多计划只能在可达、可平衡、可承受的范围内完成。而正是这样的物理性,才塑造了人类真实的动作方式,也塑造了我们能够看到的和不能看到的信息。

举一些例子:

  • 你想看到身后的情况,就必须转头或者转身
  • 你想看清桌下的东西,就必须弯腰蹲下
  • 你想拿到高处的杯子,就必须抬起手臂并伸展身体

这些都不是凭空的,而是被身体结构和运动学约束的行为。所以如果 AI 也要像人一样预测未来,就得学会:预测自己的身体能做到什么动作,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后果。

为什么说视觉就是规划的一部分?

从心理学、神经科学到行为学,人们早就发现一个规律:在执行动作之前,人会先预演接下来会看到什么。

例如:

  • 走向水杯时,脑子里会提前预测水杯什么时候出现
  • 转过一个拐角前,会猜测即将出现的景象
  • 伸手的时候,会想象手臂何时进入视野

这种「预演」能力让人类能及时修正动作并避免失误。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光靠看到的画面做出决策,而是一直在用大脑里的「想象」,预测动作的结果。

如果未来的 AI 想在真实环境中做到和人一样自然地计划,就需要拥有同样的预测机制:「我如果这样动,接下来会看到什么?」

世界模型的老思路和新思路

世界模型并不新鲜,从 1943 年 Craik 提出「小规模大脑模型」的概念开始,到 Kalman 滤波器、LQR 等控制理论的出现,再到近年用深度学习做视觉预测,大家都在试图回答:「我采取一个动作,未来会怎样?」

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只考虑了低维度的控制:像「前进」、「转向」这类参数。相比人类的全身动作,它们显得非常简陋。因为人类的动作:

  • 有几十个自由度的关节
  • 有清晰的分层控制结构
  • 动作对视觉的结果会随着环境不断改变

如果一个世界模型不能考虑身体动作如何塑造视觉信息,它很难在现实世界里生存下来。

PEVA 的小尝试

基于这样的背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eta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看起来简单但非常自然的问题:「如果我真的做了一个完整的人体动作,那接下来从我的眼睛会看到什么?」

相比传统模型只用「速度 + 方向」做预测,PEVA 把整个人的 3D 姿态(包括关节位置和旋转)一并喂进模型,和历史的视频帧一起输入,从而让 AI 学会:身体的动作,会如何重新组织我们能看到的世界。

图片

举一些例子:

  • 手臂抬起 → 遮挡部分物体,同时也可能露出新的区域
  • 蹲下 → 视角高度变化,地面特征出现
  • 转头 → 原本背后的信息重新进入可见范围

这就是 PEVA 的核心:预测未来,不只是预测像素,而是预测身体驱动下的视觉后果。

图片

PEVA 的功能

PEVA 目前能做的事情包括:

  • 给定未来的 3D 全身动作,预测连续的第一视角视频。
  • 分解复杂行为成「原子动作」,例如只控制左手或者头部旋转。

图片

不仅做单次预测,还能生成最长 16 秒的视觉流。

伯克利&Meta面向具身智能的世界模型:让AI通过全身动作「看见」未来

支持「反事实」推断:如果做另一个动作,会看到什么?

在多条动作序列之间做规划,通过视觉相似度挑出更优方案。

伯克利&Meta面向具身智能的世界模型:让AI通过全身动作「看见」未来

伯克利&Meta面向具身智能的世界模型:让AI通过全身动作「看见」未来

在多样化的日常环境中学习,避免过拟合在简单场景。

一句话总结,PEVA 就像一个「身体驱动的可视化模拟器」,让 AI 获得更接近人类的想象方式。

技术细节

PEVA 的技术很简单直接,主要包括:

  • 全身动作输入(48 维度的三维姿态)
  • 条件扩散模型 + Transformer,兼顾视觉生成和时间逻辑
  • 在真实同步的视频 + 动作(Nymeria 数据集)上训练
  • 用时间跳跃策略预测到 16 秒
  • 做一个可行的多方案规划:在若干个动作轨迹中,用视觉相似度挑一个最可能达成目标的方案。

图片

研究者在文章中也用大篇幅讨论了局限和展望:例如只做了单臂或部分身体的规划,目标意图还比较粗糙,没法像人那样用语言描述目标,这些都值得后续慢慢补齐。

能力小结

从评估看,PEVA 在几个方面算是一个可行的探索:

  • 短期视觉预测,与动作对齐度高。
  • 长期可达 16 秒的视频,仍保持较好连贯性。
  • 原子动作的控制能力,比如只预测手部动作、只预测转身。
  • 规划:尝试多动作模拟,挑选最接近目标的一条。

这些能力至少证明了一个方向:用身体驱动未来的视觉预测,是走向具身智能的一种合理切入点。

展望

后续还值得探索的方向包括:

  • 语言目标和多模态输入
  • 真实交互中的闭环控制
  • 对更复杂任务的可解释规划

当 AI 试着像人一样行动时,也许它同样需要先学会:如果我这么动,接下来会看到什么。

结语

或许可以这样说:「人类之所以能看见未来,是因为身体在动,视觉随之更新。」

PEVA 只是一个很小的尝试,但希望为未来可解释、可信任的具身智能,提供一点点启发。

相关资讯

AI智能体2小时击败人类,引爆贝叶斯推理革命!仅用10%数据训练秒杀大模型

最近,Verses团队在AI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他们自研的Genius智能体,创造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只用10%数据,训练2小时,就能打造出最强AI智能体! 在经典游戏Pong中,Genius智能体多次达到完美的20分,一举超越了苦练数天的其他AI,和顶尖的人类玩家。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它的规模只有SOTA模型IRIS的4%(缩小了96%),直接在搭载M1芯片的MacBook上就能跑。
1/21/2025 1:15:37 PM
新智元

2025智能体元年!斯坦福科学家8000字讲清所有要点

许多人认为「智能体」是AI发展的终极目标。 智能体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从协助搭建网站、管理客户账户,到开展市场调研、自动录入数据,智能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
1/24/2025 9:30:00 AM
新智元

顶级AI智能体不会社交,创业远不如人类!CMU等:最多完成24%任务

如今,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已经能完成许多在几年前还无法想象的任务,进步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人甚至声称,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大多数人类劳动可能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然而近日CMU、杜克大学等机构发表的一项研究却给这一期待泼了一盆凉水。 智能体运营公司还不可行论文链接: Agent Company,与人类员工类似,智能体需要执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财务分析等典型的商业环境中的任务。
1/26/2025 1:07:50 PM
新智元
  • 1